川普贏了,走國際教育的孩子慘了…

01
前天早上7點多,我送憨憨上學。
平時早上出門,路上車都很堵,都是趕著上班和送孩子上學的人流,都彙集在一起了。
可是那天早上,路上卻異常的順暢,平時開車20多分鐘的路程,我竟然10來分鐘就到了。
“什麼情況,難道今天放假嗎?”,這一路暢行無阻,順利的都讓我懷疑人生了。
不過兒子提醒我了:“爸爸,今天美國大選啊!”
難怪呢,美國大選,這是全美國最大的盛事了。
身邊好多鄰居,家門口都插著一個牌子,寫著他們支援的總統候選人。
而投票那天,好多同事沒去上班,都趕著去投票站投票,選他們的總統了。
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不僅美國同事很關心大選,就連我國內的同學、朋友們也在關心。
這不,等選舉結果出來,川普當選總統後,我很快就收到一條老同學的訊息。
我那同學家有個女兒,還在上小學。
不過同學是一個比較佛系的人,不想太卷。
有一句話,他常常掛在嘴邊,那就是:
“我女兒如果能考上985,
那簡直是祖墳冒青煙了!”
因此他早早就打定了主意,將來給娃走國際路線,不想拼中考、高考了,拼不動!
不過這次川普上臺,讓他不免有些擔憂,會不會對將來孩子留學有影響啊?
02
如果說到大學,美國的大學確實是全球最好的了。
看過好幾個機構做的全球最好大學排名,不管名單怎麼變,前10的榜單上,美國一般都能占上8所
更關鍵的是,國內那些頂尖的科學家、院士們,比如錢學森、鄧稼先、鍾南山、施一公……,他們都是在國外留學後,學到了最前沿的知識,後來回國報效祖國。
而國內那些優秀的企業家,比如拼多多的黃崢、美團的王興、百度的李彥宏,也都是在國外深造後,接觸了最新的科技,回國創辦企業並且大獲成功。
所以,去海外留學,對孩子拓展視野,學習知識,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而美國的大學則是很多留學生的首選地,每年有30萬左右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就讀。
可是川普上臺後,對留學生的政策卻比較嚴格
他最大的限制,就在於對學生簽證的發放。
因為美國留學分為兩步:
  • 第一步是申請學校,獲得學校的offer。
  • 而第二步是申請簽證,獲取進入美國的資格。
有些學生儘管拿到了學校的offer,可是卻沒有拿到簽證,導致也沒法能出國留學。
因此從之前川普當政開始,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也越來越嚴格起來。
比如說,如果孩子之前就讀於“國防七子”這7所院校,那麼簽證稽核就會很嚴。
再比如說,如果孩子留學的專業是高精尖科技相關的,例如人工智慧、微處理器、量子資訊、核技術等等,那麼也會被稽核得比較嚴。
這直接導致學生簽證數量連年下滑。
以2018年川普當政為例,美國僅向中國學生髮放了11萬個學生簽證,這遠不及2015年奧巴馬任期的一半。
我其實最早也吃過簽證的苦頭。
記得當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出差,公司派我去美國研發中心除錯專案。
我申請的是商務簽證,我以為我的材料已經準備的很齊全了,但沒想到面試官並沒有讓我透過,導致後來出差也沒能成行。
因為我的工作是負責網路通訊技術的研發,這也是一個高科技外加敏感的專業,所以後來我被check了大半年,不過好在最後還是過了。
因此,我覺得美國人對高科技領域的限制,真的挺嚴的。
如果希望將來把孩子送出國讀書,尤其是學的高科技領域,那麼簽證可能會成為一道磨人的坎。
03
正是因為川普對留學生的限制,所以我那個老同學就很慌。
他家女兒現在在一所民辦學校上小學,他一直在籌劃著,將來等初中或者高中後,把孩子送到學校的國際部,或者乾脆上國際學校去。
瞅他意思,不太想在體制內卷中高考,而是未來走國際路線去留學了。
他也在徵求我的意見。
我當時是這麼跟他說的,如果想給孩子走國際路線的話,下面兩點是要重點關注的。
1
第一點
不要操心留學限制的問題
因為現在的限制一般都是針對出國讀碩士、博士,搞那種高科技研究的,對於本科,限制其實沒有那麼多。
再者說了,除了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也有很多好學校,並不是說一定要在美國留學的。
2
第二點
打好基礎是關鍵
雖說同樣是在學校讀書,但是西方的教育體制和中國的教育體制還是有很多區別。
這方面需要孩子打好基礎,提前適應才行,否則將來留學會很吃虧。
04
那麼如果孩子未來要走國際路線,該做好什麼準備,打好什麼基礎呢?
第一個就是英語,尤其是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等孩子出去留學了就會發現,英語口語和聽力是最容易練的,有個語境很快就適應了。
但最難的就是閱讀和寫作。
憨憨現在高中,他們老師教學特點和中國課堂完全不同。
他們和國內一樣有非常非常多的作業,但是那些作業不是刷題,而是寫論文。
比如今年他學的英語文學、歷史、心理學、經濟、政治這類文科類科目,乃至於生物科技這類理科類科目,他們的作業往往就是讀一本書,分析一些資料,寫一篇論文。
他們的作業都像下面這樣,上課做好筆記,回家開始研究,一週內提交論文。
這對孩子對英語閱讀、寫作能力要求特別高,因此如果孩子未來走國際路線,英語能力一定一定要加強!
第二個就是數學,尤其是數學應用能力。
很多人看到這個覺得不可思議:我們中國人的數學一直都很好啊,怎麼可能這方面要加強呢?
但我想說的是,數學會解題,和數學會應用,真的是兩碼事!
我之前在斯坦福讀碩士課程,我選的第一門課程是“CS161: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lgorithms”,那門課程是分析和研究演算法。
結果那門課我一開始很不適應,原因你可能都想不到,因為——數學
我大學的高等數學學的是很好的,我考研的數學都是滿分。
可是即便我數學那麼強,面對斯坦福這門演算法課,我依然覺得學得吃力。
因為這門課會運用到很多“機率與統計”的數學知識,而這些內容我當年考研考完後就忘了。
我是刷題很行,可是之前就沒有把這些理論運用過,結果當上課要用到這些理論的時候,我都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
後來我把大學高等數學重新翻出來,又自學了一遍,再結合演算法課上的內容,這麼一融會貫通,發現原來之前學的知識,有那麼多奇妙的運用。
所以,我非常建議孩子,一定要打好數學基礎,不能只是死刷題,而是要提高孩子數學運用能力!
第三個就是主動學習的能力。
這個聽起來感覺沒啥,國內學習不是也要提高主動學習能力嗎,不都一樣嗎?
其實不然!
因為西方教學方式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老師往往非常負責,恨不得把知識喂到孩子嘴裡,對孩子的監督很嚴。
你看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微信群,老師會在群裡跟家長密切溝通,比如今天有啥作業,啥時候考試,該做什麼專案,學生狀況如何,老師都會和家長聯絡。
美國就完全不是這樣!
老師把作業佈置完了,就啥都不管了,學生做也好,不做也罷,老師是不管的,也不會和家長說。
所以,西方的教育,兩極分化很嚴重。
  • 自覺的孩子會非常出色,因為他們都是一路靠自己學習,自己找答案,所以自學能力非常強。
  • 不自覺的孩子,書根本讀不下去,可能中學就不想讀了,反正家長和老師也不管!
因此,如果孩子出國讀書,最大的變化就是,沒有老師在耳邊叨叨叨了,凡事都得靠自己,這個自主學習能力就會非常重要!
05
說到上面三個基礎能力,我突然想到我昨天分享的一套漫畫,叫做《機甲大師駕到》
那套書裡講了一個小男孩,他想做一個機器人。
可是設計機器人的過程,卻基於我上面說的三個基礎能力。
無論是從機器人外觀的材質,到結構的設計,還是從動力裝置的研究,到人工智慧的控制,這背後都是數理化的應用,需要孩子結合課本上學到的這些知識,去融會貫通和研究。
☀️ 最後總結一下:
如果將來想給孩子走國際路線,那麼有三個基礎一定要打好才行!
  • 第一個是英語,尤其是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 第二個是數學,尤其是數學應用能力
  • 第三個就是主動學習的能力
其實我覺得:
這三個能力對孩子的成長都很重要,無論將來是想走國際路線,還是走體制內中高考,它們都是孩子未來成才的關鍵!
你們覺得呢?
你們家將來想走體制內,還是國際路線呢?
分享給我們聽聽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