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Glasses釋出:隨身攜帶一個“賈維斯”

作者|孫鵬越
編輯|大   風

戴上一副眼鏡,就能隨身帶著一位翻譯官,遇到跨國際跨文化的交流場景下,直接將不限語種的語音轉換為中文綠幕出現在眼前;
戴上一副眼鏡,訂機票/開車/騎行再也不用掏出手機,呼喚專屬AI助手,直接預定機票,3D地圖浮現在眼前,語音全程導航;
戴上一副眼鏡,一顆1200萬畫素的專業級攝像頭隨時待命,翻越大山橫跨海洋,所見就是所得;
這樣的一副眼鏡,簡直就像《復仇者聯盟4》託尼·史塔克為彼得·帕克留下的遺產,特別的科幻電影和賽博朋克?
現在,它來了。
昨天下午,Rokid Jungle 2024合作伙伴暨新品釋出會上,AR眼鏡Rokid Glasses新品正式釋出。
Rokid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什麼是AI落地最好的硬體載體?”的大命題上,標註了自己的思考。
對使用者來說,Rokid Glasses的出現就像把《鋼鐵俠》電影裡的AI助手賈維斯帶在了身邊。
Glasses裡,窺見未來
在昨天的釋出會上,Rokid創始人Misa說:“AI和AR是一件事。
大模型的出現,意味著AI能夠透過語音的方式執行使用者的命令。手機和PC依賴雙手來操作的互動方式將進一步升級,視覺和語音將成為下一次代操作的主流,成為人類連線網際網路資訊和各種工具、服務的入口。
AR眼鏡,將會是AI落地的最好載體。
在官方描述的語境中,Rokid Glasses“集成了眾多創新元素於一體”,其功能和形態號稱“或許最接近人們對未來AR眼鏡的幻想”。
作為一款承載著“未來AR幻想”的產品,在硬體方面,Rokid Glasses確實做到了業內領先水平。
Rokid Glasses搭載了高通驍龍AR1平臺,這也是當下AR世界的旗艦SoC,效能表現出眾,並且專門針對散熱限制在功耗方面進行設計最佳化。
Rokid還配置了1200萬畫素攝像頭和自研拍攝演算法,能夠完美呈現靜態風景和運動場景。同時還深度整合阿里巴巴通義千問多模態大模型,內建AI助手,支援接打電話、AI問答搜尋、AI識別物體、AI拍照答題、AI多語種翻譯、AI導航、AI轉譯、AI健康提醒等
相機和AI的搭配,就意味著使用者在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咔嚓”拍一下,再透過內建AI在鏡框內漂浮綠色文字提示,來解決所有難題。
AR眼鏡作為消費電子之外,同樣也擁有“時尚單品”屬性。這次Rokid Glasses與國際品牌BOLON眼鏡合作,將街頭潮流和高階時尚相結合,不但有多款顏色搭配選擇,還支援近視/散光人群定製鏡片,兼備時尚與實用。

作為電子產品,電量焦慮一直是眾多使用者的使用痛點。這次Rokid Glasses配有一個充電眼鏡盒,類似無線耳機的耳機盒,把眼鏡放回到鏡盒20分鐘即可充滿,可以為眼鏡充電十次。
不得不說,Rokid Glasses處處都是細節,都在為消費者和裝置的互動不斷做減法,刪繁就簡,提高效率。
Rokid Glasses給我的最大感觸,其實是它打開了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誰也無法拒絕一個隨身攜帶AI助理幫你導航、幫你翻譯、幫你訂機票的“魔法眼鏡”。
唯有親身置於Rokid Glasses最新的空間計算技術之中,才能真切感受到好萊塢科幻電影裡不斷提及的“奇點”,似乎已經越來越近。
AR時代的奇點已經來臨
2012年穀歌推出Google Glass以來,AR眼鏡已經發展了十數年,幾乎和智慧手機同齡。
在漫長的技術發展階段,AR領域經歷過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元宇宙的興起又破滅、以及人工智慧是如何改變當下社會環境。
當下,AR裝置無疑是AI最好的硬體載體,與手機二維互動不同,AR眼鏡可以在三維世界中互動。由於多了一個維度,不需要動手或是動身體,AR裝置對於AI的互動更為高效。
在AI刺激下,AR眼鏡的需求開始爆發。習慣追逐更大螢幕的消費者,開始希望打破第四面牆,來到現實與虛幻互動的四維世界。
Rokid創始人Misa表示:使用Rokid Glasses根本不需要掏出手機,想問什麼直接開口詢問。
在AI技術的加持下,Rokid Glasses可極大解放使用者雙手,做到拍你所看、聽你所講、懂你所想。AR眼鏡比起智慧手機來說路徑更短,也是更高效、便捷的人機互動入口,將重新來定義人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同時,Rokid Glasses也是一位優秀的“辦公搭子”,在開會、出差等場合,遇到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工作環境,支援即時翻譯和智慧分析拍照內容。還支援眼鏡錄音,一鍵生成會議記錄。不用藉助其它工具,就能完成不限語種的翻譯工作。
Rokid Glasses還是一位優秀的“出行搭子”,藉助AI地圖功能,不用看手機,眼前就會出現綠色游標,即時規劃路線,想去哪就去哪。
在技術的不斷突破下,AR領域的奇點已經來臨。在全世界範圍內,AR公司和AR眼鏡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就像是AI元年的“百模大戰”,AR領域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百鏡大戰”。
在國內外AR裝置商中,Rokid無疑是資歷最豐富的一位。很多人不知道,空間計算是Rokid早在蘋果公司之前就已經冠之以名詞。
為了實現打破第四面牆的空間計算,把數字世界融入物理世界,Rokid已經努力了十年之久。
Rokid自成立以來,堅持自主研發路線,其自研的作業系統YodaOS-Master,是國內第一個為空間而生的作業系統。擁有業內領先的單目Slam、3D手勢演算法,以及空間感知、空間理解、空間展現和空間互動等多項AR前沿技術。
對於消費電子產品來說,一個優秀的系統就是產品的天花板,例如,iPhone獨家的iOS系統,是蘋果公司的護城河,也是傲視全球的基石。
除了自研系統之外,現階段大部分AR眼鏡都採用birdbath光學方案,而Rokid已經把目光放在了技術難度更高、重量更輕的光波導技術方案。
光波導被行業認為是通向AR眼鏡終極形態的技術方案,該方案的特點是亮度高、透光率高、體積和功耗小,光線透過率可以達到80%以上。在多年研發裡,Rokid陸續推出了X-Craft、Glass 2等行業解決方案。

除了硬體和系統之外,Rokid還為AR領域開了個好頭,那就是確定了AR裝置產品形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早期的XR裝置給外界最大的認知,就是設計極為笨重,大多是以一體式頭盔式形態出現的。哪怕是Vision Pro,重量也無比接近保齡球,讓本該愉快的體驗變成一場汗流浹背的苦差事。
Rokid Glasses的重量只有49g,全天佩戴都不會有重量壓力。
毫無疑問,一款功能多、戴起來還輕便的AR眼鏡,正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而不是隨身帶著笨重的頭盔,隨時隨地都準備打橄欖球。
十年技術沉澱,Rokid讓眾多消費者伸手就能觸控到未來科技,領略到空間計算的魅力。
AR賽道的“引路人”
據洛圖科技最新發布的《中國VR/AR裝置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消費級AR裝置銷量同比增長49%,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增速。
而AR裝置銷量升溫的最大原因,就是得益於AR技術在多個領域的應用案例增加,公眾對AR技術的認知度提高,激發了消費者對AR產品的興趣。
Rokid一直是AR領域的“引路人”“奠基人”。
在輕辦公領域,Rokid和釘釘合作,讓使用者可以在虛擬空間中使用釘釘聊天、會議、文件等辦公能力;在娛樂領域,Rokid與愛奇藝合作,推出定製版愛奇藝AR應用,使用者佩戴Rokid AR眼鏡時,能夠享受到全方位的AR觀影體驗;在教育領域,Rokid與網易有道攜手,重新定義了語言學習方式,為未來教育行業注入了新的想象力。
Rokid不斷與各行業引領者的深度融合,挖掘出新的AR應用場景,為AR賽道持續擴大市場容量,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也讓越來越多的大廠加入到“Rokid宇宙”之中。
同時,“AI+AR”的組合被視為消費電子市場下一個潛在的爆款。作為便攜性可穿戴裝置的AR眼鏡,是AI的最佳落地載體。
但AI+AR的融合,並不簡單是技術的“1+1”那麼簡單。更像是一場關於互動方式和資訊呈現的大變革,也是技術帶領人類拓寬與數字世界的互動邊界。
簡單來說,現在的AR眼鏡下限是“具有空間技術的影音娛樂裝置”,使用者可以獲得第一視角的視覺和聽覺資訊,從而實現更直接的人機互動。如果可以將互動進一步升級,AR眼鏡完全可以取代智慧手機。
或許在未來,手機將變成“眼機”。6英吋的手機螢幕,將由眼前的無限視覺所替代。
2024年,將是AI+AR眼鏡領域關鍵的拐點時刻。
今年7月SIGGRAPH大會上,扎克伯格表示:智慧眼鏡將是新一代計算平臺的“移動版”;就連比爾·蓋茨也在為AR眼鏡站臺:“智慧眼鏡作為未來科技的璀璨明珠,將徹底顛覆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開啟人機互動的新紀元。”
據洛圖科技預測,2024年全年AR裝置在全渠道的銷量規模將達到28.1萬臺,同比上漲近40%。
想要讓AR眼鏡突破天花板,那麼就需要像Rokid這樣的頭部玩家帶頭站出來做市場教育,這對於整個AR行業有利。也正是因為Rokid不斷為整個AR行業開闢新路,消費級AR眼鏡的C端市場才會不斷增長。
同時,Rokid所塑造的AR生態開發者數量突破6200+,其中包括企業開發者達2500+。
數量龐大的開發者創造的AR應用不斷完善著Rokid AR生態,這也是Rokid在百鏡大戰中的站立腳跟的基礎。
目前,Rokid還推出一項特別優惠——僅需支付9.9元即可獲得價值200元的F碼。目前這項活動已經正式上線Rokid官方微信公眾號,感興趣的使用者可提前鎖定Rokid Glasses。
好的生態就是品牌的土壤,如果從中誕生出一款殺手級應用,就能引發鉅變,改變一款產品的銷量,就如同《塞爾達傳說》之於任天堂和Switch。
雖然不知道百鏡大戰中,誰會贏得最終勝利,但Rokid作為行業的“引路人”“奠基人”,正在無限接近的觸控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