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本文字數:1598,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美國經濟刮骨療傷帶來的“人為”衰退風險的外溢效應,處理不好是風險,應對得力則是機遇。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美國政府的“刮骨療傷”,可能將全球經濟帶入震動狀態。
17日美國商務部公佈2月零售資料為環比增長0.2%,不及預期的0.6%,前值由-0.9%大幅下修至-1.2%,為自2021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這引發市場擔憂,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滯脹風險,進而期待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能承諾降息行動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美國經濟正在歷經可控“衰退”,這一敘事框架正越來越為市場接受。同時,美國政府依然我行我素地推進著被市場認為破壞性巨大的關稅貿易戰,且還不斷放大政策的相機性,測試經濟和市場的風險可承載能力,以減支瘦身主導的美國政府機構改革也在加速推進,更有甚者美國共和黨人用最後通牒式博弈,在國會逼迫民主黨人就範選擇支援其臨時撥款方案等。
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深層問題是,財政赤字已到不得不下大力氣削減的地步,6%以上的財政赤字率不可持續,而且今年預計國債利息支出將首破萬億美元,美國經濟繼續透過政府的刺激—響應效應助推,不僅不現實,甚至美國財政風險將是牽制美國經濟和市場表現的中長期因素。
因此,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明確表示,美國需要對政府支出進行“排毒”。而特朗普政府正在推進的近似休克療法的解決方案,是否會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目前看,這可能正是這屆政府想要的。一方面,政策撬動下的經濟衰退,無疑給美聯儲帶來壓力,促使美聯儲考慮承諾降息應對可能的衰退風險,利率的下降將會有效緩解美國國債利息支出。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經濟整體為買方市場,特朗普政府用關稅四面出擊,對貿易伙伴來說屬於不對稱博弈,但基於需求稀缺性支撐的關稅博弈,與以減稅、放鬆監管和減少市場擠出效應等為主的特朗普2.0,正在形成一種閉環操作,最大化買方佔優的效應。
當前中國已在積極準備應對之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2025年十大任務首位,最近上至中央下到地方,也都在佈局提振消費。因為一旦美國政府對內的休克療法和特朗普2.0形成耦合效應,其對外的關稅博弈工具將更加強硬,美國消費驅動的全球產業生態鏈調整,將會加速推進,這一定程度上會對中國供應鏈產生壓力。
因此,中國政府積極佈局國內消費,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是未雨綢繆應對美國經濟風險外溢的戰略舉措。同時,基於新的全球經濟格局,進一步研究和佈局新時期中國企業出海戰略佈局,讓中國供應鏈在全球開枝散葉,紮根本地化生存,在海外再造一箇中國製造,用本地化的供應鏈黏性來應對全球供應鏈的重構,是必須不斷打造的中國供應鏈第二戰場。
當然,基於美國經濟處境的前因後果,中國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中,要正視政府刺激—響應模式的利弊損益,做好邊際分析,真正將消費引導到自發擴張的秩序上,真正讓消費成為消費者偏好釋放的訊號。
美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政府支出依賴症,主要刺激的是消費者慾望,消費者的真實顯示偏好和對商品服務的邊際定價,是很難透過政府支票得到釋放的,因為基於塞勒的心理賬戶分析框架,政府支票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種額外收入,並不在消費者正常的心理賬戶分佈結構中。這其實是美國近年來核心通脹上升的一個深層原因,即較大的政府支票讓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邊際定價變得不太敏感。
禍福相依。美國經濟刮骨療傷帶來的“人為”衰退風險的外溢效應,處理不好是風險,應對得力則是機遇。讓中國供應鏈融入本地化,參與到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塑,將是中國與全球更新連結的一種新正規化。
微信編輯 | 雨林
推薦閱讀
一地官宣!生育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