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iday 試圖回答一個根本性問題:當眼鏡迴歸眼鏡本身,智慧的真正價值應該是什麼?智慧眼鏡,首先應該是眼鏡市面上的智慧眼鏡產品大多陷入了一個怪圈:功能越強大,形態就越不像一副能日常佩戴的眼鏡。即使是 Meta 與雷朋合作的 Ray-Ban Meta,雖然努力在時尚性上做文章,但整合的攝像頭依然帶來了隱私顧慮和相對笨重的鏡腿 。而追求更強 AR 功能的眼鏡,如 Meta Orion,其外觀則完全脫離了普通眼鏡的範疇 。我們不久前的文章也提到,目前的智慧眼鏡對近視使用者並不友好。絕大多數在售的智慧眼鏡產品都有第一方的配鏡服務,合作商不盡相同。近視 -600 度、遠視 +800 度是一個分水嶺,超過這個度數範圍後配鏡選擇會變少。大多數主流產品支援自己購買和安裝第三方鏡片,配鏡流程和普通鏡框基本相同。有特殊形態的後掛式鏡片組(比如雷鳥 Air 3)第三方選擇較少,部分品牌官方未給出獨立購買渠道
這一選擇的背後,也避免了複雜光學方案常有的彩虹紋問題,並換取了更長的續航 。儘管存在這些取捨,多家外媒記者仍表示其顯示效果出奇的好,清晰度足以滿足資訊閱讀的需求。如果說 DigiWindow 是形態上的探索,那麼主動式 AI 助手則是互動上的創新。Halliday 的 AI 助手並非傳統的被動問答工具,其核心在於主動理解使用者意圖 。透過分析使用者所處的對話環境和上下文,AI 可以在無需喚醒或提問的情況下,主動將關鍵資訊(如會議要點、人名背景、翻譯結果)推送到你的眼前 。例如,在一次多語言交流中,當對方話音剛落,翻譯結果幾乎可以瞬時出現在螢幕上。這種主動式理念,讓 AI 從一個需要管理的App,變成了一個無形的認知夥伴。
它配合 Halliday Ring 戒指,使用者可以透過隱蔽的手勢進行滾動、點選等操作,在不打擾社交節奏的前提下獲取資訊。
相比之下,市面上多數 AI 眼鏡仍依賴語音喚醒和指令,互動過程相對顯性。Halliday 的做法,是想讓資訊獲取和互動過程變得如思考般自然和高效 。
Halliday Ring 戒指Halliday 走了一條非主流路線,放棄攝像頭,意味著主動放棄了以社交分享、生活記錄為核心的娛樂場景,轉而 all-in 生產力場景 。即時翻譯、會議總結、智慧提詞等功能,也把目前人群更聚焦到商務人士、內容創作者等追求效率的專業使用者群體 。透過採用相對成熟的整合技術和更精簡的硬體方案,Halliday 在保證核心體驗的前提下實現了成本控制。在 Halliday 設想裡,未來的個人計算中心將從手機轉移到眼鏡上。眼鏡成為主要的資訊終端,而手機則退化為提供算力的充電寶 。這條路雖然漫長,但透過放棄攝像頭解決了隱私和續航兩大難題,起碼讓智慧眼鏡確實可以有像手機這樣的使用時長。最好的智慧,是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顯然,Halliday Glasses 不是一款像 Apple Vision Pro 有著試圖定義終局野心的產品,它更像是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對智慧眼鏡可用性的一次探索。用 Tom's Guide 的話來說:它給生活加了一個外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