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導讀:
制定基金績效評價制度、構建符合國資基金特點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實現基金的業績目標、政策效益,保障基金良性運營有較為重大的意義。

作者丨杉域資本董事總經理 王春傑
目前在杉域負責諮詢業務,包括基金投前可行性研究,商業盡調,GP圖譜,基金績效評價,專題培訓、基金/專案退出等方案設計。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近幾年,國資LP已經成為了私募股權基金的出資主力,存量基金加上增量基金,規模可以說是十分龐大。但大多數國資LP對已投的子基金尚未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即便實行了,由於團隊的從業年限及對私募股權行業的理解程度,實踐經驗,制定的相關評價指標比較籠統,並未實現績效評價工作應有的客觀分析及激勵和監管作用。在實踐中,由於評價指標不清晰或者缺失以及投資資料不完備、子基金配合程度不夠、資料真實性需要驗證等因素,導致評價工作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事實上,制定基金績效評價制度、構建符合國資基金特點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實現基金的業績目標、政策效益,保障基金良性運營有較為重大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
1、 對子基金的目標實現程度、投資運營情況等開展評價,能夠及時發現運作問題並加以修正,確保子基金不偏離既定方向。
2、 可營造公平公開的營運環境,提高國資LP的資源配置效率。
3、 透過績效評價,可判斷出子基金目標的合理性、基金管理團隊的專業能力及目標達成情況,進而採取相應的激勵或約束措施,確保基金長期穩健運作和目標的實現。
表: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

在實踐中,評價物件又可分為投資期內的基金和退出期內的基金,其評價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投資期內基金
-
投資現狀是否符合預期,評估下次call 款的可行性
-
投資進度是否符合預期,資金使用效率是否最大化
-
返投任務完成情況,評估政策功能性達成目標情況
-
投資策略是否符合募資時描述,策略是否出現偏移
-
基金團隊、運營管理和風控是否有重大變化,是否按照協議約定執行
退出期內基金
-
基金業績是否符合預期,出現偏差的原因有哪些
-
返投任務完成情況,評估政策功能性及社會效益
-
退出策略及計劃是否清晰明確,實際執行落地情況
-
基金團隊,運營管理和風控是否有重大變化,是否按照協議約定及時披露並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
根據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實現退出及回報和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基於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基金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多年的研究以及相關機構榜單評審標準(FOFWEEKLY評價體系),根據基金管理機構多個維度能力的拆分與行業基準對比,我們設計了4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40個三級指標,加權後總計100分的評價體系。

總結
基金的績效評價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體系,國資LP透過每年一次的績效評價,定量指標與定性分析,動態跟蹤子基金的各項表現。尤其需要關注投資策略是否出現漂移、退出執行的落地,政策效益的達成,管理團隊是否出現重大變故,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是否能及時作出應對措施等。對於投資期內子基金,若關鍵指標顯著低於行業基準或策略偏移,需審慎評估後續注資風險;對於退出期子基金,跟進專案發展及退出計劃,在政策效益完成基礎上,儘早退出,釋放更多資金投資於其他優質專案,實現國資資金的最優使用效率。
歡迎國資LP和我們交流合作。


每日|薦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