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首個購物中心易主!我們去看了下實際情況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陳寧輝
12月16日,關於“成都伊藤廣場專案將在明年一季度退出經營”的訊息,隨著伊藤洋華堂的一紙閉店告知書塵埃落定。
告知書明確了成都伊藤廣場會在2025年2月28日營業結束後正式閉店,將物業交還給業主方,而據訊息稱光大安石將接盤該專案繼續經營
在11月底成都伊藤廣場傳出退出經營訊息時,《聯商網》也在第一時間去現場實地探訪了該專案的實際經營情況。
01
伊藤為何退出經營?
12月16日,成都伊藤洋華堂有限公司釋出了一則《成都伊藤洋華堂綠地店閉店告知書》。告知書顯示,“非常抱歉地告知各位,陪伴顧客朋友們近6年的伊藤廣場店(正式名稱:綠地店),將在2025年2月28日營業結束後閉店。”
在告知書中,伊藤洋華堂表示仍然懷著感恩之心,一如既往地為喜愛伊藤的朋友提供熱忱貼心的服務,同時公司將依法保障顧客、員工和供應商夥伴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閉店相關事宜,儘量減少對各方的影響。
2019年1月25日,成都伊藤廣場正式開業。這是伊藤洋華堂順應城市發展規劃、挑戰自我業態創新的“購物中心型”店鋪,是伊藤在成都的唯一一家購物中心,同時8.2萬㎡的商業體量也是伊藤至今體量最大的商業。因此,成都伊藤廣場於伊藤洋華堂而言具有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探索的意義。

只不過受多方因素影響,在經營6年後最終走向歇業的結局。《聯商網》認為此次成都伊藤廣場閉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伊藤洋華堂試行購物中心的契機不對。1997年,伊藤洋華堂進入中國市場,在成都開出了首店,至今已經有26年。目前全國經營的10家門店中(成都8家、樂山1家、北京1家)中,除了成都伊藤廣場店外,其餘都是綜合百貨超市。2019年伊藤接手綠地468片區專案的商業部分後,決心試水購物中心業態。
然而,專案開業後一年就遇到了“三年疫情”,全國實體商業都遭受了不小的挑戰,加上企業本身對大體量購物中心運營的經驗相對欠缺,周邊社群深耕不足,為經營增加了難度。

▲成都伊藤廣場位於4樓的圍擋

其二,專案周邊的競爭愈發激烈。成都伊藤廣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聖鄉的商業品質,雖然板塊內有卓錦曼購、華熙LIVE528、創意山等商業,但伊藤廣場代表了三聖鄉的購物塔尖。
只不過,隨著後期周圍越來越多的商業入市,伊藤廣場的壓力劇增。比如5公里範圍內的世茂廣場,在2021年開業後一直是“頂流”,2021年至2023年銷售額從9.8億元上漲至19億元。當然,今年開業的成都龍湖龍安天街、杉杉奧特萊斯,以及吾悅廣場、萬達廣場等商業集聚,客流量很大的龍泉和錦華基本已經被截流。此外,成都伊藤廣場的西邊更是有成都光華和新鴻基ICD兩大港資商業。
其三,受綠地中心468“停工”拖累。綠地468綜合專案包含主樓(蜀峰),副樓(錦峰、雲璽等)、商場(伊藤廣場),住宅(468公館)、街區(雲裡、熙街)等。其中曾經的“成都第一高”(如今第一高樓是498米高的中海天府中心)468蜀峰這幾年一直是停工的狀態,影響了伊藤廣場的購物體驗。

更重要的是,成都伊藤廣場的關閉是伊藤洋華堂自身戰略調整的需要。
02
伊藤調整中國經營策略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伊藤洋華堂經歷了幾次調整:1997年成都春熙路店開業,伊藤洋華堂完成中國商業首秀,但在2022年年底正式閉店;2003年,伊藤洋華堂開始多店鋪的發展;2018年,伊藤洋華堂開始全渠道發展;2019年,伊藤洋華堂嘗試購物中心店型;2020年,伊藤洋華堂開啟數字化轉型。
如今,伊藤洋華堂將繼續重組中國市場的業務。據《日經中文網》此前報道,伊藤洋華堂正在嘗試轉型,計劃改變其在中國的定位,專注於為富裕階層提供高品質商品,並加強生鮮食品業務。同時,在成都關閉2家虧損門店,並計劃在富裕人群較多的地區開1家新店。
根據母公司Seven&i集團(柒和伊控股)提供的資料顯示,作為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業務板塊,伊藤洋華堂的財務狀況在過去十年中持續惡化。
從淨利潤上看,伊藤洋華堂自2014財年開始陷入虧損,除2019財年短暫盈利至16.74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0.79億元)外,其他年份均處於虧損狀態。十年間純虧損年份的累計虧損高達1,143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54.15億元)。
特別是近年來,虧損規模不斷擴大,2021-2023財年的年均虧損超過17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8.05億元),2023財年更是創下約26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2.30億元)的單年最大虧損。
這一持續惡化的經營狀況也反映在公司的營業收入上。從2013財年的1.31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620億元)大幅下滑至2023財年的8,15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386億元),十年間收入規模縮水近40%。
接下來,伊藤洋華堂在關閉成都伊藤廣場外,還將在成都地區關閉1家虧損門店。同時在富人客群較多的麓湖店開出一家新店,正在改造升級的北京亞運村店將轉型為食品超市
03
成都伊藤廣場的經營現狀如何?
經營了近6年,伊藤廣場的經營情況如何?
《聯商網》實探後發現,地鐵2號線洪河站A1口出來就是伊藤廣場專案,位於主幹道驛都西路上,東主入口位於椿樹街上,西邊主入口位於喜樹街上。商場有條不紊地經營中,並沒有閉店前的絲毫“慌亂”。

彼時一家商戶告訴《聯商網》,“據說伊藤會退出,有新的運營方接手,但對我們來說沒什麼影響。”
商場為簡單的一字型動線,中間位置以及北面分別有直梯,東西兩個主入口和中間有三處扶梯,整體的遊逛體驗十分便捷。商場的中庭保留著伊藤的百貨格局,分佈了一些多經點位,以化妝品、家居業態為主。

雖然是工作日下午,但商場的整體客流還是可觀的,同時全場只有4樓一個空鋪,開業率基本100%,顯示了伊藤的招商和運營實力。

成都伊藤廣場一共9層,其中地下2層和地下3層是停車場,地下1層至地上6層共7層的商業部分,包括了食品超市、服飾鞋帽、珠寶首飾、兒童樂園、家居生活、餐飲、運動健身、休閒娛樂等全業態品牌,滿足了大眾的多元化消費需求。比如星巴克、喜茶、樂高、NITORI、NOME、三星、戴森、波司登、NIKE、New Blance、伊藤橫丁(美食廣場)等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伊藤廣場秉承了伊藤洋華堂的“伊藤式服務”,在多個維度都有體現。

包括:從B1層至地上6層,每一個樓層都配置了免費的飲水機、多功能衛生間和哺乳室;3樓增設了母嬰休息室、兒童專用衛生間以及兒童天地;4樓增設了女性專用衛生間;B1層增設了配送中心、寄存區、便民服務區、自動提款機;5樓增設了伊+會員服務中心和Party Room共享空間。

同時,成都伊藤廣場在每個樓層都有數量充足的休息區,且根據不同樓層主題進行了差異化設計,良好的保障了顧客的“舒心逛街”。

從現場看,無論是物業的維護、購物環境、品牌的豐富度以及貼心的服務,成都伊藤廣場都可圈可點。如今受多重因素影響將告別市場,有惋惜,也有期許。
期許的是,伊藤洋華堂在重組中國業務後將迎來的全新面貌。期許的也有,成都伊藤廣場在迎來新的接盤者後,或許會有更好的變化發生。
04
光大安石或再造一個大融城?
至於伊藤洋華堂退出後,誰會是新的運營方?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官方回應。
但據新媒體《購成都》的報道,“光大安石正式中標成都468伊藤廣場商業”。
根據報道中的截圖顯示,光大安石(上海)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了專案的第一中選人,同時北海世茂商業服務有限公司和上海愛琴海商業集團也參與了競選。
▲截圖源自《購成都》
光大安石是中國光大控股旗下的不動產資產管理公司,截至2023年底,光大安石存續資產管理規模約468億元,在管消費基礎設施、倉儲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體、寫字樓及酒店、代建代管專案逾50個。其中其創立的商業資產管理品牌“大融城”,以“重資產收購+輕資產管理輸出”模式在全國管理20個商業專案,總管理規模近300萬㎡。
光大安石在2021年推出了全新產品線Art Park大融城,並在上海長寧開出了首個產品。不過,大融城依然是光大安石的主要產品線。其在成都已經成功打造了都江堰大融城專案,因此,在接管成都468商業後,是否會延續大融城這個品牌,也是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

另據《購成都》報道的內容,據光大安石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管理運營的468蜀峰商業在定位上,將從家庭型、社群型向區域型、消費引領型、城市話題型的購物中心轉型,全力營造全天候的生活&社交型消費場景;在品牌引入方面,專案將注重話題性品牌和區域首進品牌,以此提升專案的整體檔次,助力錦江區打造國際一流商圈,構建鑽石型’多極發展功能佈局,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關於該專案的最新進展,《聯商網》將持續關注。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