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百萬騎手補貼養老保險,美團這次做了什麼?

要給百萬騎手補貼養老保險,美團這次做了什麼?
今年2月開始,多個外賣平臺接連宣佈,要給自己旗下的騎手繳納社保。
美團當時也提到說,正在搭建騎手社保資訊系統,第二季度就會開始實施。
43日,美團官方釋出資訊,說首批面向騎手的養老保險試點已經在福建泉州和江蘇南通啟動,向區域內的全部騎手開放,後續也會逐漸覆蓋到全國。預計整體的覆蓋範圍將超過百萬騎手。
而且,這次的方案是結合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政策,也就意味著,它面向的是幾乎所有的騎手——全職的,兼職的,眾包的
不限制工作了幾年,也不限制跑過多少單。
只要你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點相關的繳費下限,而且近6個月裡有3個月都滿足該條件,美團都會為你的養老保險提供50%的補貼。
比如,泉州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最低月繳費基數是4433元,按照繳費比例20%計算,騎手需要繳納886.6元。
那美團就會直接補貼現金443.3元。
南通的繳費基數更高一些,騎手需要繳納975.8元,美團的補貼就是487.9元。
這個門檻可以說很低了,只要是把跑單當成收入來源的騎手,一個月四千多並不是什麼很難達成的。而且也不要求每個月都是這個數,只要六個月裡有三個月達成就行了。這也符合此前美團定義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限制,騎手甚至可以選擇是在就業地參保,還是回戶籍地。
美團只負責發補貼就完事。
而且這已經不是美團第一次為騎手提供保障了,早在2022年,美團就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重慶,四川,海南等多地開通了靈活就業形態的工傷險——“新職傷險”。
它的全稱是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是人社局專門針對外賣,快遞,網約車這些新型職業特別設定的,類似於工傷性質的職業傷害保險。
有了這項保險,騎手在工作中的意外傷害,上下班路上的交通事故,送餐時突發疾病等等,都會得到相應的賠償。
而這筆保險的費用,一直是美團官方全額承擔的——這些年來,美團已經陸續出資了14億元,為600多萬名騎手提供了相關保障。
所以這一次,其實是在之前的基礎上,除了工傷保險,開始給騎手也繳納養老保險了。
可以說,針對騎手的社會保障制度越來越完善了。
其實交社保本來應該是個沒什麼爭議的好事,社會保障制度當然是越齊全越好,覆蓋的人群越多越好。
但事實上,這件事的推廣並沒有那麼簡單。
它最大的困難都未必是平臺如何去推廣,去提供資金,而是很多騎手本身,對每月到手現金的需求大於社保,平臺交社保的新聞一出來的時候,甚至有很多騎手錶示反對。
他們非常真實的聲音是,長遠的角度,當然是想要的。
但現在沒有這個精力。
說得更直白一點,是沒有這個錢。
最完善的社保是什麼樣的?
很多人都知道,五險一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
這種保障毫無疑問是非常全面的,生老病死都照顧到了。
但它的繳納標準是什麼樣的?
拿上海舉例,2025年的最低繳費標準,每個月也要繳納2670元。
這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部分,也就是775元,是需要自費的。
這筆錢很多嗎?
當然我們都知道,作為一項保障,相比於它能帶來的福利,這費用本身並不算高,日後我們自己需要看病,買房,老了之後拿養老錢,都是從這筆錢裡面出的。
但作為騎手而言,他們又是怎麼想的?
在此之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丹丹團隊做過一項調研,若要求騎手個人繳納社保,約23.5%的騎手明確表示不願參保38.9%的騎手僅願將月收入的5%以下用於社保
理由也很簡單,首先就是顧慮成本,希望有更多現金益。
這是個很現實,很真實的問題。
說實話,絕大多數要來做外賣騎手的人,生活本身往往都是拮据的,他們最迫切的需求是想要有現金流,想要儘可能地壓縮生活成本——哪怕是為自己提供保障的成本。
有位小哥就說出了一句很樸實的話:
700塊錢看起來不多,但也是他跑100個訂單的收入了,很多騎手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也就幾千塊,700塊,可能都超過了他收入的10%
這錢“寄回家給女兒買點玩具,不好嗎?”
這點也並不難理解,不僅是騎手,我想很多剛畢業,收入不算高,家庭條件也比較普通的年輕人,多半都是這麼想的。
一個月到手的工資就幾千塊錢,還要租房,吃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這種時候,我們最迫切的,可能還是希望有更多地現金留在自己手裡。
你說交社保是為以後考慮,但至少在某個階段,我們恐怕還是更想顧好眼前的生活。
有一位參與問卷調查的騎手錶示,自己18歲出來打工,至今30歲了,只交過18個月的社保。
他很清楚,騎手這個行業有多少人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有的朋友今天發了工資,明天就要打給家裡養家餬口,根本考慮不到這麼長遠。
他們從事這項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結錢快,今天送單明天就能拿到錢。
這想法本身也沒什麼錯,所以事實上,在我們國家五險一金的覆蓋人群只有1.7億,並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麼高。
事實上,對中國的社會保障模式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們的社保體系並不是攤大餅,一蹴而就,它更像是一個塔型結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經濟實力,風險偏好,選擇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
每一個不同的選擇背後,是每個人自己的,不足為外人道的生活。
讓幾百萬騎手五險一金繳納齊全,更像是一種美好的幻覺。從經濟上,企業無法承擔,從實際上,騎手未必願意。
再加上,其實外賣騎手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流動性很強。
很多人做這行就是一個階段性的過渡,尤其是眾包騎手,可能這段時間還在某個地方做,下個星期或者下個月就換到另一個城市了。
如果他們繳納社保,那麼還需要經常轉移,也很麻煩。有騎手就說了,不想在大城市交了社保,建設完回了家鄉,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利。
這麼權衡下來,很多騎手寧願選擇暫緩考慮社保,也算是情理之中。
但這就等於騎手不想要保障嗎?
顯然也不是。
畢竟社保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保障,也是很多人生活的安全感,和融入一座城市的標誌。
很多地方,人們要落戶,買房,要讓子女入學,都需要繳納一定時限的社保。
所以,騎手真正的訴求是,能有一個起碼的保障,但同時能夠兼顧工作地點的靈活性,以及儘可能地降低成本,少花錢——根據行業調查顯示,72.3%的騎手只能接受繳納500元以下的金額。
更有很多騎手在做問卷調查的時候都明確地表示,如果可以取捨,他們最關心的,是工傷,養老和醫療保險。
更多的其他名目所產生的費用,對他們來說恐怕負擔還大於保障。
而這些顧慮,其實也是美團作為平臺必須考慮到的,為員工提供保障並不是個一廂情願的事,也不是平臺花了錢,騎手就一定開心。
而是真正地“尊重”他們,搞清楚他們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保障,在這個保障的背後,他們真實的訴求是什麼?
什麼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安全感?
因為,只有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儘可能地讓更多騎手主動願意參與這件事。
於是美團給出的方案,是最大限度的尊重,看見騎手的需求,堅持讓他們“自願”。
很多人都認為騎手既要靈活自由,又要保障,“既要又要”怎麼兼得
目前美團試點的方案,就是給了騎手跑單的自由,我不會控制你跑多長時間,也不會要求你必須在某個地方跑單,同時還真的給了50%的養老保險補貼。
而且,對於有意願參保的騎手,美團做到了一視同仁,基本沒有工作時限和僱傭方式的門檻,全員都可以參與。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美團從2022年就已經開始著手為騎手解決保障的問題,真正去了解這個龐大群體最需求的部分,先從工傷這種和他們最近,最直接相關的補貼入手,而且做到了每一單,每一人都全權由美團出資提供保障,讓騎手們切身體會到這種保障帶來的好處。
而現在,逐步覆蓋了養老保險的範疇,也是騎手們最關心,最需要的。
根據複雜現實和騎手意願,一步步來,也算是踏實和務實。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探索。
一方面來說,這的確是體現了一家用工平臺的人文關懷,企業對勞動者的關懷,有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補助,也有在給錢之外的,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很有參考意義的樣本。
畢竟靈活就業人員在我們當下和未來,恐怕都會越來越多,他們如何獲取社會保障,如何活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價值感,都是每一個與之相關的企業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正因為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力成本低,平臺經濟才得以存活。一旦迴歸傳統勞動關係,這種商業模式或難以為繼。
但這些靈活就業人員,同樣需要被納入社保基金的盤子,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往更深了想,其實也是“社保”真正的意義。
我們總說,一個國家給人民的社會福利體系,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那這本質上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社保能實實在在地成為勞動者需要的,讓我們真實受益的保障。
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被兜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