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周和下週又要開重要的會議了,傳的是本週開ZZJ會議,11-12開經濟工作會。
關注金融市場的同學,應該對9.24和9.26這兩天都印象深刻,尤其是後者,可以說是打響了本輪熊市反攻的發令槍。
不關注市場的同學,大致也能從這兩個月各種媒體報道,各項經濟資料,看到政策轉向的決心,以及帶來的初步成效。
比如說,反映經濟擴張與否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兩個月升至50上方。再比方說,房地產在多地特別是一線城市,出現了企穩甚至微部區域性的反彈。
也有人說,還是寒意依舊。騎手軍團更捲了,滴滴師傅更難接單了……
政策到底能不能逆轉大勢?說實話,沒有人可以像算命先生一樣,給出一個準確性的結論。常識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政策萬能,何來週期與波動?
另一個結論也是顯而易見的:有政策總比沒政策好,有刺激總比什麼也不做要好。
股市從2700點下方,一舉走到3400附近,是人們用真金白銀對政策投出的信任票。
現在又到了關鍵時刻,考驗的是決策層突破以往經驗的勇氣。
過去,我們習慣了透過供給側的投資和央國企主要參與帶動的形式,來對沖週期下滑的壓力。目前則走到了更多要靠需求側,要靠老百姓的階段。以前這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對少,有顧慮,有擔憂,很正常。
特朗普上臺,內閣已經成型,對華的壓力和挑戰已成共識。彼岸第一輪關稅威脅也已正式發出,後續我們如何出牌接招,也將考驗決策智慧。
好的方面是,我們看到的決策層都已看到,政策已經出現方向性重大轉變。
不好的方面是,有些人把預期引導得過高,節奏引導得過急,情緒引導得過熱。
群眾裡面有壞人。
似乎幾波政策就應該也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似乎彼岸才出第一張牌,我們就要出雙王四二。
會還沒開,各種“小作文”已經亂飛,“5%以上的赤字率”,“新的十萬億”,”房價進入地方政府KPI”……
股市從2700下方迴歸到目前,估值完成修復,考慮到政策轉向,是合乎邏輯的。但如果就此天天鼓吹吶喊“超級牛市”,又會走到情緒的另一端。
老百姓要的是慢牛,決策層要的理應也是慢牛。
天天端著高音喇叭吼“超級牛”,“牛回頭”,“只虧時間不虧錢”,“年輕人第一次暴富機會”,“全倉買入”,恐怕就算悉心呵護市場的管理層,聽了也會直搖頭。
投資股市,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是一個擅長的遊戲。哪怕在所謂的牛市,結局也是令人噓唏和敬畏的(見:殘酷現實)。
雖然這個話沒多少人說出來,但即便在美國這樣發達的金融市場,也基本呈現出,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資本市場規律。
普通老百姓,要慎重理性做出投資決策,不要被群眾裡的壞人帶偏了。
跑滴滴送外賣早九晚十當牛馬的血汗錢攢起來很不容易,但亂投資虧起來,卻像呼吸一樣簡單,切忌為“牛市”窒息。
房子也是一樣。
才企穩幾天?天天就又有人喊著“再不上車就晚了”,“十萬億來了,房價大利好”,“國家必然不會再讓房價跌,只剩下漲!”……
經濟的規律,政策的作用,市場的波動,乃至人性的理解,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是複雜系統,遠遠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系統。
不要ICU之外就只剩下KTV,可不可以在普通病房裡休養休養再說?讓一些惡化的問題,變壞的速度慢一點,是不是也算是積極成效?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們需要的是充分的思想,心理,和Cash上的準備。
我們能做的,是以下四點:
1)尊重經濟規律,週期迴圈需要時間。
2)尊重政策規律,政策非萬能但的確可以減少(或增加)週期波動。
3)尊重人性規律,人總是誇大短期而弱化長期。
4)保持耐心,保留現金,保有理性。
以上,與各位共勉。
請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本公眾號。由於微信系統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