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錢本草》:全文不足200字,說透錢的奧妙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yebo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晏嬌朗讀音訊
有這樣一篇文章,創作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被後人譽為“錢的使用說明書”。
它通篇以藥喻錢,僅用短短188個字,就說透了金錢的本質。
這就是唐朝大臣張說寫的《錢本草》。
張說前半生順風順水,曾擔任過中書令、任朔方節度使,甚至被封燕國公。
但他生性貪財好物,斂財無度,最終遭到彈劾,被罷官免職,導致前途盡毀。
晚年他痛定思痛,將自己所得的感悟與教訓,全都匯入了這篇奇文中。
這篇文章雖然簡短,卻蘊藏著深刻的洞察,把錢的利弊、積散之道描寫得淋漓盡致。
讀懂它,幫你看清“錢”這帖藥的宜和忌,正確認識並駕馭金錢。
(上下滑動即可檢視全文)
01
錢是毒藥,也是解藥
  •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採澤流潤,善療飢,解困厄之患立驗。
翻譯:金錢這味藥材,味甜、性熱、有毒。但它卻能預防衰老,駐容養顏,在治療飢餓、寒冷,解決困難方面,效果顯著。
小仲馬曾說過一句話:“錢是好僕人,壞主人。”
有些時候,金錢就像毒藥一般,能夠輕易腐蝕人的心靈,還會給人帶來災難。
然而現實中若是沒有它,我們又會舉步維艱,難以生存。
作家蔡崇達講過一段親身經歷。
年輕時,他的父親有次中風住院,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總會問他一個問題:
是用進口藥?還是國產藥?
囊中羞澀的他,想到後期滾滾而來的醫療費,只得忍痛選擇國產藥。
夜裡,父親常因國產藥的副作用,疼得輾轉難眠。
將一切看在眼裡的他,內心感到既痛苦又愧疚。
隔壁床病友,見他父親難受的樣子,就對他說:對你父親好點吧,別捨不得錢。
這簡單的幾個字,聽起來卻有千斤重,但他只能回以苦笑。
因為現在拿出來的,已經是他的全部家底。
自那以後,蔡崇達便開始拼命工作,同時走上寫作之路。
透過努力,他出了好幾本暢銷書,掙到了很多版稅,再也沒有因缺錢而陷入窘迫當中。
三毛說:“世上的喜劇不依靠金錢就能產生,但悲劇卻大都和金錢有關。”
錢可以是毒藥,也可以是救死扶傷的良藥。
過度追求金錢往往會毀掉一個人,但若沒有錢,你的人生可能就會立馬坍塌。
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錢。
日常的衣食住行,需要錢來換取;自己與家人的身心健康,也需要錢來照顧。
年輕時,學會多賺點錢,荷包鼓了,人生的底氣才會越來越足。
02
貪財的人,終沒好報
  • (錢)能利邦國,虧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翻譯:金錢有利於國家和百姓,也能讓賢明的人吃虧,唯一害怕的是清廉。貪婪的人求財,以適度為宜,一旦過度就會導致災難。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梁武帝蕭衍剛登基時,為了賞賜群臣,他下令讓大臣們到國庫搬銅錢,搬多少就賞多少。
很多大臣都只是象徵性地取一點。
然而,卻有幾個大臣毫不知足,不僅塞滿衣袋,還在懷裡摟了一大把。
結果因搬得過多,不堪重負,他們都摔成了骨折。
武帝得知後,認為他們太過貪婪,必定會成為國家蠹蟲,於是立即將他們罷官棄用。
想起莊子曾說過:貪財而取危,貪權而取竭。
貪慾,是開啟墮落之門的鑰匙,也是一切禍患的根源。
對金錢不知滿足的人,永遠都在追逐,直到被慾望所吞噬,因貪婪而沉淪。
漢朝時,大將軍梁冀貪財如命。
在當官期間,他充分利用職務之便,四處搜刮錢財,聚斂財富。
一時之間,民不聊生,百姓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漢順帝死後,梁冀得以總攬朝政,他的貪慾也隨之膨脹到極點。
他打著皇帝的旗號,指派親信對全國財富進行普查,將富貴人家的名字、地址通通登記;
隨後他依次選中目標加以陷害,以此吞併他人財產。
最終導致朝野大亂,民怨沸騰。
在眾多大臣的控訴下,繼位的漢桓帝決定派出精兵,將其捉拿治罪。
有心腹得到訊息後,勸梁冀趕緊逃命。
可梁冀卻捨不得自己搜刮來的那些金銀財寶,遲遲不肯動身。
最後,當官兵衝進府內時,梁冀自知大禍將至,只好服毒自盡。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人的貪慾是無止盡的,若不加以剋制,氾濫的慾望終會將你拖入深淵。
面對金錢,學會以理智駕馭慾望、以節制戰勝貪慾。
正如《錢氏家訓》所說: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
金錢面前,保持謹慎廉潔,少一點索求與貪婪,多一些淡泊和知足,你才能避免為錢所毀,從而保全自己。
03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
翻譯:錢財獲取之法適宜可以稱之為義,不非分妄求可以稱得上是禮。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透過不正當方式取得的財富,就如同天上的浮雲,也會很快散去。
劉伯溫在《誠意伯文集》中寫過一個故事。
春秋時,中山國有種名聞天下的好酒,叫“千日醉”。
一位魯國商人很眼熱,於是他想到一個方法。
他收買了在中山管理酒肆的官員,讓對方從釀造“千日醉”的酒家偷取了一些酒渣子。
將酒渣子運回魯國後,他將其放在自家酒缸中,冒充“千日醉”銷售,一時銷路大開。
沒過多久,這酒傳到中山,原生產酒家的人一嘗味道便知是假酒。
魯國商人很快就遭到揭發,信用掃地,自此生意日漸蕭條。
老話說:官而無德,貴如朝露;富而不義,財如晴雪。
一個人的財富,如果沒有德行作為支撐,就如空中樓閣,總有垮掉的一天。
少點算計,多些厚道,才是賺錢最穩妥的方式。
20世紀80年代,有個溫州人開了間藥店。
平時給人抓藥,他都稱足分量,變質的藥寧願扔掉也不賣給病人。
剛開始時,藥店生意平淡如水。
有人笑他太傻,還有人教他:貴藥少稱,便宜的藥多稱,混合後重量不變。
他聽罷笑說:“藥的分量不對哪能治好病?做生意不能昧良心。”
憑藉厚道的經營理念,藥鋪的名聲漸漸傳開。
幾個月時間,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最終這家藥鋪,也成為當地最大的藥店。
《菜根譚》中說:“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若是違背良心,總是尋偏財,這樣的人很難賺到大錢。
守住內心的原則與底線,財運才能滾滾而來。
放下算計心,以厚道處世,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是最好的生財之道。
04
小財靠積,大財靠散
  •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博施濟眾謂之仁。
翻譯:邊積攢、邊發散,才是金錢的規律,不把錢財看得太重,懂得樂善好施,就是仁德。
很認同一句老話:善佈施得財富,積厚德能富貴。
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財富多寡的關鍵,不是聰明才智,而是自身的德行。 
把金錢看得過重,緊緊攥著錢袋子不願鬆手,這樣自私的人,即使他有再多的財富,也會慢慢耗盡。
錢財如水,只有讓它流動起來,財富才能源源不斷。
看過收藏家馬未都的故事。
一次,馬未都經朋友介紹,去一戶農家鑑別藏品。
這戶人家因為女兒生病,急需用錢,準備將一個宋代的瓷盤賣出去。
馬未都看過瓷盤後,便主動聊起孩子的病。
當得知需要五十萬手術費的時候,他說:那就這個價吧,你的貨我要了。
說完,他直接給錢,然後就離開了。
出門後,朋友搖搖頭,對馬未都說:“你虧大了,這個盤子,不值這個價。”
馬未都笑笑說:
“這我當然知道,不過我給的不是盤子的錢,而是孩子的救命錢啊。”
這事傳出去後,很多人都紛紛找上門來,跟他聊合作談生意。
正因為馬未都懂得給予,心有善念,所以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他也成為了知名的收藏大家。
南懷瑾教授說:
為人越散財,財就越多。當水管堵塞時,清理出口還是進口?當然是出口要清,錢出不去就進不來。
讓財富始終保持增長的方式,不是囤積,而是佈施和給予。
學會以舍為得,讓利於人,懂得幫助別人的人,從來都不會吃虧。
歸根結底,金錢是德行的饋贈。
心存善念、多行善舉,財富才能逐漸與你靠近,並對你不離不棄。
曾仕強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
“中國人的文化是避諱談錢,但很多做人的道理,是從錢裡悟出來的。”
在這世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金錢。
錢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但也能誘發種種罪惡,不懂錢的人,往往會活成金錢的奴隸。
讀懂《錢本草》,學會正確認識金錢、賺取金錢,並駕馭金錢。
當你能夠剋制貪心,修好德行,成為錢的主人,你才能真正讓它為你所用。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洞見君第三本新書
《把自己活明白》
6大維度解碼人性,講透人生智慧
洞見君簽章+寄語+書籤
精美裝幀,可閱讀可收藏
原價56元,5折優惠
洞見讀者福利價,到手只要28元
👇點選下方卡片,立即搶購
遇見洞見,遇見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