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中國為什麼要打這一仗?(深度好文)

1979年2月17日,中國打響對越自衛還擊戰。
這場發生在46年前的戰事,它的起因是什麼?中國為什麼要打這一仗?它對世界格局有哪些影響?這一直以來都是網媒的重要話題。網上眾說紛紜,其中摻雜著許多的誤解甚至是歪曲,對後人瞭解這段歷史妄加了一些失實的說道。
網上關於對越作戰起因的說法,共性問題是將戰爭起因泛化並過度解讀,歪曲的說法主要在兩點:
一是將戰爭起因歸結為中國為挽救柬埔寨的紅色高棉,併為拉近與美西方的關係而對越作戰。二是一些人認為中國軍隊畢竟是越過邊境在別國領土上打仗,因而戰爭起因的正當性難以解釋。我憤怒於一些人對於歷史的無知和無視。
作為對越作戰的參加者,戰時我只是步兵班長,我不能宏觀評述這場戰爭,也不知道所謂的“內幕”。但是對於發生在46年前這場宏大戰事的背景,卻還記得清清楚楚——
在當時的中國北部,前蘇聯“亡我之心不死”,百萬大軍壓境,並施以核威懾,構成中國的心腹大患。那時所有中國百姓的院子裡都挖有防空洞,所有門窗玻璃上都貼著米字防爆條,所有部隊的牆上都書寫著這樣的大字:“防蘇突襲,嚴加戒備,準備打仗!”
在中國西部,中印邊境地區在平靜了多年之後,印度開始蠶食1962年中印之戰後敗退的疆域,領土糾紛愈演愈烈,以致釀成現如今發生在中印邊境的一系列衝突事件。
在東部,與日本關於釣魚島的爭端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同一方向上還有臺灣問題,兩岸炮戰已經打了20年。
在南部,統一後的越南不斷對我國挑起邊境事端,並一改此前始終承認的中國南海九段線分劃,是搶佔我西沙、南沙島嶼最多的國家,南海島嶼面臨被多國瓜分的險境。對於眼下的南海之爭,你千萬不要以為那只是近年來才發生的事情。
——將四十多年前的中國周邊做一個環形瞭望後,我們會明白: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外交之憂和軍事之迫要比當下更為嚴峻。只是囿於資訊不發達的緣故,不像現在這樣人聲鼎沸而已。
1973年美國侵越戰爭結束,兩年後北越推翻南越政權實現國家統一。得手後的越南開始惡性膨脹,全然不顧此前數十年間中國對其抗法、抗美戰爭的血汗援助,為尋求更多利益和更強大的靠山而全面倒向前蘇聯,並自視為排在美、蘇之後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1978年11月蘇、越簽訂《友好合作條約》,蘇聯獲准使用越南金蘭灣、峴港等海空軍基地。而在此之前的幾年中,越南一直持續著反華、排華的行徑,不斷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
1976年12月越南召開勞動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十多萬親華和華僑黨員幹部進行大清洗,並“用極不要臉的方式榨乾了華僑的財產”,有資料顯示這一時期內,有23萬越南華僑逃回中國,逃往香港6萬,馬來西亞7萬,印尼3萬,泰國1萬,另據說還有大量華僑死在了海上逃難的浪濤中。對於越南的這些行徑,中國都忍了。
然而時至1978年底,蘇越簽訂《友好合作條約》之後僅一個月,越南自以為有了蘇聯主子撐腰,隨即大舉入侵柬埔寨,妄圖建立“一統三國”的越南、寮國、柬埔寨聯邦。
這是越南很久以來的歷史夙願,越南人稱之為“大印支聯邦”,和早年日軍侵華的“大東亞共榮圈”如出一轍。當時的寮國已倒向越南和前蘇聯,只剩下不買賬的波爾布特硬扛著,所以要動武拿下。而一旦拿下柬埔寨,達成由越南“一統三國”的陣容,是必會引入蘇聯的軍事存在,那就不只是金蘭灣和峴港兩個基地了。整個“大印支聯邦”都將成為前蘇聯從南面包抄中國和扼制馬六甲海峽、進軍印度洋的出發陣地。
中國將面臨蘇聯南北夾擊的極其被動的局面,中國將被扼住向南出海的命脈通道,形成改革開放和貿易往來的巨大阻礙。
越南入侵柬埔寨僅用13天就攻佔了首都金邊,其“一統三國”的陣容即將達成,越南把中國逼到了不能再忍讓的地步,再不動手則遺患無窮。
——這就是1979年中國發起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根本原因
建國後的幾十年中,中國走過一些彎路,但軍事上無大錯,尤其是三次大的對外戰爭,無可貶責。
如果毛主席還在世,1979年的那一仗也是要打的,而且打得更早、更大、更堅決!
中國對越作戰之後尤其是這些年來,關於這場戰爭的作用和影響,在網路上逐漸成為一個事關國運的討論命題。普遍認為建國之後中國打了兩場高瞻遠矚且最有價值的戰爭:建國之初的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而1979年的對越作戰則是“興國之戰”。
前者讓世界看到了新中國的份量,得到世界的認可,戰後即開始了由農業國向工業化國家的大步邁進。而後者則是面向世界推開了改革開放的國門,迎來連續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人民生活極大改善,綜合國力極大增強。
客觀來講,這兩場戰爭的確給中國帶來了好運,但那都是別國逼上門來的戰爭,不是我們主動尋求的戰事;都是被動應對的手段,不是主動發起的衝突。至於戰後帶來的“好運”,當然也有戰略籌劃的因素在起作用,但與戰爭的起因沒有必然聯絡,“好運”並不是戰前能夠全部預料到的,很多是意外的收穫。
中國對越作戰時期,當時負責處理東南亞事務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對中越之戰的起因這樣認為:
“從廣義上說,中國之所以要打這場仗是出於對孫子兵法所謂‘勢’的分析——勢,指的是戰略形勢的走向和‘潛能’。鄧小平的目的是阻止(越南一統三國),這個勢頭是不能接受的,中國受敵國包圍的噩夢似乎就要成為現實……中國不惜冒著與蘇聯直接交手的風險,也要證明它不屈從於蘇聯勢力在它南側的存在。(基辛格《論中國》2012年第一版,第367頁)
其實早在4年前美國退出越戰之後,中國就敏銳察覺到越南和前蘇聯在東南亞擴張的野心。
基辛格在書中寫到:“1975年8月——西貢陷落3個月後——鄧小平就對來訪的紅色高棉領導人喬森潘說: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被迫撤出印度之那後,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就會乘虛而入,把魔掌伸向東南亞。中國對蘇聯的立場從遏制變為明確的戰略敵對,實際上是反攻。”(342頁)
越南揣著“一統三國”的險惡用心,打著“推翻殘暴的波爾布特政權,解救柬埔寨人民”的旗號入侵柬埔寨。然而許多年後有西方學者開始懷疑當年對紅色高棉在國內實施大屠殺的血腥宣傳是否被極端化了,因為這些訊息基本來自前蘇聯的塔斯社和越南的宣傳機構,柬埔寨的聲音小到幾乎沒有,世界聽到的是一面之詞,被屠殺的人數從60萬到300萬隨意增減。
有研究者認為,紅色高棉掌權只有三年多,卻背下了所有的黑鍋,無論美軍轟炸、朗諾內戰、韓桑林清洗、越軍殺戮,只要挖到白骨,統統算在波爾布特的頭上,反正波氏已死,無話可說。
耐人尋味的是,紅色高棉垮臺以後,“講人權”的西方國家卻拒不承認新建立的柬埔寨政權,美國撐到了最後,直到八十年代仍堅稱紅色高棉是柬埔寨唯一合法政府,並透過泰國向波爾布特提供援助,還一再阻撓對紅色高棉的國際審判,算是波爾布特的“鐵哥們兒”了。
看來意識形態的不同並不能成為其障礙,“政治正確”也是要服從於麵包牛肉和美鈔,服從於美國的戰略需要的,用基辛格的話說就是“美國政府必須在戰略必需和道德信念之間二選其一。”
至於以後的幾十年一些西方人士時不時就要重提一下當年的紅色高棉,點一下波爾布特的惡名,那多是針對中國含沙射影的挑釁,而對美西方的做派卻隻字不提。這些針對中國的挑釁被中國的一些人拿來當做起鬨的口實,用來攻訐自己的國家。
據我回憶,我們在戰前動員中確有“抗越援柬”的內容,指導員說那是要在越軍入侵柬埔寨立足未穩之際,從相反方向出兵牽制越南,促其調回軍隊對付中國,以化解蘇越建立“大印支聯邦”的企圖。
至於波爾布特的紅色高棉在這場大國博弈中佔有多大的份量?從軍事能力上看這傢伙因為太不經打而無足輕重,從地緣政治上看,無論你把它認為是紅色的藍色的還是黑色的都無關緊要,照顧好中國的利益才最重要。

為了國家利益,中國別無選擇,必須對越作戰。

其實在此之前的1974年中越就曾經打了一仗,但那是和南越的阮文紹傀儡政權作戰,我們稱之為“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當時的北越還在和美軍廝打,因為有賴於中國的援助而沒有做聲。
到了1988年中越又打了一仗,這次是和統一後的越南在南沙群島開戰,規模不大,中國收復了幾個島礁,豎起了高腳屋,總算在自家海域的較南端有了幾塊兒立錐之地。

從時間上和規模上看,1979年中國發起的對越自衛還擊戰,只是上述兩場“小戰”之間的一場“大戰”。
對於這場大戰的起因,網媒上的說法還有很多,諸如為改善中國與美西方的關係、為強化國家新一屆領導人的影響力、為“文革”結束後收攏亂局、為改革開放吹響號角等等。對於這些說法,即使有聯想的必要,也決不是戰爭的主因,有沒有這些因素這一仗都是要打的,對它們無須過度解讀。
關於中國對越作戰起因,最為離譜、傳播最廣的說法,莫過於鄧小平戰前訪美的“投名狀”之說。
這一狹隘而猥瑣的說法被一些國人津津樂道,在網上鼓譟好多年。這些人,習慣了以市井俚俗去揣摩廟堂之事,習慣了在收集和傳播糗事、囧事、秘聞中找樂,而事實真相呵呵則可忽略不計。
事實真相是:中越開戰前的十多年間,中蘇一直相峙為敵,中國所有部隊的訓練、演習都是以蘇軍為作戰物件,一直到10年後蘇聯解體,都沒有發生變化,這是公開的事情,中國沒有必要再拿一場邊境戰事來表明自己的外交站位,以此向美西方示好,“投名狀”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已經解密的美方檔案也證實了鄧小平訪美期間提到了“要教訓一下越南這個地區小霸”,但並沒有把戰事當做一張牌來打,並且“嘲諷地拒絕了美國要他小心些的勸告”,說“中國會自己處理這個問題。”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披露這樣的情節:“中國撤軍一個月後,鄧小平在我訪問北京時解釋了中國的戰略。鄧小平:我(從美國)回來後,馬上就打仗了。但我們事先徵求了你們的意見,我和卡特總統談了這個問題,他做了非常正式嚴肅的回答。他給我讀了一篇寫好的講稿(不贊同中國出兵越南)。我對他說,中國會自己處理這個問題,有什麼風險中國自己擔。回想起來,如果我們懲罰越南的時候再往縱深前進一些可能會更好。基辛格:可能。鄧小平:因為我們的兵力足夠一直打到河內,但那不是好辦法。基辛格:對,那可能就超出計劃外了。鄧小平:是,你說得對,不過我們可以再前進30公里。我們佔領了所有的防禦工事,到河內一路上已經沒有防線了。”(《論中國》365頁)
——鄧小平戰前訪美,美國不贊成中國出兵越南,那麼鄧小平訪美對於中越之戰的意義何在?
按基辛格的說法是,在於對付原蘇聯。鄧小平訪美歸來後即打響戰事,蘇聯還沒弄明白中美之間有什麼軍事承諾?因此不敢貿然對中國動手。等弄清楚了中美之間其實並沒有承諾什麼,戰事已經結束了,中國打了個“時間差”。
基辛格在書中這樣說:“中國沒有要求對方(美國)幫助自己即將進行的軍事行動……鄧小平到達美國後,通知華盛頓中國要出兵越南,但華盛頓並沒有明確表示支援,美國的作用僅限於分享情報和外交方面的協作。但北京成功地使外界以為它的行動得到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同意,從而阻嚇了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插手干預……蘇聯只能猜測鄧小平訪美期間達成了什麼協議,而且會假設對它最不利的情況——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訪美是做給人看的。”(《論中國》356頁)
鑑於當時年代美、蘇、中三足鼎立的冷戰格局,還有一些說法把這場戰事捧上了天,認為“中越之戰是世界冷戰時代的轉折點,由此導致12年後蘇聯東歐集團的崩潰瓦解。” 
把12年後國際大勢的斗轉星移歸結為中國早先的一場戰事,這也太高看中國了。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國內事務尚且要摸著石頭過河,又怎麼能拿得出顛覆世界格局的奇謀遠略?前蘇聯是被自己的腐敗和戰略失策自殘掉的,是被美國的顏色革命忽悠瘸的,不是被中國的一場戰事給打瘸的,中國無功不受祿。
前不久我還看到有網路文章寫到“鄧小平關於中越之戰的老謀深算,直到三十多年後人們才意識到它的戰略價值”云云。這些怪異說法在我看來就是裝神弄鬼,一些人熱衷於把地區的區域性戰事哄抬到全球戰略的駭人高度,常常也只是為了勾人眼球來帶貨,多賣些鞋子菜刀什麼的,但其影響卻是惡劣的。
關於中國對越作戰的起因,還有一個更加荒謬的說法它源於網上盛傳的“中國駐柬埔寨大使跟著波爾布特在叢林中逃難”的傳說。
有人曾開玩笑對我說,你們去越南打仗,是不是要去解救在叢林中逃難的中國大使館一撥人,順帶把波爾布特拖拽出來呀?
這不是句玩笑話,大使逃難的“糗事”已經在網上盛傳了很多年,它讓我們的國家蒙冤受辱,只要提到中國對越作戰,這似乎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大使逃難”事件一直被視作中國外交的“敗筆”而在網際網路上被人詬病,幾十年來見不到官方或權威人士站出來解釋和反駁,耳目所及全是恥笑和鄙夷。但是近年來事情的脈絡漸漸浮出水面,與網上的八卦說辭南轅北轍。
按照常理,當一國首都淪陷時,外國使團尤其是敵對國的外交人員應予撤離,中國也是這麼做的,在越軍攻陷金邊之前,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三百餘人和數千名援柬工程技術人員已經撤回國,但卻留下孫浩大使等10人,在柬埔寨副總理英薩利護送下,在叢林中艱難撤至柬泰邊境。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將10人接回使館,但他們並沒有回國,而是按上級指示,由孫浩大使等4人,會同國內新派來的4人組成聯絡組,攜帶電臺重又回到戰火紛飛的柬埔寨叢林中,從此風餐露宿,歷盡艱險。
這8人中有5人是軍人,其中不乏通訊和機要人員。他們重回柬埔寨幹什麼?這還用問嗎?有帶著諜報人員和電臺潛入到打仗國家的叢林中去“逃難”的嗎?淪陷的柬埔寨境內聽不到除了蘇聯和越南宣傳機構之外的任何聲音,蘇越要聯手建立南北夾擊中國的大印支聯邦,對面的中越邊境有36萬中國軍人在和越南人打仗,中國迫切需要柬埔寨方向的情報,迫切需要向世界發出柬埔寨的聲音。
孫浩大使帶著聯絡組就是衝著這些去的,他們發回的每一張電文、每一份情報都與另外一個戰場上的中國官兵、與我和我的步兵班,息息相關,血肉相連。
——上邊關於“大使逃難”的概述,引自新華社記者左毅的手稿《我隨柬共上山打游擊》,左毅即是8人聯絡組的成員。作為組長的孫浩大使當時已年過半百,為了國家使命忍辱負重,一直到去世都沒為自己辯解一聲。
試想,如果沒有這位中國大使的忍辱負重,對越作戰的中國官兵會增大多少傷亡?鑑於此,所有參戰者都該向這位蒙冤不語的老人深鞠一躬。
還曾有人當面對我說:你們畢竟是越過邊境去到別國領土上打仗,這能說是“自衛”嗎?
我說美國建國後二百多年裡打了二百多場仗,幾乎全是在別國領土、領海上打,怎麼沒聽你說一句呢?
1979年的這場戰事,中國軍隊在攻克了最難打的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地之後,部隊可以摩步化、裝甲化開進了,長驅直入不日即可攻取河內,然而中國卻戛然止步了。
中國軍隊不習慣於像巴頓和蒙哥馬利那樣把趾高氣揚的國旗插在別國的首都,1962年的中印邊界反擊戰同樣如此,一個過於在乎異邦評說的國度總是習慣於這麼做,並且還要承受著來自國內一些人關於“正義性”的詰問。
在人類戰爭史上,“正義”基本都是戰爭的藉口而不是緣由,正義和真理只在槍炮的射程之內,現在在導彈和無人機的射程之內。且看美軍出兵攻打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格拉納達等等國家和地區,哪一次不是打著正義的幌子?哪一次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動武?哪一次不是丟下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相比美國生出這麼多的戰事,中國僅僅是打了不足一個月的仗,出師有理且有節,怎麼就招來一些人的質疑和詰問呢?
其實類似的“不同見解”並不都是“思想產物”,有些人生就的逆反性格加頭鐵稟賦,這世間似乎就沒有能讓他們高興和滿意的事兒,西語稱之為“反對黨性格”,中國儒家謂之“記醜而博”,精神醫學解釋為“他們需要釋放惡劣情緒的標靶”。
他們的所謂的見解,更多是性格使然,或只是想用悖逆的發聲來製造鶴立雞群效應,以彰顯與眾不同。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為了證明一件事:我是對的,你們都錯了!
在長達11年的越軍入侵柬埔寨戰爭結束4個月後,美軍舉兵攻打伊拉克。在中國媒體隔岸觀火的喝彩聲中,我甚至聽到了國內的一些“熱血青年”欲必作為志願兵參加攻打伊拉克的傳聞。
作為從戰場回來的老兵,我不知道該對這些大男孩說什麼好,我會建議他們出征前先把頭髮染成亞麻色,並仿照黑人歌星傑克遜的做法把皮膚漂白,如果身高不夠還可以穿上耐克隱形增高鞋,臨行前再仰頭喝乾一瓶波旁威士忌,暈乎乎徹底忘掉你是哪國人,以免上了戰場不知道朝哪兒放槍。
時至今日,不知道朝哪兒放槍的已經不是腦袋發熱的大男孩,而是對國家安危近乎冷血的一些人了。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甚至還被一些人視為“中國習慣於用戰爭解決問題”的一個事例,進而引申出“中國因為強勢、好戰而缺少朋友”的混賬話,這是對歷史的無視和叛逆,中國是三足鼎立的大國中唯一40年沒有動過槍炮的國家。
回過頭去看,且不說舊中國被列強踩在腳下孤苦伶仃毫無尊嚴可言,即使在新中國建立後也一直是在孤身前行——
直到15年後美西方陣營裡也僅有英法兩國與我建交。直到22年後才被允許加入聯合國直到31年後才被允許參加奧運會。直到52年後才能以世貿組織成員的身份與世界公平交易。然而這種公平交易僅僅維持了十來年,就開始被人排擠和霸凌了。
眼下的中國人常常為國家受到的經濟霸凌和軍事挑釁而群情激憤,把“抗議”視為軟弱退讓。
其實建國後大半個世紀的多數時光裡,中國都是喊著抗議走過來的。
建國後直到尼克松訪華前的32年間,美國軍機、軍艦對中國領空、領海的入侵挑釁活動,按網媒統計的數字,竟達1200餘次,那時候中國人在廣播裡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政府提出第XXX次嚴重抗議”。
形勢最嚴峻的1969年,前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佈下的重兵多達120個陸軍師,每個師都配備了核武器,以此威逼中國,中國差一點就被核烈焰吞沒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確就是被“嚇大的”,我們前邊的三五代人更是在列強們的圍毆劫掠中踉踉蹌蹌走過來的。
毛澤東站在天安門上高喊的那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這一代人理解得最深,我們願意匍匐在地上擦掉前幾代人留下的屈辱和血痕。如果中國真的是“習慣於用戰爭解決問題”,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早就打過了。
中國的銀河號在公海上被無端扣押,屈辱受檢,中國大使館被野蠻轟炸,中國有足夠的理由去打響許多次的戰爭。但中國習慣了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國被迫去韜光養晦。
中國人只在本拉登撞塌了美國世貿大廈後才過上了一段不太鬧心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長,中國人吃飽肚子穿暖衣服讓一些人不習慣、不舒服了。
2010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直言不諱地說:“如果超過10億的中國人與美國、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相同,地球將陷入悲慘的境地。”還有比這更露骨的表述嗎?
很多西方人對中國士兵作戰勇敢,並且特別吃苦耐勞而不得其解,說這是“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在我看來事情沒那麼玄乎,我們連機槍手石三榮,在連隊出征越南前這樣問我:“班長,越南人從南邊,蘇聯人從北邊,這是要包圍我們嗎?”“是的,指導員講過了的。”“會打我們嗎?”“很有可能。”“就像日本鬼子那樣打我們?”  “南北夾擊,比那還狠。”“那我年底退伍回家娶媳婦的事沒戲啦?”“不好說。”“家裡瓦房都蓋好啦!他媽的這是不讓俺活了!”
憤怒的石三榮蹲在臨戰訓練的塹壕裡,一支接一支抽菸。這位中國農家子弟絕無“過上和美國人同樣生活”的奢望,他不知道漢堡包三明治為何物,連咖啡都沒喝過一口,他的奢望只是能娶上媳婦,住進瓦房,茅屋也行,種好村裡分給的7分水田和兩畝山林地,弄得好了還可以開個小攤檔什麼的……
但他的這點兒奢望被越南人給毀了,今年的老兵退伍停止了,部隊要去打仗了。憤怒的石三榮在戰場上勇猛地像頭豹子,他說他要下狠手痛打越南人,打贏了他就能回家住瓦房娶媳婦了。
石三榮們的憤怒斷然不是遠到他國去拓土、殖民、掠奪的西洋、東洋軍隊所能具有的,那是被人堵在家門口圍毆時奮力揮出去的一拳,是老實人被欺負得太狠了而捅出去的一刀。
他們沒有退路,他們的身後是剛夠養活自己的那點兒土地,是爹孃尚在的老屋,是所剩不多的石油和稀土,失去這些他們將一無所有,唯有拼死一戰才有活下去的資格。
他們特別能吃苦,什麼罪都能受,性命也遠不如洋人金貴,殊死拼殺只為一個“要活下去”的簡單理由,只為保住身後不寬敞的土地和爹孃留下來的老屋。
這塊土地在歷史上的很多時候都處在列強、異族的覬覦、霸佔、圍堵之下,但這塊受盡屈辱的土地卻頑強地將中華文明延續下來,把五千年薪火燃至當下。當下的中國已非昔日之貧弱,石三榮家裡的茅屋、瓦房已然變成了一幢小樓。
再被圍堵、封鎖幾年、幾十年又能怎樣?地球照樣轉,太陽照樣升起,中國人照樣活著,而且活得更精彩!
作者:貴丁,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從戎20年,7次立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