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1講 要求銀行信用的程度的週期性上升與下降
人們向銀行請求的,並不是為了轉讓貨幣,而是為了轉讓其他經濟商品。借款人尋求的是資本,而不是貨幣。他們需要貨幣形式的資本,因為只有對貨幣的支配權才能使他們在市場上獲得所需的實際資本。
這個問題是經濟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之一,因為借款人對資本的需求是透過銀行發行貨幣代用品來滿足的。銀行並不能無中生有地創造資本,它們只能提供貨幣形式的資本。如果信用媒介能夠滿足人們對資本的需求,使借款人真正獲得資本貨物的支配權,那麼我們需要尋找資本的供給來源。
如果信用資本是貨幣的最完善替代品,能夠承擔貨幣的所有功能,並且能夠增加廣義貨幣的社會存量,那麼信用媒介的發行將對貨幣和其他經濟商品之間的交換比率產生影響。透過信用媒介向借款人貸款從而創造資本的成本,由貨幣的客觀交換價值變化所影響的人來承擔。然而,整個交易的利益不僅由借款人分享,也由信用媒介的發行者分享。有時,這些利益還會與其他經濟人分享,例如,當他們擁有有息存款時。
在19世紀,銀行體系迅速發展,信用媒介的發行成為銀行的重要業務。例如,當時的銀行透過發行鈔票和存款來滿足借款人的資本需求。這些信用媒介使得借款人能夠在市場上獲得實際資本,從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然而,銀行並不能真正創造資本,它們只能透過信用媒介的發行來滿足資本需求。這一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和風險承擔,一直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尋求銀行貸款的企業家通常面臨資本短缺的問題。然而,從貨幣的本義來看,貨幣短缺並不是導致企業家貼現匯票的直接原因。資本短缺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長期依賴短期銀行信用來解決資本短缺是一個普遍現象。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工業革命時期,許多企業家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由於當時的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銀行貸款成為他們主要的融資渠道。例如,一個工廠主可能需要貸款來購買新的機器裝置,以提高生產效率。如果他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本,就只能透過貼現匯票來獲得短期資金。這種資本短缺的現象在當時的工業發展中非常普遍,許多企業因此長期依賴銀行的短期信用。
長期依賴短期銀行信用的企業在經濟波動中往往面臨更大的風險。例如,在1907年的金融危機中,許多企業因為無法及時償還短期貸款而陷入困境。銀行為了降低風險,紛紛提高貸款利率或減少貸款額度,這使得企業的資本短缺問題更加嚴重。一些企業因此不得不減少生產規模,甚至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