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我初次參與全荷學生學者春節聯歡會(以下簡稱“聯歡會”)的籌備工作,到今年已經是第八次了。光陰似箭,回望往昔,每一年聯歡會都承載著同學們精心準備的心血,每一次籌備過程都讓我深深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凝心聚力,方能成事

早在2024年暑期,我們就開始策劃2025年的聯歡會。2025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也是全荷學聯成立40週年,我們想讓這場聯歡會不僅是一次節日慶典,也能成為中荷文化交流的橋樑,展現兩國文明互鑑的成果。從主題設定、節目編排、舞臺設計到嘉賓邀請,我和學聯同學都力求做到最好。

全荷學聯舉辦春晚後合影。
在思考聯歡會的主題時,今年是乙巳蛇年,我們結合留學荷蘭的特點,將春節聯歡會及學子對留學生活的美好期許結合。“惠風荷暢,前程巳錦”被確定為主題:每當春風拂過運河,鬱金香悄然綻放,風車悠悠旋轉,整個荷蘭都沉浸在春日的柔情之中。“惠風荷暢”,意指四海學子懷揣夢想,來到荷蘭追逐理想。“前程巳錦”,是新年的祈願,更是奮鬥的目標。學子們在挑戰中前行,在成長中綻放,繪出留學生活的美好畫卷。
確定主題後,學聯迅速組建了多個工作小組,包括節目組、設計組、宣傳組、外聯組、遊園會組等。團隊成員均來自荷蘭各大高校的在讀學生,他們在完成課業、科研的同時,為活動做籌備工作。在策劃初期,我們圍繞如何突出本次活動的亮點、如何透過聯歡會加強與荷蘭青年社團的協作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並且面向全荷學生學者徵集聯歡會節目。
最終,從眾多申報節目中選出了14個優質節目,並以“逐夢起航”“青春飛揚”“情滿歸鄉”三個小主題劃分,展現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讓外國觀眾也能感受到春節的魅力。
然而,在籌備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不少。從場地選擇到節目遴選,從燈光音響除錯到嘉賓接待,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打磨。主持稿、宣傳推文,我們要逐字校對,確保表達精準。
今年,春節入選非遺,我們首次在聯歡會中引入“非遺互動環節”,希望透過非遺體驗攤位,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援,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如何寓教於樂,讓國際友人們透過剪紙、漆扇等傳統技藝,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我們不斷調整方案,最終透過“視聽科普+實踐參與”的方式,令現場觀眾在參與遊園會的遊戲專案中深度沉浸。
文化互鑑,連線彼此

晚會那天,500多名來自中荷兩國的學生學者、華人華僑和其他國家友人齊聚。當大幕拉開,燈光灑在舞臺上,從悠揚民謠《一寸相思》到古典舞《青山遠黛》,青年學生用歌聲、舞蹈、戲曲、器樂等共繪一幅節日畫卷。
春節聯歡會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也是海外學子團聚的契機。在異國他鄉,學子日常忙於學業與生活,聯歡會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也幫大家找到歸屬感,感受到關懷和支援。
同時,每年的全荷學聯春節聯歡會都見證了學子的成長與蛻變。許多曾經的學聯成員,如今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優秀人才,他們依然對學聯心懷熱愛,並透過不同的方式回饋學弟學妹。
時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總能充滿激情地投入學聯工作?”我想,學聯不僅是服務學子的組織,也是中荷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當外國友人參與學聯活動,對中國傳統文化好奇、驚歎時,我的內心充滿成就感。
期待明年的聯歡會,我們再見!
(作者陳榆,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博士生、全荷學聯主席)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