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紀錄片上線,揭露95億票房幕後故事

紀錄片 // 電影 // 放映 // 課程
據燈塔專業版,截至2月12日18時,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突破95億,海外點映票房37萬美元,已超過《冰雪奇緣》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4名,也是全球動畫電影票房TOP4中唯一非好萊塢影片。
同時,45分鐘幕後紀錄片《不破不立》,於2月10日在騰訊影片、優酷、愛奇藝、嗶哩嗶哩、芒果TV上線。
紀錄片首曝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幕後製作過程,導演餃子和全國四千多名動畫人一起墊腳觸碰創作天花板的故事。
透過紀錄團隊中製作人員的工作瞬間或閒暇趣事,展現中國動畫電影人不斷突破想象力、突破自我、突破極限的頑強精神與樂觀態度,及“人生不設限”的價值觀。
紀錄片最直觀的衝擊,是告訴觀眾《哪吒2》的每一幀都是錢。團隊為了哪吒的“丸子頭”能隨動作自然飄動,開發了第9代毛髮渲染系統,單根頭髮要調整27項物理引數。
有個動畫師吐槽:“哪吒的頭髮比我女朋友的還難伺候”。敖丙的冰火特效用了12層渲染,光測試版本就燒壞了3塊顯示卡。

導演餃子自嘲:“我們不是在做動畫,是在鍊鋼”。海底龍宮的珊瑚群,每一株都是手工建模,美術組為此和程式組打賭“誰先崩潰”,結果兩撥人輪流在會議室哭。

海底龍宮的珊瑚群,每一株都是手工建模,美術組為此和程式組打賭“誰先崩潰”,結果兩撥人輪流在會議室哭。
團隊拿到上映許可的當天,製片人抱著龍標檔案在廁所哭了20分鐘——“這哪是許可證,是2000多人的救命符”。
餃子導演為了敖丙眼角0.1秒的淚光,他讓特效組返工47次,最後自己蹲在機房吃泡麵盯渲染。
給申公豹配音的演員,因為一句“去他孃的天命”錄到喉嚨出血,後來見到麥克風就手抖。這些片段比電影更熱血,背後全是凡人的“狼狽不堪”。
紀錄片也暴露了《哪吒2》的致命傷。有豆瓣網友吐槽:“成片特效滿分,故事零分”。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原始劇本里哪吒和敖丙有更多內心戲,但為了給特效騰時間,硬生生砍掉30分鐘文戲。編劇苦笑:“現在觀眾看到的,是我們劇本的‘骨灰盒’”。
其中有餃子導演堅持用“一鏡到底”拍哪吒鬧海的原因,導致劇情節奏被打亂。他自己也承認:“為了這個鏡頭,故事確實犧牲了連貫性”。
而紀錄片中也有一個片段,就是投資方代表指著分鏡圖說:“這段打鬥再加5分鐘,票房能多3億”。這解釋了為什麼觀眾覺得“打得太累”——在資本、技術和藝術的三方拉扯中,故事成了最先被捨棄的“代價”。
有個95後特效師連續加班3個月,在工位貼滿“頭髮還在,專案必成”的標語,最後專案成了,他也禿了。

據員工所說,每次內部試映會都像上刑場,團隊會偷偷觀察觀眾什麼時候掏手機——意味著劇情垮了。

餃子在紀錄片裡說:“如果這次不成,中國動畫又要倒退10年”。這種撕裂感,正是中國動畫的現狀:我們有了比肩好萊塢的技術,卻還沒學會從容地講故事;我們打破了票房紀錄,卻仍在為“活下去”提心吊膽。
【點選下方連結】
【購買《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藝術設定集】‍‍‍‍‍‍

出品人:周兵
主編:張安寧
責編:陳佳苗
轉載|商務|合作|社群
新增愛上紀錄片小助理 :aishangdoc
B站|影片號:愛上紀錄片放映室
【更多精彩,關注「愛上紀錄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