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近三年給中國做出最大貢獻的外國人是誰,可能很多人想不到,澤連斯基對我國%的貢獻可能超過任何一個外國人。
俄烏衝突打了三年,全球範圍內的地緣政治格局發生鉅變。
特別是對我國來說,俄烏衝突間接優化了我國的戰略環境。

最直觀的就是,中俄雙邊貿易額從2021年的1000億美元,暴漲到2023年的2400億美元,2024年突破了4000億美元。
美國帶頭對俄羅斯進行全面經濟制裁,主動拋棄了1.5億人口的超級市場,等於拱手讓給了我們。
從零食飲料到服裝汽車,從日化用品到手機電腦,什麼品類的中國商品在俄羅斯都能買到。
往西邊看,擱置多年的中吉烏鐵路,當初,俄羅斯態度強硬,堅決阻撓,打了三年,中吉烏鐵路終於順利開工。
從新疆喀什出發,穿過吉爾吉斯斯坦,到達烏茲別克,延伸到亞歐大陸橋,能極大提高我們在中亞的影響力。
往東邊看,海生崴也對咱們開放了。以前東北的貨物要出口到國外,只能透過遼寧的幾個港口往外運,現在海參崴一開放,運輸距離大大縮短,運輸成本就下來了,東北振興再邁進一步。
我國產業鏈完善,大踏步發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但能源方面我們有一定缺口,可俄羅斯不缺能源。
正好形成資源互補,現在能源佔比已經達到俄羅斯對華出口的75%,其中47%的貿易額就是石油,因為離得近,我們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比沙特還多。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俄羅斯原打算和越南一起在南海開發石油,背後給我們扎針,但在2023年夏天,俄羅斯突然就宣佈退出了越南的油田專案。
澤連斯基堅持了才三年時間,中國的地緣環境就發生巨大的改善,間接影響也很深遠,北約掏空自己援助烏克蘭,消耗了巨大資源,加劇了歐洲的經濟困境。
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社會動盪,問題一大堆,也就加深了北約國家內部的裂痕。
另一方面,美國的戰略也被分散。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更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投入,對我國來說也是有利的。
俄烏衝突給全球政治格局帶來深刻變化的同時,也給中國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戰略機遇。

從東北戰略縱深的延長到南海問題的緩解,從中俄關系的深化到亞太空間的拓展,這些變化有俄烏衝突的蝴蝶效應。
未來,我國需要在抓住機遇的同時,保持戰略定力,為實現國家的長期利益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