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心!美國已不具備大戰能力!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總是強調不忘初心?並不只是為人民為大眾的初心不能忘,文明、科技等發展的初心也不能忘。】
本來這段時間只想安安靜靜地做股票,看到有不少傻X,拿可能打仗甚至核戰給大A下跌找理由。
忍不住出來科普一下歷史知識,並說明:美國已經不具備大戰能力!兩件事+一個歷史事件,就能看明白!
第一件事:今年,美國最大造船廠,美國唯一能夠設計、建造、維修核動力航母的造船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在檢查中發現,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核攻擊潛艇海曼·G·里科弗號、新澤西號,存在大量焊縫不合格。
美國司法部隨後介入調查,司法部一度認為是有工人故意焊接不合格,故意破壞美國海軍裝備。結果發現只是焊接工人水平不夠,並且似乎找不到焊接水平夠的工人·····
類似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2009年,紐波特紐斯船廠的一名檢查員,承認自己偽造了焊縫檢查報告。美國海軍隨後不得不對4艘航母和9艘潛艇上的焊縫進行檢查。
第二件事情:印度光輝戰機的製造,需要美國通用公司生產的F404發動機,印度找美國採購。美國卻因為中國對美國製裁,不再對美出售發動機渦輪單晶葉片,導致美國造不出F404發動機,無法像印度交貨。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發動機單晶渦輪葉片所需的鑄造爐,其核心部件長期依賴從中國進口。
製造發動機渦輪葉片,本來是歐美的高科技核心技術之一,現在怎麼就成了中國卡美國脖子了呢?
發動機葉片的生產環節,有許多是需要手工完成的,對穩定熟練工人的需求非常大。由於人工成本的昂貴,歐美出於成本和利潤最大化的考慮,逐漸把這部分的生產也“外包”給了中國,結果中國逐漸完全攻克發動機葉片所有核心技術······
一個歷史事件:16-17世紀,荷蘭原本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國。可慢慢荷蘭人覺得造船太麻煩,自己只設計船,把船的建造外包出去,既輕鬆又賺錢,然後荷蘭就把造船外包給了英國······

17世紀,英國荷蘭海上爭霸,荷蘭每被擊沉一艘戰船就要找英國買一艘···
更離譜的是,本來荷蘭的國力佔優,但許多荷蘭商人購買了大量英國的戰爭債券,“幫助”英國撐下去並打贏了與荷蘭的海上爭霸。
最後英國狠狠“報答”這些荷蘭商人:以極低的價格贖回了戰爭債券,跟賴賬幾乎沒啥區別,反正你們荷蘭人也沒能力向我大英討債了。
兩件事和一個歷史事件就講完了,相信也不需要我再解釋為什麼美國已經不具備大戰能力了吧?

也有朋友問我,憑什麼我就篤定美國的製造能力不會再恢復?不說完全恢復,哪怕恢復一部分呢?
其實不是我篤定美國的製造能力不會再恢復,而是幾百年的歷史下來,從荷蘭→英國→美國→日韓、中(含臺),這種製造業製造能力的轉移,從來都是單向流動,從來沒出現過可以逆流的情況。

覺得美國能特殊才是沒有現實支撐的吧?
另外再說俄羅斯,我們現在有時調侃俄羅斯,說俄羅斯的科技發展靠考古。
前蘇聯最先進的圖-160轟炸機,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很長一段時間都造不出來,花了三十年到2020年才勉強復產出來。
那麼好了,就算美國特殊,美國要花多少年?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總是強調不忘初心?並不只是為人民為大眾的初心不能忘,文明、科技等發展的初心也不能忘。
文明、科技的發展是不斷疊加的過程。 
沒有公元前四五世紀的鼓風技術出現,鐵無法融化、批次製造鐵器,就不會發展出槍炮,自然也不會有現在建立在鋼鐵上的工業文明。 
但同樣的是,文明的發展會忘卻最初的東西。比如現在習慣了用表來看時間,可要是突然沒有了表或者手機,幾乎沒有幾個普通人能像古代人一樣透過太陽,準確推斷出一天時間、一年裡的節氣和月份。 
文明發展越久,忘卻最初的東西就會越多(過於精密、精細)。
所以古人說返璞歸真,發展太久了,就要回頭看看自己的根,不要把最初的基礎給忘了,否則一旦出現意外,因為忘了根,既無法順著原始資料包重塑文明、科技,也沒有原始資料包回到過去,只能毀滅。
美國兩百多年曆史,輝煌璀璨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積重難返的階段。美國究竟忘記多少東西?連我這個外人都覺得數不清了。
看現在的美國,哪裡還有當年新教徒們,西部開荒那種吃苦耐勞、團結、戰天鬥地的精神?
美國現在開大戰,只會跟500多年前的荷蘭一樣,越打越送。還不如學英國慢慢苟且著,說不定哪天東邊出大問題了還有機會。
所以不要總是想什麼大戰了,珠海航展之後,已經不存在大戰了,除非是全球一鍵核平。真到了一鍵核平,哪還聊啥股票吶?
最後,用我師父的話說:你要明白你的預期掌握在誰的手裡?
我翻譯成咱們普通人聽得懂的話:你要明白,你的命運被誰掌握?國家說了要搞起經濟就一定會去搞,搞到搞起為止。
你也不要問我怎麼搞,為什麼是現在搞,因為我也不知道。
我只問你:二十多年時間,就讓割地賠款的中國能跟世界第一硬抗;幾十年時間,就讓中國科技追上先發一兩百年的歐美;這樣的政府你信不信吧!?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