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下行之痛:平均每個中國家庭損失43萬?

15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你損失了多少?
上週末,有外資機構釋出了一個數據:
從2021年房地產拐點開始,中國居民財富減少了18萬億美元,合約人民幣106萬億,每個三口之家因房價下跌平均損失了約43萬。

而大家知道,實際損失情況比43萬要多。

因為平均三口之家是包括農村的,這攤薄了整個購房群體的損失。
看一個更準確的資料,全國購房群體超過一億,基本背後也就是一億個家庭,用這個資料來計算:
平均損失估計接近百萬。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更接近實際的資料,這裡不做深究,大家可以留言說說看。

這種財富縮水其實可以解釋當下很多現象:

比如最近爭議很大的京滬消費降級,比如這幾年流行的提前還貸,比如今年開始被詬病的價格戰。
因為財富縮水直接惡化了居民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端縮水,債務端剛兌。

居民最理性的做法,當然是節衣縮食,省下所有錢提前把房貸換掉,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利息的損失,要知道30年的貸款利息基本上跟貸款一樣多。

這也是當前消費降級的原因:
一方面是外需受阻,一方面內需不足,而內需不足的一大原因,就是財富縮水,也就是房價下跌。

大家都節衣縮食還房貸,東西沒人買,就要打價格戰,然後繼續影響就業和收入,加劇通縮迴圈。

所以,房地產止跌回穩是當前經濟的核心抓手,也是必須要努力實現的政策目標。

從目前來看:

房地產有了止跌回穩的跡象。

我們之前說過三個核心指標:
1、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回正。(價格上止跌)

2、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復甦。(不止是一線)

3、房地產回暖持續時間更長。(12月不熄火)

價格上止跌而不是繼續以量換價、二線復甦而不是一線獨秀、持續內在活躍而不是政策脈衝式上漲。

目前看三個核心指標都有積極跡象。

但是也有一個問題:

市場化的刺激手段已經用盡,房地產面臨政策空窗期,而地產收儲政策遲遲沒有落地。

之前說過,地產收儲對於止跌回暖的意義重大:

1、透過收儲價格給樓市定一個支撐的價格底。

2、透過供給端的去庫存改善樓市的供需矛盾。

能不能止跌回暖,應該在2025年地產收儲落地之後,才能真正見分曉,拭目以待吧。

最後:

可以留言說一下自己的房子目前縮水多少,抱團取暖一下。
笑。
就這樣。
最後一週,情況有變?
這周是本年度最後一週,有關部門沒有閒著,重要資料的一次有趣修訂,外部情況也有些變化,還有小作文滿天飛…
可以繼續閱讀:情況有變?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不講大局啊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今天突發大事

500個點贊深度
高層重要定調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