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提一嘴,我的合夥人魚堂主,公眾號關注破10w,發起了個平板抽獎,歡迎去試試手氣

關注他就能參與,沒任何附加條件,看這篇參與:10萬粉絲,抽1臺華為平板!
下面分享一波最近的心得感悟:
1/ 像有錢人一樣“用錢買時間”
我經常在文章裡分享,要用錢買時間,但後來發現,很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
例如你請人打掃衛生,用錢買了半小時,結果這時間用來打遊戲,那最後並不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根本不划算。
只有把「買下的時間」投入到「產出潛在價值的事情」大於「你付出的金錢成本」時,這個思維才會發揮它的價值。
當然,很多事情未必當下產出的價值馬上能大於付出的金錢,但重點是「潛在回報」。
花多30分鐘學習的潛在回報幾個月都不能回本,但如果時間長達幾年10年,那30分鐘在將來的某一天回報就會大於你當初付出的金錢成本。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寫了幾年部落格的人,一分錢都沒賺,但一齣公眾號就展現出驚人的寫作“天賦”,獲得驚人的財富回報。
實際上他的回報並不是在寫公眾號的這段時間帶來的,而是來自當初的寫了幾年部落格的延遲迴報,在外人看來卻彷彿是一夜暴富的感覺,實際是厚積薄發。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小就有接受十幾年而沒有回報的教育的原因,因為是為了未來的回報。
但是,很多人一旦完成了十幾年的教育出來工作了,就很少有意識地再去主動學習,以至於一直都在吃老本。
所以到了30歲40歲反而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在20多歲畢業後再也沒有學習了。
2/ 像有錢人一樣學會理財
我發現叫年輕人不要理財,要先去賺錢、投資自我的人,多數都是已經賺到錢的大佬。
現實是,「能不能賺到錢」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賺到錢的大佬會誤認為賺錢這件事是確定性的,所以也勸年輕人要去賺錢,不要理財,最後也能和自己一樣賺到錢。
事實上就是,多數人跑去嘗試最賺錢的創業,不僅沒賺到錢,還頭破血流。
最好的策略一定是,在你窮的時候,就把一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理財上,而不是等有錢才理財。
因為有錢意味著你能賺到錢,那你應該把理財的重心開始轉移,讓已經能賺錢的業務變得更賺錢。
很多看似特別幸運的球星、明星、網紅、創業者,一開始就賺錢,沒體驗過窮的滋味,所以不重視理財。
重視理財的人,會把賺到錢購買各種資產,不會理財的人,很多下場都是有一天現金流斷了,打回原型。
拓展閱讀:無論工資多少,記得至少要分成六份
3/ 克服貪婪和恐懼
很多人無法靠股市賺錢的最大原因就是,大跌和熊市不敢買,這就是所謂的必須要克服恐懼和貪婪。
克服的方法就是你對股市的本質瞭解有多深,此外就是性格和風險偏好的問題。
這個非常難改,但我覺得也是可以改的,因為所謂的性格也只不過是你過去的環境家庭造就的,完全是可以透過未來重塑的。
此外,克服貪婪和恐懼的重要性在於,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理性的抉擇,不僅僅在股市,還能讓你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好。
拓展閱讀:再談我賺的100萬
4/ 避免延遲麻煩
遇到麻煩要馬上解決,否則將來會有更大的麻煩。
實際上,沒有解決的麻煩往往會帶來新麻煩,所以如果麻煩可以很快暴露,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把它叫做「即時麻煩」。
最可怕的「延遲麻煩」就是問題沉澱了幾年,平時毫無徵兆,一齣現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現實中,大部分人對於即時麻煩都會有意識,因為它很快就告訴你這是不對的,你就會解決。
而延遲麻煩一旦爆發,由於麻煩太大了,你花更多時間也很難解決,或者會變得有心無力,乾脆自暴自棄了。
5/ 正向自我暗示
安慰劑效應和吸引力法則挺像的。
安慰劑效應是告訴病人吃了某些特效藥,實際卻是普通的維生素,單純在心理暗示下是可以讓病恢復的。
對照的實驗組大概是有效的藥恢復80%左右,假的藥恢復50%左右,沒吃藥恢復20%左右,有30%的人都出現了安慰劑效應。
吸引力法則是告訴自己會得到某些東西,結果就真的會得到,因為你相信能得到,所以也會促使你行動,更接近想要得到的東西。
所以說,樂觀品質很重要,雞湯也很重要,你單純相信會變好,就真的在“安慰劑”的影響下變好。
6/ 多買價值比價格高的東西
購買任何東西,價格高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價值要高於價格。
蘋果的產品經常會讓我有這種感覺,例如硬體的AirPods、Magic Keyboard藍牙連線速度很快,一秒都不會耽誤我。
再例如最開始換蘋果電腦,它不用開機關機就讓我愛上了,後來才知道,這是喬布斯要求的。
一開始喬布斯要把這個過程壓縮到最短,但程式設計師告訴他做不到。
喬布斯和他說,雖然可能是幾秒的時間,但幾百上千萬的人都在用,幾秒的時間浪費的是幾千幾百萬小時的生命,程式設計師聽後下定決心還真的開發出來了。
7/ 多做違背直覺的好事
過去有幾個違背直覺的事情,讓我受益特別多:
少社交,多把時間留給自己提升;
少努力,學會找到最舒適的學習區;
少刷碎片知識(包括你現在看的),多自己寫碎片知識;
少“思考”(胡思亂想),多用理論(讀好書)指導實踐;
少聽別人建議(特別是平庸的人),多自己做決定。
8/ 終身學習
創業了才知道,真的是沒有永遠的賺錢模式,只有持續的學習,持續的創新,才有可能繼續生存。
換作個人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很多人不會覺得是必要的,而是會抱怨環境的發展太快、當初選錯了、老闆不賞識諸如此類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想看更多阿貓的思考,強推【阿貓高效成長課】小報童!
專欄包括5個板塊:財富思維、個人成長、閱讀寫作、原生家庭、親密關係。
基本上“個人成長”會遇到的典型問題:如何避免變得貧窮、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如何與另一半相處……,都有分享。
限時39元,兩杯奶茶錢,訂閱後永久有效。
目前已有2100+訂閱,滿2200人漲價,還要上車的抓緊啦!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