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行健
今年五一,被網友稱為“最早崩潰”的景區出現了。5月2日,多名網友透過社交平臺反映,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出現擁堵:
天梯排隊三小時拍攝不到兩分鐘
晚上排隊七八個小時才下山
上千名遊客深夜滯留山上大喊退票

隨後,張家界致歉,並承認景區在旅遊高峰時段“綜合管理能力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5月2日-3日,筆者恰好在張家界遊玩,經歷了兩天時間內排隊時間超過9個小時(不算最長的),目睹現場遊客們排隊的種種艱難,因為排隊下山太久,差點誤了飛機。
張家界為何堵到崩潰?“排隊困局”怎麼破?答案事關每一個人。

堵到崩潰,在張家界不是第一次。
今年3月,極目新聞報道,有網友發影片反映稱,湖南張家界天子山景區數千名遊客滯留,無法順暢下山。

2023年春節,紅星新聞報道,大年初三,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接待遊客逾6萬,接待人數創單日新高。但有遊客在網上反映,景區未控制人流量,導致成千上萬名遊客大晚上被困在山上。

今年五一假期,筆者也領教到了人生最頻繁、最長時間的排隊經歷。
5月2日上午10點前,抵達天門山森林公園景區,在山門外跟隨大批遊客一起,步行2公里到大門口,排隊進入景區,耗時大約2.5小時;
5月2日下午,排隊從天門山索道下山,耗時大約1.5小時;
5月3日上午,為了避免再次長時間排隊,早上6點左右抵達張家界森林公園景區,直接刷卡入園(後來知道是景區提前開放),排隊0小時;
然後,從5月3日下午13:00左右,就一直在排隊!
排隊從百龍天梯登頂,耗時大約2小時,乘坐時間1分半鐘(就是遊客吐槽最多的專案)。上山之後立馬後悔,因為排隊下山的隊伍已經極長,不可能重新排隊返回。於是只好選擇:
從百龍天梯乘環保車到袁家界,排隊30分鐘左右;
從袁家界乘環保車到楊家界,排隊30分鐘左右;
從楊家界乘環保車到天子山,排隊30分鐘左右;(為什麼要換乘三次,因為沒有直達)
從天子山索道下山,排隊1.5小時左右;
從天子山腳下乘環保車到東門,排隊30分鐘左右;

整個下午,幾乎都在排隊,放棄了所有景點的遊玩,終於趕在傍晚7點前得以離開景區。可能還要感謝5月2日出事的遊客們,3日的環保車運力比較充足,很多市區的公交車都被調配過來支援了。

5月2日晚網友發帖內容。來源:新聞坊
每一個被堵到懷疑人生的遊客,恐怕都想問一句:
張家界,為什麼這麼堵?

其實,張家界的堵幾乎是必然的,首先是因為地形。
大家發現沒有,近年來在旅遊高峰期出現嚴重擁堵的景區,很多都是名山——黃山、華山、衡山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地形就是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名山都是透過索道、山路上下,相對狹窄,存在明顯的流量瓶頸。
而張家界武陵源號稱“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很多地方都需要索道、電梯來連線,可以說是“處處瓶頸”,遇到節假日高峰期,擁堵就成為常態。
比如網友吐槽最多的“百龍天梯”,是全世界最高的戶外觀光電梯,執行高度326米,直插山澗,現場就長這樣:

百龍天梯。來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據說,在百龍天梯建成之前,從水繞四門乘著上袁家界景點,需要幾個小時,如今縮短到1分28秒。百龍天梯的運載能力是多少呢?
經過擴容改造後,三臺電梯的總運力每小時約7000人。
天子山索道的運力,就更加緊張。這條全長2091米的張家界首條“空中走廊”,早在1997年就投入運營了,經過改造後,目前運載能力最高約為2100人/小時。
可問題是,如果你要進入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袁家界,那麼百龍天梯、天子山索道,就幾乎是必經之路。要麼從百龍天梯登頂,要麼從天子山索道轉車抵達,這兩個交通堵點,卡住了兩邊的咽喉。
這就是為什麼,從百龍天梯一出來,你就會發現自己除了瘋狂排隊,幾乎就是無路可“逃”。(除非走路1.5小時以上,步行下山)
5月2日這天,武陵源接待了多少遊客呢?
從官方資料來看,1-2日武陵源核心景區接待進山遊客64339人次,同比增長45.22%,其中第二天的遊客數量大約為3.4萬人。
哪怕只有一半從天子山索道上山,也得拼命運上七八個小時。排隊,成了遊客的宿命。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個疑問——既然這麼堵,難道就不能少放些遊客進去嗎?限流行不行?
弔詭之處就在於,當你覺得人已經太多了,管理方卻恰恰認為,人還遠遠不夠。
這可不是瞎說。2016年,武陵源區就專門回應過,張家界核心景區武陵源接待日承載量為11.138萬人次、瞬時承載量為6.2萬人。這容量,可比5月2日的3.4萬人高得多了。
2018年,張家界還專門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公佈武陵源、天門山、張家界大峽谷、黃龍洞和寶峰湖5個景區遊客最大承載量,劃出“一道精準的紅線”:

根據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張朝枝教授團隊的研究,武陵源核心景區瞬時承載量為61730人,最佳舒適承載量為夏季13.7萬人次/日、冬季為10.9萬人次/日。
解釋一下,景區瞬時承載量,反映的是景區“同時容納遊客的峰值能力”。
也就是說,全天遊客數量3.4萬,還沒能達到夏季“最佳舒適承載量”的1/4呢,瞬時遊客數量也遠遠不到6萬人,並不會觸發限流。只有當景區內遊客達到最大承載量80%時,將啟動交通調控、入口調控等措施控制旅遊者流量。
可見,寄希望於景區限流,並不現實。

關鍵問題就是,景區容量不飽和,但交通要道的流量卻已經飽和了。
解決這個問題,只剩下一條路:進一步提高核心景區的交通效率,尤其是增加袁家界等景點的上下山通道。
但這條路,也很困難。
早在2012年,關於遊客排隊的問題,武陵源區一位副區長就專門發表文章——《武陵源核心景區遊客容量仍有充足空間——武陵源核心景區遊客排長隊背後問題的思考》,文中是這麼寫的:
遊客量的增長引發旅遊旺季部分景點遊客擁擠和電梯、索道等處長時間排隊情況,表面看來人滿為患,讓人感覺核心景區的遊客接待量已超飽和。
但筆者認為,事實並非如此,武陵源核心景區的遊客接待容量仍有充足空間。
文章進一步分析,提出了“三個集中”——遊客排隊主要集中在索道和電梯、遊客擁擠只是集中在部分景點、排隊擁擠只是集中在部分時段:
不可否認,目前,特別是旅遊高峰期,遊客在天子山索道、百龍電梯上下山時,常常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排隊等候,有時甚至排隊達3個小時以上,大大降低了遊客遊覽的舒適度,部分遊客感到身心疲憊。
而事實上,除了索道、電梯等上下山運輸工具以外,核心景區內至少還有3條以上的上下山步行遊道,且沿途景觀十分幽美。
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步行通道已廢棄不用或長期被閒置,選擇步行遊道上下山的遊客並不多。
你看,這篇文章就專門提到天子山索道、百龍電梯“有時甚至排隊達3個小時以上”,可見問題由來已久。
然而,文章中提到的“充分利用上下山的步行遊道,適當分流透過索道、電梯的上下山的遊客”,“景區景點即時接待和上下山通道排隊的相關資訊及時對接”等舉措,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事實上,能不能在天子山索道、百龍電梯之外開闢足夠的上下山流量通道,需要改變深層利益格局。
節前,張家界的股票簡稱變更為“ST張家界”,正式被貼上退市風險警示標籤。這家中國旅遊板塊首家上市公司,深陷連續五年虧損、累計虧損超13億。
很多人因此以為“張家界”不賺錢,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解。
虧損的“ST張家界”,全稱是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張旅集團”),資產主要包括環保客運、寶峰湖和十里畫廊觀光電車等。即使如此,若剔除造城失敗的大庸古城虧損,2024年也還能實現盈利。
真正賺錢的像百龍天梯,耗資1.8億建造、擴容又花了1.5億,到2022年執行滿20週年時,就累計安全運送遊客多達6000多萬人次,累計上繳稅費就高達9.89億,簡直就是一座建在山頂的印鈔機。
百龍天梯並不屬於“張家界”,而歸屬於浙江祥源文旅。祥源文旅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64億元,同比增長19.64%。
類似的,天子山索道的背後,運營方湖南武陵源索道有限公司(天子山索道)則成立於1995年12月7日,是由香港安達國際有限公司投資的外商獨資企業。其釋出的官方資訊顯示,2024年天子山索道接待遊客數同比增長55.31%。
說了這麼多,是希望大家認清一點,打破利益格局是最難的,“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
儘管如此,張家界奇峰怪石、美景壯闊,非常值得去看,其實哪怕是拼命排長隊,也是人生不容錯過的。

張家界美景。來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只不過,去之前有幾個小的建議,如果你和家人朋友想去,記得收藏好:
第一,最好不要在旺季去張家界;
第二,規劃路線預留排隊時間,帶一隻輕便摺疊小板凳,很管用;
第三,如果避不開旺季,爭取最早一批進場,6點多直接進門,能省很多時間;
第四,如果你被困在百龍天梯的山頂上,排隊無望,果斷步行下山;
祝你旅途愉快。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