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以來的兩年多,拜世界各國步調不一的開放節奏所賜,湧現了不少神奇的機票折扣。我們也逐羊毛而居,飛哪裡便宜就去哪裡。$2200卡航Qsuite往返埃及,$1100美航商務艙往返玻利維亞,88k里程土航商務艙往返土耳其,150k里程日航頭等艙往返東南亞,20k里程經停斐濟去澳大利亞,55k里程澳航商務艙回美……都是經濟實惠的奢華享受。
不過俗話說得好,羊毛薅多了,總會遇到鬼。如果你覺得我們天天凡爾賽,羨慕嫉妒恨,那麼希望本次翻車事故,能夠換個風格,給你增加一些沒用的知識(劃掉)說出來讓你開心一下。

卡航Qsuite商務艙yyds。
在機票羊毛的領域,有一種神鬼莫測、可遇不可求的超級禮包:錯價票,俗稱“Bug票”或者“Error Fare”,指航空公司標錯了價格的超便宜機票。出錯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錄入時少寫了一個0,直接一折開賣,公務頭等甚至比經濟艙還便宜。比如上個月的大韓航空紐約往返巴厘島頭等艙,盛惠2700美元,大家奔走相告,紛紛抓緊時間下單。
但Bug票也暗含風險。
首先是轉瞬即逝。Bug一旦被公開,訂票規模爆發,航司很快就會發現不對勁並修正價格。錯價存活的時間以小時計量,能撐過一天的都寥寥無幾。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得到訊息,並光速決斷買票,肯定抓不住機會。
其次是秋後算賬。即使買到票,也不代表Bug價已經收入囊中。很多航司發現錯價後,會單方面取消相關的所有預定。像上面說的大韓頭等艙,就在兩天後悉數砍單,退錢退票。不過賣票的當事航司達美航空還算有些良心,給每個乘客賠了$200的代金券,起碼沒讓大家白折騰一場。
本文講述的翻車事故,就是由Bug票而起。

看著就是要翻車的姿勢。
這張Bug票,堪稱疫情以來的最離譜折扣:
伊比利亞(Iberia)和拉美航空(LATAM)聯運,從西班牙馬德里到智利聖地亞哥,單程飛行13個小時,往返全公務,竟然每人只要327歐元。預定的艙位還是最高一檔,粗略計算,能返還價值800多美元的里程積分,飛了就是倒賺。而且,錯誤的價格涵蓋整個日曆,從一天以後到2023上半年,只要公務艙仍有空座,一律327歐。
Eric:那是6月15號傍晚,我一重新整理FlyerTalk(一個羊毛論壇),發現有個帖子一個小時以前才發,竟然已經有了五頁回帖,立即意識到——可能有大魚出現了。
越來越多的網友湧進帖子,陸續報告自己成功出票,感謝樓主熱心分享——跟某些網站上刷“好人一生平安”一模一樣。有肉身在馬德里的猛士,直接定了時間最近的航班,說馬上出發去機場,讓大家祝他好運。也有更硬核的飛客,連定了十張飛去立即飛回的back-to-back機票,準備每週末跑一趟智利,靠它刷出整年的航司會籍。不過我們沒這麼果斷,畢竟人在美國,去西班牙還得辦簽證,得多方考慮才能選定日期,只怕還沒來得及下手,就傳來“Bug已死”的噩耗。
Lyra:我的態度是,不管機票有多便宜(甚至倒賺),也得把它用出玩的價值,不能為飛而飛。所以,需要迅速研究什麼季節去智利合適,又如何不耽誤其它安排。幾經糾結,最終選定三月下旬去聖地亞哥兩週,剛好趕上南美秋天的開頭,返回歐洲再直奔澳大利亞拍日食。
幸好,一番琢磨後Bug還活著。美東時間晚上7點01分,我們顫抖著按下了付款鍵。

出票成功!
接下來則是忐忑的等待。
貼子裡越來越熱鬧。因為這張票比較複雜,航司官網搜不到,得用一些非常“野雞”的旅行社OTA預定,所以出現了很多平時不熟悉機票,道聽途說過來的小白,七嘴八舌地求問怎麼上車。而已在車上的資深羊毛客,則開始了對機票命運的討論——畢竟,一週前大韓頭等艙的砍單過程歷歷在目,眼下的伊比利亞公務艙難保不會遭遇相同的結局。
但話說回來,生殺大權掌握在航司的手裡,我們也只能持票觀望,自求多福。
歷史上,類似的Bug票並不罕見。由於航司的系統都是巨大的程式碼屎山,其中又總有人工錄入的環節,錯誤定價在所難免。不過多數Bug的可用性並不強,要麼是路線太冷門(某非洲小國始發),要麼是預定過程太曲折(需要用特殊程式碼搜票),最終既沒有廣泛地為人所知,也沒有被航司發現,只被少數幾個旅客看到並買到,便又默默消失了。
因此,關於Bug票,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禁止聯絡航司。為了保持Bug的隱蔽狀態,買票上車的人都會小心翼翼,無論選座、改簽等操作,一律在網上進行,絕不能招惹航司的真人客服,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你好,麻煩幫我選個1A的座位。”
“先生您好,是這個馬德里到聖地亞哥的航班對吧?請稍候。”
(等待音樂開始播放。)
“經理你看,這貨怎麼花327歐買了個往返商務艙,肯定有問題吧?”
“XX的,肯定又是哪個碼農少寫一個0,我去喊他們切腹。”
(重新接通。)
“對不起先生,您這張票有一些技術問題,我們現在必須給您辦理退票,票款三天後會回到您的信用卡上。請問還有什麼可以幫到您呢?”
Bug票,卒。
果不其然,等到晚上11點25,第一個犯忌諱的人出現了。老哥還大言不慚地分享經驗呢:“選座的時候要小心啊,伊比利亞航空只能選一次,我不小心選到了廁所旁邊,想改改不了,打電話過去才知道有這個限制。”
然後帖子就爆炸了——“哪個SB給航司打電話?!”
說句實話,西班牙-智利是大熱航線,這張票甫一齣現便火爆全網,早晚會被航司發現,Bug死掉只是時間問題,不能全怪這位老哥。可這個打電話的理由屬實搞笑……能不能飛成還不知道呢,您竟然在擔心坐廁所旁邊?於是,後面的回帖一水兒拿他開涮,甚至起了個“Toilet Guy”的雅號。
可想而知,這個ID再沒有出現過,Bug票也確實沒活過那個晚上。
廁所哥,把鍋背好吧!

竟然有人做了個“廁所哥”吐槽合輯……
面對Bug票,保持平常心很重要。子曰有棗沒棗打三杆子,看見了自然要下手買,但坐不成也沒關係,畢竟退票退錢,不會有什麼損失。
果然,不到兩天後,航司的砍刀開始揮動,陸續有網友回報,自己的機票訂單出了問題,要麼徹底查不到,要麼丟失至少一個航段。然而秉承西語區人民的光榮傳統,砍單過程竟然充滿了隨機性,彷彿是後臺客服在一張一張地找,一張一張地砍。
現代IT這麼發達,難道不應該從資料庫裡檢索一次,然後批次處理嗎?看看上週的達美航空,Bug票出現後第二天就給所有乘客發了郵件,所有機票同時取消。明明可以直接核平,怎麼非得逐個處決?
而且砍單還沒有通知——
此處需要科普一下,馬德里-聖地亞哥背後有兩個獨立的Bug:一是伊比利亞航空標錯價格,把票價+稅費降到了往返900多歐元;二是拉美航空漏收燃油,只要行程中加一程他們執飛的南美內部短途航班,便可以把稅費抹掉,總價繼續降到300多歐。因為航司間的複雜協議,同時利用兩個Bug的機票不能從任意一家的官網搜到,而要走野雞OTA出票。結果便是,每張票背後都有伊比利亞、拉美、代理三家公司,互相踢皮球,一筆糊塗賬。
大家發現機票被砍,全靠自行登入航司網站查詢,看到顯示資訊有變,才知道死神的鐮刀已經來過。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網友報告砍單,我們的平常心起了變化。過了三天,票還活著;又過了一週,票仍然活著;再等到十天,怎麼居然還活著?不禁暗想:會不會,哪位客服刀尖抬高一寸,把我們放過去了?
Eric:那兩週,我每天要刷無數遍航司網站,檢查自己的票是否依然安好。刷到的瞬間自然是渾身輕鬆,但片刻後又繼續胡思亂想,下次刷還能一切正常嗎?
Lyra:票號是045開頭,歸屬LATAM航空,猜測是智利人在處理砍單事宜。Eric每天到西海岸下午兩點就會查一次,然後自言自語“智利人下班了,票又能活過一個晚上”。我在旁邊煩不勝煩,又忍俊不禁。
然而該來的總歸會來。出票後第14天的早上,Eric照常查票,卻沒能看到熟悉的航班時刻,頁面變成了一條錯誤提示。
哎,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四。從論壇來看,智利人砍單是分批分次的,不知為何,我們竟然被排在了最最後的一批。雖說結果一樣,可這過程更折磨人啊——從此以後,Eric化身祥林嫂,逢人便唸叨,最可怕的刑罰不是槍斃,而是告訴人要槍斃,卻不說什麼時候執行,永遠不知道子彈和第二天的太陽哪個先來。
買張機票還買出了人生哲理?!

死神鐮刀來過的證明。

九天後姍姍來遲的正式退款通知。
隨著應砍盡砍,圍繞這張機票的討論,逐漸轉入善後事宜。
萬萬沒想到,論壇網友竟然還分成了兩派:
“息事寧人”派主張不追究,退錢就行,只當之前白折騰一場。他們的理由是,航司的條款都保留了最終解釋權,雖然是他們標錯價,又是他們主動反悔,但法律沒有具體的約束,我們作為弱勢的消費者,繼續不依不饒只是白費心力。
“頑抗到底”派主張向航司追責,拒絕接受退款。他們的理由擲地有聲,乘客平時購票,不管是買貴了還是不小心買錯了時間,都不允許免費退改,那麼現在航司犯錯,憑什麼要乘客寬容?所以既然賣了票,就應該尊重出票合同,按票面的時間、艙位讓旅客正常出行,不能僅僅靠退錢就實現毀約。若強行毀約,必須提供額外補償。
兩派之間倒沒有利益衝突,前者陸續退出討論,後者則走上了漫漫維權路。
很快,有熱心群眾在WhatsApp建起討論群共商大計。不過,因為機票是西班牙到智利,群聊的官方語言是西語——幸好這難不倒我們!疫情以來,Eric一直自學西語,最近去玻利維亞還苦練了一番,讀懂群聊的資訊問題不大。何況群友們也是八國聯軍,都說著二把刀的西語,誰也別笑話誰。
Eric:但對於在512人大群裡發語音的群友,我就只能裝聽不見(也聽不懂)了……
不得不誇,西語區人民平時工作吊兒郎當,但到了維權的時候,個個都支稜起來,迅速總結出在西班牙和智利對LATAM提起訴訟的途徑和法律基礎,希望以此逼迫航司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一時間,群裡面熱鬧非凡,有人建共享文件收集聯絡方式,有人給新加的群友寫FAQ,有人做宣傳海報,有人拉進來兩個律師,有人聯絡電視臺的朋友,有人挖出了LATAM客服經理的領英賬號……

群公告。

有一說一,設計水平實不怎麼樣。

智利電視臺官方報道截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想而知,五百人大群肯定缺不了抓馬。
起初的問題是資訊過剩。沒想到,表情包不是微信的專利,歐洲人南美人鬥起圖來毫不遜色,各種meme連環上陣,花式玩梗。每次有人發一條正經資訊,比如“明天安排了記者採訪”,下面總跟著一串搞笑動圖,其間夾雜著“Jajajajaja”的西語笑聲。
後來又出現了對維權口徑的爭議。有人主張,300多歐元一張的商務艙又不是沒出現過,憑什麼航司說價格寫錯了就是錯了,應該用歷史上的其它折扣機票佐證,這張票並不能算Bug票,取消理由不成立。但也有人反駁,強行論證300歐往返南美不是Bug毫無意義,問題關鍵在於即使標錯價格,航司也應該敢作敢當,不能隨意反悔。
更有莫名其妙的對罵。比如有人提議維持原價,但把商務艙降成經濟艙,畢竟仍然很划算。結果一個美國人蹦出來(WhatsApp顯示手機號,相當於自帶IP)嘲諷一番,說“十幾個小時的經濟艙,只有你們這些歐洲山豬才會考慮,我們高貴的美利堅屁股非商務艙不坐”,結果招來西班牙和智利人群起而攻之,給他一頓臭罵,並祭出了西語裡的美國人專屬詞彙“Gringo”——大概跟中文說“鬼子”“棒子”的性質差不多,你懂的。
最無厘頭的,是一個比較弄不清狀況的英國人上來求助,一個智利人小窗私信他,問他要機票預定碼和姓名,想幫他查查是什麼狀況,英國人覺得遇到了騙子,直接回了個“son of a bitch”。這下倆人也不小窗了,直接在群裡開始對罵,並演變成莫名的攀比——
智利人:“我會在馬拉加的海灘上喝啤酒。”
英國人:“我在巴黎。”
智利人:“巴黎沒有海灘。”
英國人:“巴黎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巴黎好不好跟你們英國人有什麼關係?這都哪跟哪啊!

蜘蛛俠梗.jpg

上:撤回了一條訊息
下:“上帝不喜歡你這樣”“耶穌知道你撤回的訊息說了什麼”

英國人vs智利人互噴現場
中間那句的意思是:“我出500比索,誰來把這SB弄死。”
雖然場面混亂,但發聲真的有用!從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在一眾網友的共同努力下,果然逼出了LATAM的回應:
對於所有受影響的旅客,即使已經退票退錢,只要聯絡航司,便可以按原價格恢復機票,條件是降艙到經濟艙。作為補償,會按歐盟的EC261法律要求,以代金券的形式賠償票價的75%,且代金券未來可以置換成現金。
相當於用80歐的價格,坐經濟艙飛個馬德里-聖地亞哥的往返,雖然不如320歐公務艙,但也足夠誘人了。
為了特事特辦,航司在內部發了通告,提示客服如何處理相關的預定,通告還有個名字“Protocol del 8 de Julio(七月八日協定)”。群裡眾人紛紛分享經驗,打電話直接提“暗號”,客服就知道怎麼操作了。據觀察,絕大多數網友都接受了這個方案,畢竟他們是真的從西班牙去智利探親訪友,不像我們為了刷里程,能按原計劃成行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仍然有一小撮人不滿意,繼續要求航司按原價恢復公務艙的機票。他們在智利法庭提起“Recurso de Protección(權利保護)”訴訟,希望法官判決航司就範。每個案子都要單獨審理,目前距最早的開庭日還有三個月,尚不知結果會如何。訴狀本身免費,群裡的熱心律師收錢倒也不多,每人35000智利比索,合40美元。
神奇的是,智利有一則保護性法律:在提起訴訟的同時,就可以申請一份“Orden de No Innovar(暫止令)”,要求被告的航司在判決之前,必須暫時恢復原告的機票。法律的初衷,是避免侵權方打時間差,在判決前就把壞事幹完,覆水難收。可到了這個案子上,時間差反而為消費者所用,有的人下個月就要飛,先飛完再開庭,就演算法官判決航司勝訴,總不能再找ta補差價吧?
這不,前天群裡剛傳來一條影片,是一位透過起訴拿回公務艙的小姐姐,大秀馬德里機場休息室的美食。
人定勝天,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

7月13日釋出的LATAM官方檔案。
但對我們來說,80歐的經濟艙再便宜,一加上從美國折騰到西班牙的成本,無論如何都不划算。與此同時,大概是砍單攢了人品,我們之後連續刷出伊蒂哈德和國泰航空的兩張珍稀里程票,還定到了明年旺季馬代華爾道夫的積分房,剛好卡在Bug票前後,智利行程只剩理論上的可行性,也就不再有動力找律師,嘗試恢復327歐的公務艙了。而且航司和代理還算靠譜,7月9號發來正式的砍單郵件,一天後退款就回到了卡上。
看到這裡,也許有讀者在困惑:開頭不是說翻車了嗎?既然錢都回來了,車翻哪兒了?
事實上,我們也很意外——
因為歐元貶值了!6月15號買票的時候,兩個人654.99歐元,信用卡結算688.39美元。可等到7月9號退票,只退回來666.90美元!
堪稱薅羊毛史上最大滑鐵盧:在歐元跌幅最猛的一個月炒匯失敗,直接虧掉$21.49。
權當買了個樂子,博諸位看官一笑吧🤣🤣

血虧20美元!
據說微信最近改版了演算法,使用者長期沒有互動的公眾號可能會收不到推送。作為不恰飯的隨緣寫作者,我們小小的願望,無非就是寫的文字拍的照片講的故事可以被閱讀。所以,如果你喜歡遠夏,戳個“在看”,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讓它被更多人看到,就是對我們繼續寫下去最大的鼓勵了:)
關於遠夏
遠(Lyra) & 夏(Eric),2002年在中學相識,2010年夏天終於初次結伴旅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現同居波特蘭,但很快就要居無定所浪跡天涯。
遠 風光喵。十幾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來越陷越深。約伴時的獨裁領隊,旅行中的靠譜嚮導。2008年來美,足跡已經踏過全部50個州,和61/62.5個國家公園。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理想是去北冰洋岸邊挖石油。
夏 風光喵專職司機/揹包俠/經紀人。遇到風光喵之前是獨行俠一枚,國內只有4個省沒去過,在美國也走遍了50州。北大廣告系不務正業4年,美國藝術管理碩士。業餘樂手/律師/碼農/會計/廚師……傳說中的什麼都會一點的那種人。

關鍵詞
航空
商務艙
航司
里程
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