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爆改”成功到底靠什麼?

出品/聯商網
撰文/上佳
就像人類起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學界認為地球上不同區域的人類,是由分佈在地球上不同區域的、已經存在300萬到500萬的直立人進化而來的,但生物學家透過研究基因變異發現,現代智人是由14萬年前某一女性或某一族女性繁衍進化而來的。
如同人類起源問題一樣,2024年,有很多大賣場進行了調改煥新,各企業雖然表現側重有所不同,但規整起來,似乎都有某些共性的XY基因,或胖系、或山系、或盒系、或折系,或混合系。
而為什麼要這樣改?
我們發現經常有兩種回答:
一是說來自使用者需求變化,特別是品質化、價效比、情緒價值等需求;
二是對標,因為胖東來、山姆、盒馬及奧樂齊這樣做,所以我們要學習。
改變,對未來總是有價值的,從機率上是強化了一些可能性。而要調改成功,似乎有些共通的完整邏輯。
改好到底需要靠什麼?
01
頂級企業往往定義著業態發展的正規化
市場永遠都會有一種神奇的機制,某些觸點與人群共振,經過邏輯整理,就變成一種定義或標準。“是什麼是個利器,高手總是用名詞,讓人快速的認清事物,但有時候也是個陷阱,凡是語言說的清的,又往往限定了邊界,變成需要拓展豐富的。
比如:胖東來模式是什麼?山姆模式是什麼?什麼叫折扣化轉型?強化烘焙和熟食應該是什麼?為什麼要精簡品項?
我們只能儘可能定義邊界,用稍微宏大的敘事來說明一下情況。就國內大賣場而言,如果沿著渠道分流和能力進化兩個維度,我們可以形成下面的一些看法:
1、2021年以前,內資大賣場總體是家樂福通道費用模式
該模式存在的基礎是高速增長的市場,渠道的主力優勢決定了商業模式的時代性,並由此構建了生態圈。

很少有企業能控制賺快錢的衝動,所以零供關係一直要拿出來討論,市場地位決定了資歷排輩,這點我們不用過多解釋。
今天,我們更關心的是發生了什麼變化,幾個點我們要抽出來強調一下:
(1)商品決策權如何高質量地確定。過去,供應商給了費用,誰給錢誰說話,賣場方有自己的尋租空間,事實上是供應商掌控著終端商品。今天,我們的企業是否真有商品話語權?供應商該是什麼角色?
(2)一體化、一盤貨、精細化更加有利於效率。過去,資料孤島。今天,我們與供應商的資料是否打通?雙方是否有高效的庫存響應機制?
(3)不是去中間化,而是剔除鏈路的非必要環節。過去,鏈路層級很多,今天,供應鏈要去非。那麼,我們供應鏈的非必要環節是什麼?同時又要供應商有專業的支援,具體是哪方面?供應商願不願、能不能、有沒有支援?
(4)價值鏈的協調,要在價值鏈節點內解決。過去,零售的問題是由供應商兜底的,今天裸採、現採,企業必須自己承擔責任。不向供應商轉移庫存、轉移損失,是採購的問題在採購環節解決,是門店的問題在門店環節解決,我們的鏈路清晰嗎?
(5)要建立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的高效反應機制。顧客需求有變化,我們是否能快速回復?競爭響應快嗎?
多一些發問,往往多一層邏輯。我們發現,賣場調改後,依然要回答這些問題。要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企業的人往往要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而疫情三年,市場進入存縮時代,環境鉅變,用通道費用換轉化銷售規模的模式進入死亡通道,改變迫在眉睫。
但改變,人們找到的方式,往往是相反的方向,商品完全自決。這是過去未有之事,變化的是零售的全部底層。所以,加上使用者的固定認知及團隊的路徑依賴,變革必然會產生一個巨大的認知鴻溝,就像很多人理解不了二次元一樣。
所以對企業來說,調改重新開業,基本上是企業二次征途的開始,新鮮勁一過,把那些「創新專案」高質量的持續下去都會有壓力,衰減經常必然發生。
所以,解決那些底層的問題,更慢,更難,但卻更重要。
但這個底層是什麼?
員工幸福感肯定是核心之一,但不同的企業機制有別,我們先不聊。如果我們只考慮讓大賣場能夠達成正常的業態健康狀態,無疑應該是商品價值。
2、大賣場要真正進入商品價值主導階段
調改之後,我們都要一個發問,我們的商品價值到底是什麼?
品質提升、價效比高肯定是重要的方面,再細化一層,我們認為可能是:企業高頻剛需商品群-特別是生鮮3R的迴歸。
總結現在大賣場調改的優秀內容,我們發現:
(1)水果有了能媲美專業店的表現。目前水果的升級,一個是贏在果切,品種、風格、展示面等方面,是很多水果店都沒有的;其次是季節性核心單品,不管是量感、包裝、服務還是價格,除了便利性,都可以比水果店更有優勢。
(2)烘焙經營網紅款,價格上也親民,同樣有了專業化。相對許多沿街烘焙店的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倒閉,調改後的超市烘焙,透過網紅款,便有了建立心智、打造口碑的底氣。去小紅書看,盒馬、山姆、胖東來和奧樂齊同款,市場教育已經完成。
(3)熟食、小食和堂吃,有了媲美特色餐飲的能力,並且明火亮灶,使用者信任感較強。各種小碗菜、麻辣燙、熟食、特色品種,豐富性和價效比兼具。使用者至少對原料很放心。
(4)水產相對菜場更有品質印象。波龍、澳龍、麵包蟹、三文魚等大眾化,相對菜場更有品質優勢。
(5)肉類增加了更多分割品包裝化、品質化及品牌化的呈現,蔬菜成為基本款。蔬菜肉品的包裝化及淨品化讓現場更有質感,並且市場已經完成了使用者教育,菜肉魚一起,成為一站式購齊及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要素。
此外,食品及百貨的經營,在品項精簡、自有品牌、網紅款方面有巨大的進步。
(1)食品方面:休閒食品的大品能夠與折扣店比價,弱一些少一些也沒關係;潔淨原料單品目前已經成為高頻剛需品;風格煥新、健康優質及網紅款實現了商品群的正常週轉,而不像過去那樣,大量商品不動銷。
(7)百貨非食類,有風格化和功能豐富性。新功能、新便利、新細分、新設計感品項增多,價格也能與線上爆款比較,可買性增加。

大賣場,原定就應該是滿足高頻剛需並一站式購齊的場所,應該是有體驗感和互動性的人間煙火地。調改後的賣場邏輯,食百是基本面,新3R打頭陣,所有這些一體化地構成了消費者的新體驗、一站式購齊及幸福生活方式聯想。
設想一下,你在調整後的賣場,能看能摸能吃,你買了一瓶非常安心的純料果汁、一盒紅慕斯蛋糕、一隻大龍蝦、一份高檔牛肉切,你能聯想到的生活方式是什麼?你也是美好的。
所以,大賣場今天的調改,新3R(即食、即熱、即烹)打造的新生鮮能力是核心,如果非要給符號定義,我們想是Q2F能力,即品質Quality、新鮮Fresh、時尚Fashion。
(1)其中,高頻剛需的生鮮品,重新回到了商超整體的商品結構中,使整個“人貨場”,有了超越使用者家門口那家社群生鮮超市、小型便利店、小型麵包店和水果專賣店的內容規模。你可能還會去這些小店買東西,但整體的消費頻率及客單分配發生了變化,所以這也是大賣場的機會。
(2)高頻剛需的生鮮中,高鮮度商品能在最佳鮮度內售賣。最佳鮮度期,這是一個戰略指標。最鮮活、最新鮮、最佳口感期能銷售出去,能夠控制週轉,降低損耗非常關鍵。否則就會出現嚴重鮮度錯配,損失更大。
新生鮮力的背後,一定是要有厚實的體質機制支援的,這也是我們對調改效果持續性的最大期待。像現在胖東來、永輝的每日出清,是從機制上保障了最佳鮮度期。一個品質事件,可能毀了企業所有的口碑。
我們看過一些店也發現,一些熟食專櫃商品已經結油、幹蔫;麵包烘焙的打折標貼一個蓋一個。我們去看網上對調改店的投訴,除了服務,90%以上都是3R的品質。
所以,這也昭示著一種嚴重的現實,讓3R商品在Q2F標準下持續保持高質量,很關鍵。調改後並不意味著你有烘焙、有熟食就完了,核心是要打造出一套持續專賣能力。
許多企業不是不想做好,這確實也很有難度,但對這件事的覺知程度很關鍵!組織為此搭建的最佳化投入很關鍵。
好訊息是,這些類別的供應鏈已經有了更強大的社會化支援體系,大大小小的鮮食供應鏈企業,都可以提供網紅同款。
02
夯實自己,眺望下一個拐點

從很多角度來說,商超品類已經沒藍海,唯一的方向,應該是縱向專業化前面所述的Q2F能力,目前是兩個方向:
(1)透過強供應鏈創新,簡化門店端操作。如熟食,企業可以選擇後臺有很強的供應商,統一原料、統一品牌、統一運營要求,然後門店簡單化,核心是管好品質。
這對企業規模有要求,供應商可以給你供貨,也可以給別人,未來會有競爭同質化的問題;但企業也會有更多選擇,這個是雙向的。
可能企業要做的,是進一步強化原料質控、研發&產品化和運營對接,特別是3R食品,這跟原來有很大的代級不同。
(2)透過強化末端配置,強化門店運營。企業可以選擇在門店增配專業人員,強化現場明廚亮灶,結合總部研發支援,讓單店做得比專業店還強。
這一方式對門店的人流有比較高的要求,要保障人員效能有高效轉化。
當然兩種方式結合的中間狀態非常多。企業首先要把賣場信譽當作一個整體來認知,然後不斷強化對3R核心戰略能力的建設。
我們看盒馬NB、山姆和奧樂齊,今天他們長大的樣子,背後是他們已經完成了積累,並且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調改,不在於你開業那幾天有3R品項,更在於常態下的持續力。長線來看,零售企業最終必須有自己的3R研發和掌控能力,這非常非常關鍵。
03
競爭加速拐點,邊緣創新驅動進化
靜態的看當下的賣場調改,拓寬通道、精選品項、美化空間、簡化運營、最佳化服務、善待員工,人貨場的要素是疊加在一起發生作用的,對許多調改企業來說,需要完整的邏輯自洽和效率閉環。
商業的許多變化,都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像當前調改,大家可能都是先有熟食烘焙的品項加強然後就是價格戰、營銷戰、品項創新,最後是專業品牌運營不斷深入。我們相信任何改變都是有意義的,向前一步,空間也就大一些。
此外,我們還想提,週期性的外部渠道的分化是不可逆的,我們需要動態地看整個市場的空間。零供雙方互相作用,會帶來行業邊際效益的變化。當消費者看夠了當下的「網紅」,當供應商都能生產當下的「爆品」,邊緣創新就會發生。比如烘焙,海量臨街店鋪形成的螞蟻市場,一定會跑出許多新研發,分流使用者的新鮮感,還包括奧樂齊和盒馬NB們。
大賣場從興旺到衰敗再到今天我們看到希望,我們值得從過去找到隱喻,從而去夯實治理能力,加速專業運營體系的打造。
當然,對於眾多中小創業者或零售商來說,大賣場的調改,有可能開了一個新的切口,過去要靠很大的通道費用投入才能進入大賣場體系,今天,你有好的產品和創意,本地化3R,機會可能更大。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研究上,生物學家依照基因技術,測評出來人類遷徙路線圖。今天零售的調改也是一樣的。我們相信優秀的玩家,會依照環境、資源、技術等形勢的不同,不斷遷徙,形成豐富多元的零售文明,任何一股力量,都會有自己的能動性。
當然,調改後的運營還有比如商品結構、供應鏈最佳化、自有品牌管理、賣場運營等很多話題,我們只想提請一個最核心的關注,即3R生鮮的Q2F運營。
最後我們始終要強調,事還是要和人結合起來,人永遠是零售業最大的尺度,商業必須打造人文的溫度,才有持續的力量。
我們也祝願更多的零售企業,圍繞業態本質,調改越來越成功。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