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自研處理器真成了?或許本月見分曉

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從年初開始,就有不少訊息指出小米或許在自研晶片上又有了重大進展。
一月份微博自媒體“定焦數碼”就曾爆出粉絲群有使用者討論小米自研晶片「玄戒」已經向 AOSP 提交相關程式碼,將採用外掛聯發科基帶。

圖源:網路
從爆料來看,小米玄戒處理器大機率採用臺積電 N4P5nm 工藝,採用 1+3+4 的架構,由一顆 Cortex-X3 超大核+3 顆 A715 中核+4 顆 A510 小核組成,GPU 則為 IMG CXT48-1536,效能可以參考高通驍龍 8Gen2。
近日一臺型號為 25042PN24C 的小米新機已經完成了三證備案,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即將要釋出的小米 15S Pro。

圖源:網路
新機的引數與已經發布的小米 15 Pro 大致相同,但久違的 UWB(超寬頻)技術將回歸。
從以往小米的產品邏輯來看,這家公司並不太可能會只更新為高通驍龍 8 Elite 領先版處理器就將老產品“換皮”上架,而在數字系列旗艦上使用聯發科處理器也並不是小米近幾年的傳統,那麼這個時間點發布新機,大機率就是小米傳說中的自研晶片「玄戒」了。
小米上一次公開談論自研處理器,還要追溯到 2014 年底,小米與聯芯合力創辦松果電子。
三年後的 2017 年 2 月 28 日,搭載澎湃 S1 處理器的小米 5C 正式釋出,也讓小米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手機廠商。

圖源:網路
當年的澎湃 S1 採用 4+4 架構,由 8 顆 A53 核心組成(頻率不同),GPU 核心為 Mali-T860,採用 28nm 工藝,但因為該晶片表現不佳,小米並沒有在後期推出迭代型號並應用於新手機。
沉寂 4 年之後,小米在 2021 年高調宣佈自研晶片迴歸,推出了一枚名為“澎湃 C1”的影像訊號處理晶片,後續又陸陸續續的釋出了 P1、G1、C1、T1、D1 等專項晶片,但在處理器上卻沒什麼動靜。
小米玄戒是小米 8 年之後的再度推出自研處理器,這將會是給國產自研晶片道路上的一記“強心針”。
雖然這款處理器的效能大機率還無法達到與聯發科、高通高階晶片掰手腕的能力,但透過整合晶片與澎湃OS,小米還是可以大幅最佳化軟硬體協同( UWB 的加入),更好的實現多端生態同步推進,讓小米 15S Pro 更加有“賣點”。
在 MIX4 之後,小米就沒有推出其他搭載 UWB 技術的機型了。

圖源:小米
UWB 的英文全稱是“Ultra Wide Band”,即“超寬頻通訊”。這種無線通訊技術採用時間間隔極短的脈衝進行通訊,與 NFC、藍牙和 Wi-Fi 等技術相比頻寬大、頻率高、定位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

圖源:小米
配合 UWB 技術小米手機可以輕鬆實現靠近車輛自動解鎖車門,靠近智慧家居裝置自動彈出對應的操作介面等操作,極大的增加了小米“人車家”生態的可用程度。

圖源:小米
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發布搭載自研晶片和 UWB 技術的小米 15S Pro,能夠有效填補小米 15 系列與 16 系列釋出間的“空檔期”。
畢竟小米是今年手機廠商中第一個釋出“Ultra 超大杯”的廠商,而摺疊屏市場表現不佳很可能會讓小米今年暫時擱置該品類的推進。
那麼在這幾個月的空檔期內,小米想要鞏固市場絕不能只靠還沒有釋出的 Civi 5 系列,這個時間點推出搭載自研晶片的 15S Pro,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玄戒晶片的推出,小米也將進一步形成技術壁壘和品牌價值,這不僅是小米技術創新的里程碑時刻,也將是小米高階化戰略的關鍵一環。
自研晶片能夠有效降低供應商依賴,提升系統最佳化,強化品牌形象,這將助力小米品牌在高階市場站的更穩,也是國產晶片在全球舞臺嶄露頭角的契機。
你期待小米的這款晶片嗎?

點個愛心,再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