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大廠三年幹到70億市值,卻一次性裁員50%?員工曝CTO不懂技術!

整理 | 華衛
7 月 8 日,某職場社交平臺有網友爆料稱,國產 EDA 大廠芯華章開始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高達 50%,並且第一批裁員已經談話完畢。另有認證為“芯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的網友還補充稱,“不止 50%,軟體部裁員接近 60%。留下來的人更加惶恐。”
也有不少人關心芯華章此次裁員的賠償方案,“百分之五十的裁員比例,賠償總和可不是小數目。”
訊息傳出後,有芯華章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公司確實有在戰略收縮,但是人員最佳化比例有限,裁員 50% 的說法是謠言。如果真像傳聞那樣一下子裁員 50%,那公司根本就沒法正常運轉了。”
但依然有不少對於芯華章此次戰略收縮的深層猜測,其中有兩方面的解釋:一是公司業務方面,“管理層決策失誤,技術路線步子邁大了,客戶也沒搞定”;二是市值套現的質疑,“如今財務造假嚴打,IPO 收緊,就原形畢露了”。
注:EDA 全稱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意為電子設計自動化,是用於輔助完成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整個流程的計算機軟體,完整的積體電路設計和製造流程均需要對應的 EDA 工具作為支撐,因而有“晶片之母”的稱號。
  三年估值 70 億,
裁員已進行兩波
芯華章由前新思科技中國區副總經理王禮賓於 2020 年 3 月創立,當時正值國內積極倡導國產 EDA 工具發展,希望打破國外廠商壟斷局面。
剛成立一年不久,芯華章便已完成 5 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 12 億元。到成立三年時,芯華章已完成 8 輪投資,每輪融資均數億元。在去年 3 月獲得中信科 5G 基金的戰略投資後,芯華章晉升為估值 70 億元的獨角獸。
據瞭解,芯華章主要聚焦晶片 EDA 數字驗證領域,打造從晶片到系統的驗證解決方案,提供完整的驗證 EDA 工具鏈服務。2021 年,芯華章率先發布支援國產伺服器架構的數字模擬器穹鼎 GalaxSim,去年 7 月又推出新一代高速模擬器 GalaxSim Turbo。
關於這次的裁員,據一位認證資訊為“芯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的網友介紹,他是芯華章 GalaxSim 部門的成員,其一再表示,“不知道還能苟多久,下次估計就是整個專案組了,畢竟沒剩多少人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 4 月,芯華章宣佈其核心 EDA 軟體產品已完成華為鯤鵬平臺的移植工作。基於鯤鵬處理器等國產架構,芯華章邏輯模擬器 GalaxSim、形式化驗證工具 GalaxFV,都能有效利用鯤鵬的高效能叢集去提高編譯與運算,顯著提高了系統級晶片模擬驗證效率。其中,GalaxSim 在多個客戶測試用例上已經取得了 2-3 倍的模擬效能提升,大幅降低了模擬迴歸測試的時間。
然而,此次的“戰略收縮”已不是芯華章第一次進行裁員。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一波是去年 12 月,有人被裁了至今沒找到滿意的工作,這次人數來的更猛烈了,想談個好價格就更難了…”
 “CTO 不懂技術”,
併購成轉折點?
“從頭到尾都是資本運作的公司,一個工程師註冊個公司 2 年市值 60 億,為的就是 IPO 套現。如今財務造假嚴打,IPO 收緊,就原形畢露了。”對於芯華章此次的大規模裁員訊息,一位國金證券的投資理財顧問發表了這樣的看法。
另一位認證為“芯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的網友則把矛頭指向了芯華章的管理層,“CTO 酒量很好,人也仗義,可就是不太懂技術。”“CTO 不懂技術這還是第一次聽。”一位認證為“新思科技員工”的網友評價道。
2022 年 9 月,芯華章收購高效能模擬軟體企業“瞬曜電子”,並進行核心技術整合,併購金額沒有披露,同時任瞬曜電子創始人傅勇為公司首席技術官(CTO)。
公開資料顯示,傅勇曾擔任新思科技資深技術總監,主管亞太地區數字驗證產品事業部的技術戰略與客戶支援。2021 年,傅勇在離開新思科技中國一年後,創立了瞬曜電子,專注於數字晶片的前端驗證領域,還發布了瞬系列 RTL 高速模擬器(ShunSim)。更早之前,傅勇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於三星電子、楷登電子(Cadence)和新思科技,在 EDA 行業工作達 25 年。
據瞭解,當時芯華章是對瞬曜電子的智慧財產權、產品等核心資產進行的收購。併購是 EDA 企業擴張的常見手段,藉助技術與資本的雙重力量,在擴寬產品系列的同時還消除了潛在競爭對手。
不少國外的 EDA 巨頭都透過大量併購優秀 EDA 點工具廠商實現了 EDA 全流程覆蓋,Cadence 透過收購 Verilog、Silicon Perspective,解決晶片效能驗證問題,將 1C 佈局工具和 S1 分析工具收入囊;而 Synopsys 在收購 Avanti 後,成為了 EDA 史上首家可以提供頂級前後端完整 1C 設計方案的 EDA 工具商。
但芯華章對瞬曜電子進行收購後,走向卻似乎有所不同。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花了好大代價併購個寂寞,回頭來看,轉折點 no1。”
國產 EDA 廠商的嚴峻市場困境
去年 9 月 18 日,在國內 EDA 開放合作創新組織舉辦的首屆 IDAS 設計自動化產業峰會“數字邏輯設計與驗證領域”專題分論壇上,華為海思半導體平臺驗證部部長傅曉對芯華章的演講者丟擲了一系列問題:“芯華章目前生產了多少機框?實際上有多少機框被客戶採用?又有多少 FPGA 被成功匯入?”
當時,傅曉強調,學術圈或者企業圈溝通有個基本原則,就叫實事求是,中國要把 EDA 幹成,不能吹,不吹才能成事。引發關注和熱議後,傅曉在朋友圈內向芯華章致歉,並對芯華章表明瞭認可。
但這一風波,也側面反映出國產 EDA 廠商的發展困境。EDA 市場規模有限,頭部的 Cadence、新思科技、Siemens EDA 等廠商經過多年發展,市場地位穩固。相比之下,國產 EDA 廠商所面臨的競爭環境慘烈。
根據賽迪智庫統計,2020 年國際三大 EDA 巨頭新思科技、鏗騰電子和西門子 EDA 在國內市場佔據明顯的頭部優勢,合計佔領約 80% 的市場份額;國產 EDA 廠商華大九天市佔率約 6%,處於國內市場第四位。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測,到 2025 年中國的 EDA 市場規模將達到 184.9 億元人民幣(約合 25 億美元),屆時將佔全球 EDA 市場的 18.1%。但考慮到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仍被國外 EDA 廠商所佔據,留給國產 EDA 廠商的市場空間依然十分有限。國內頭部 EDA 廠商華大九天 4 月釋出的財報顯示,其 2023 年全年營收也只有 10.1 億元人民幣。
因而,對於還未上市的國產 EDA 企業來說,未來可能會遭遇更為嚴峻的融資環境與顯著提升的上市門檻,“戰略收縮”或是會其應對市場的必要出路之一了。
參考連結:
https://maimai.cn/n/content/global-topic?circle_type=9&topic_id=F8W8dHiR
內容推薦
AIGC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著創新的邊界,InfoQ 首期《大模型領航者AIGC實踐案例集錦》電子書,深度對話30位國內頂尖大模型專家,洞悉大模型技術前沿與未來趨勢,精選10餘個行業一線實踐案例,全面展示大模型在多個垂直行業的應用成果,同時,揭秘全球熱門大模型效果,為創業者、開發者提供決策支援和選型參考。關注「AI前線」,回覆「領航者」免費獲取電子書。
會議推薦
AICon 全球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大會,為資深工程師、產品經理、資料分析師等專業人群搭建深度交流平臺。匯聚 AI 和大模型超全落地場景與最佳實踐,期望幫助與會者在大模型時代把握先機,實現技術與業務的雙重飛躍。
在主題演講環節,我們已經邀請到了「蔚來創始人 李斌」,分享基於蔚來汽車 10 年來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思考和實踐,聚焦 SmartEV 和 AI 結合的關鍵問題和解決之道。大會火熱報名中,7 月 31 日前可以享受 9 折優惠,單張門票節省 480 元(原價 4800 元),詳情可聯絡票務經理 13269078023 諮詢。
你也「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