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物價飛漲,如何又省錢又吃得健康?專家來支招!

《廣告人報》報道,隨著生活成本持續攀升,許多澳洲人在超市結賬時倍感壓力。針對這一情況,營養學家分享了一些健康飲食技巧,幫助大家在精打細算的同時,依然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  
Dietitians Australia主席Fiona Willer指出,在當前的生活成本危機下,人們往往沒有太多時間準備食物,也沒有充足的預算購買多種食材。  
“新鮮食品,尤其是水果、蔬菜和基本主食,應該被視為人類的基本權利,我們的零售市場監管體系也應圍繞這一價值觀進行調整。”這位資深註冊營養師表示。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Finder的個人理財專家Sarah Megginson則表示,如今的購物已不再是每週一次的簡單任務,而是成為許多澳洲人精打細算、削減開支的策略性挑戰。  
Megginson指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想辦法節省開支,“超市裡貨架盡頭擺放的促銷零食,或者放在視線正中的昂貴品牌,都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拿起,而這些額外的花銷累積起來可不少。”  
“實際上,超市自有品牌或一些相對不知名的品牌,通常和大品牌品質相當,但由於大品牌被擺放在顯眼位置,我們往往需要多找一找、彎腰才能找到更便宜的替代品。”  
Finder在今年1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去12個月裡,16%的澳洲人因經濟壓力減少了肉類消費,而45%的人在超市購物時削減了非必需品的支出。  
Sarah Megginson(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麵條是你的好朋友  
Willer博士表示,麵條是“絕對的明星食材”。  
她說:“麵條的保質期很長,價格通常也很實惠,而且可以用於各種不同的菜餚。”  
“無論是麵條還是義大利麵,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她建議大家在選擇食材時保持多樣性,“飲食的健康原則之一就是多樣化,這不僅適用於不同型別的食物,也適用於同一種類的食物。”  
“偶爾吃速食麵沒問題,但也可以嘗試不同種類的義大利麵或麵條,根據其原料選擇,比如米粉、小麥面、蕎麥麵,購買特價的就好。”  
她還建議,可以將麵條搭配冷凍、罐裝或新鮮蔬菜,既營養又經濟實惠。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新鮮永遠是最好的 
Dietitians Australia副主席Lauren Ball教授表示,關於“包裝食品更便宜”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  
她建議大家保證定期購買新鮮水果和蔬菜,把它們作為日常備餐的基礎。  
Ball教授表示:“在我們家,通常一週去幾次超市,甚至可能更多,就是為了購買接下來幾天的新鮮水果和蔬菜,而不是每週或每兩週進行一次大采購。”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超市購物,繞開中間貨架 
Ball教授建議避開超市中間的貨架區域,因為那裡通常擺放著價格較高的高度加工食品,會讓購物預算不知不覺地增加。  
她說:“超市的生鮮食品通常都在外圍。”  
通常,水果蔬菜、肉類和乳製品等需要冷藏的食品,都位於超市的外圍區域,而中間貨架則主要擺放薯片、糖果和各類加工穀物食品。  
“這些食品往往價格更貴,”Ball教授指出:“所以堅持在外周採購通常效果會很好……我們家就是這麼做的。”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帶飯用剩菜,自制健康實惠的小吃  
Ball教授建議,大家可以帶水果和蔬菜(如胡蘿蔔、燈籠椒)、堅果以及前一天的剩菜當作零食和午餐,以此節省開支。  
Willer博士則推薦批次購買酸奶和餅乾等零食,以降低長期成本。  
她表示:“最昂貴的零食購買方式就是在超市買小包裝產品,可以批次購買,然後分裝到密封袋或小型保鮮盒中帶出門。”  
她還補充道:“選擇能提供持久飽腹感的零食很重要。水果和蔬菜雖然健康,但要搭配其他食物,才能更有效地維持餐與餐之間的能量需求。”  
按季節吃,更划算  
Ball教授指出,按照季節選擇食材,通常是更具價效比的做法。  
她說:“目前正值秋季,比如現在正是無花果的季節。”  
“這樣一來,你的零食選擇也會隨著季節變化,而不會一年四季都千篇一律。”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靈活應對,學會替代食材  
Willer博士表示,如果發現食譜中的某種食材價格“高得離譜”,完全可以替換成其他食材。  
“關鍵是抓住食譜的核心思路,大多數蔬菜都可以相互替換。”  
“其他種類的食材也是一樣,通常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替代品,不妨用更開放的心態去嘗試。”  
“如果經濟預算緊張,可以優先選購打折商品,培養靈活應對的思維。”  
“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暫時放下對某些食材的執念,而是去探索更多樣化的食品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