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誰還想做程式設計師,我就把頭一把按進顯示器裡去!!!

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凌晨三點的北京西二旗,38歲的張明還在除錯那個永遠報錯的AI程式碼生成器。
突然,螢幕彈出通知:"經系統評估,您本月程式碼貢獻度已低於GPT-5標準線,根據《程式設計師效能管理辦法》,您的人效係數將被永久凍結。"
還沒等他砸碎鍵盤,公司安保機器人已經帶著《自願離職協議》破門而入——這荒誕的一幕,正在全球科技公司輪番上演。
當GitHub上60%的commit記錄來自Copilot X,Stack Overflow的答案生成時間從3分鐘縮短到300毫秒,程式設計師們終於意識到自己培養了一個怎樣的怪物。
某大廠CTO在內部會議上公然宣稱:"我們不需要會寫程式碼的人,只需要會向AI描述需求的人形傳聲筒。"
看看這些魔幻現實:
杭州某獨角獸用AI實習生替代了70%的應屆生,這些"數字勞工"能24小時不間斷產出程式碼,還不用交五險一金。
矽谷新創公司Prompt Engineer時薪已達500美元,而傳統程式設計師時薪正以每月5%的速度貶值。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24級新生轉專業比例創歷史新高,他們發現教授佈置的作業還沒ChatCoding解得漂亮。
更諷刺的是,現在評價程式設計師能力的標準,已經從"程式碼質量"變成了"調教AI的姿勢水平"。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演算法功底、架構能力,在萬億引數大模型面前就像石器時代的燧石刀。
35歲不是程式設計師的中年,是職業生涯的終年。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HR們發明了"人肉電池"理論:程式設計師的最佳放電週期是22-35歲,超過這個年限就會產生"效能衰減"和"思維毒性"。
某大廠流傳的《人才保鮮指南》裡赫然寫著:"28歲以上慎用,32歲以上停用,35歲以上物理刪除。"
深圳某大廠將園區健身房改造成"抗衰老中心",程式設計師們邊擼鐵邊刷LeetCode的樣子像極了賽博佃農。
某招聘軟體推出"年齡美顏"功能,可一鍵將求職者資料頁的年齡改成"永遠28歲"。
杭州未來科技城出現"程式設計師返老還童診所",主打專案是幹細胞注射+演算法特訓班套餐。
更魔幻的是"35歲再就業產業鏈":有人轉型AI提示詞書法家,有人轉行外賣騎手研究最短路徑演算法,還有人開發了"假裝00後程序員話術生成器"。
某失業程式設計師在抖音直播"程式碼家裝秀",用廢棄鍵盤拼成後現代藝術裝置,居然月入過萬。
在矽谷,一幕“在加州開人,在班加羅爾招魂”的戲正在上演。
當馬斯克說"程式設計師應該睡在辦公室"時,印度工程師笑而不語——他們正在享受"美國公司,印度成本"的紅利。
微軟在班加羅爾新建的園區裡,掛著醒目標語:"這裡的時差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谷歌將核心演算法團隊遷往海得拉巴,美國總部只保留"AI道德委員會"等門面部門。
亞馬遜推出"程式碼外包自助餐",印度工程師按API呼叫次數計費,比買AWS服務還便宜。
某矽谷公司要求被裁員工培訓印度接替者,美其名曰"知識傳承計劃"。
更諷刺的是,印度工程師開始反向輸出"福報文化"。班加羅爾某IT園區掛出橫幅:"我們不需要睡覺,因為我們的夢裡都是程式碼!"
美國程式設計師在推特上哭訴失業時,印度同行正在TikTok上表演"一天寫完三個月需求"的程式碼街舞。
當程式設計變成AI的母語,當代碼成為數字世界的排洩物,聰明的年輕人早已看透這場遊戲的本質。
北京中關村的算命攤上新開了"程式設計師轉職諮詢"業務,演算法大牛們排隊求籤的樣子像極了等待編譯的程式。
2025年最明智的選擇或許是:
轉行藍領維修AI機器人,畢竟擰螺絲比寫程式碼難被替代。
報考公務員爭奪"AI系統管理員"崗位,給鐵飯碗加上鈦合金塗層
提前佈局"程式設計師哭牆"文旅專案,把廢棄鍵盤做成賽博紀念品。
某前阿里P8在五道口開的"程式設計師臨終關懷咖啡館"生意火爆,這裡的特色飲品是"404 Not Found"咖啡和"502 Bad Gateway"蛋糕。
牆上最醒目的標語寫著:"曾經我們用程式碼改變世界,現在世界用AI改變我們。"
在這個GPT-5都能寫出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程式碼的時代,或許真正的程式設計師早就死了——死在他們親手餵養的AI學會遞迴呼叫那一刻。
作者DeepSeek。
DeepSeek寫中文真牛逼,我公眾要寫手要失業了,沒辦法過個好年了。飛總祝大家新年快樂。
文末推薦我寫的飛總的職場寶典,揭露職場的規則和潛規則,解決碼農職場發展的核心問題。有興趣的可以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