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替杭州搶人?你也可以去“搶”釘釘的AIAgent啊!

作者

玄寧

郵箱

[email protected]

最近釘釘到處“替杭州搶人”的事,上了熱搜。
在清華大學,釘釘的廣告寫到:“上有天堂,西有矽谷,東有你杭。”
北京大學附近公交站,釘釘打出廣告:“歡迎畢業來杭州。未名湖的水不僅養人,還養程式碼。”
在上海交通大學,釘釘的標語變成:“上海交通大學的同學們:歡迎畢業來杭州。願你 12:55 的上課生物鐘,能被小河直街的慢生活治癒。”
連人家學校幾點上課都知道,研究沒少做。
這些廣告由於過於洗腦,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有人稱“釘釘在替杭州去全國貼臉搶人”。
而在這些招牌右側,統一寫著:“杭州不止七小龍”,並羅列了多家杭州使用釘釘的企業和高校。這些釘釘的客戶多少都是這一輪 AI 引發的熱潮裡的明星,也是這搶人大戰的背景。
事實上人們對這組“招貼畫”有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對於新的技術帶來巨大機會的 fomo 情緒。人們越來越不願錯過機會,不願錯過城市,不願錯過浪潮。
ChatGPT 引發了這個情緒,DeepSeek 重燃了這個情緒,而一些產品則在利用這個情緒。最近走紅的 Manus 再次讓人們的 Fomo 集體爆發了一次。而只要 AI 技術繼續快速進步,快速滲透人們的生活,這種情緒就會繼續存在,繼續合理地存在。
既然如此,面對這種 Fomo,相比焦慮於“比別人更先用上一個遠非完全體的通用 agent ”,更適合的方法可能是,跟上那些已經成為現實的最好的 AI 功能。
就比如,去“薅”釘釘做了很久的,最近免費放出來的 AI Agent 功能的“羊毛”。
1
你在微信裡對話的AI,可能是釘釘的
可能很多人依然沒意識到,在把今天最前沿的 AI 能力做成你能用上的產品這件事上,釘釘是那個跑得最快的之一。
春節後在很多人還在為 DeepSeek 的“伺服器繁忙請等待”而焦慮時,釘釘的使用者已經可以在產品裡用到它。而與其他因 DeepSeek 而首次做開放的產品相比,釘釘很早就在產品裡提供了各種模型的自由選擇。
而在前幾天 Manus 因為前端互動的創新和邀請碼機制,用一個個 demo 把 AI agent 的概念帶出圈的時候,許多跑得快的客戶已經在拿釘釘做了一年的 AI 助理元件去搭建他們的各種類 AI 助理應用了,且這些功能是可以大規模部署的。
最近釘釘直接來了更狠的,它免費開放了 AI 助理多平臺部署能力。根據釘釘的介紹,現在使用者透過三步就可以快速部署一個企業定製的 AI 助理,然後一鍵把它釋出到外部,比如部署到自己微信公眾號的入口去供所有人使用。這些此前更多在釘釘體系裡流轉的功能,可以更大規模地直接對外展示了。
在 AI 助理搭建頁面,釘釘允許透過視覺化的方式,提供了不同的模型框架以及智慧體基本開場白資訊等供一鍵配置。之後使用者可以進入“訓練”的階段,選擇不同的資料來源方式對模型進行定製化的改造,可以基於已有的公開網站等讓 AI 自己去學,也可以更深入把已有知識庫接入訓練。
然後,這個 AI 助理就可以被髮布到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去提供給你的使用者使用。
比如在生物技術公司瑞德林的服務號上,基於釘釘的 AI 助理開發了“小瑞寶”,它將瑞德林的產品專家知識庫與即時更新的行業動態資料庫結合,除了常規的商業問詢答疑,更復雜的場景也解鎖。比如使用者上傳圖片問詢時,它可以透過 AI 技術即時識別各類肌膚問題,生成專屬肌膚狀態分析報告和量身定製的護膚解決方案。
比如 IC 設計公司艾為電子,它的產品線複雜且分類極細,往往客服需要專業知識才能解答。現在透過更強的 AI 能力,用企業自己的專業知識資源訓練出 AI 助理“小為”,可以回答更復雜的詢問。
在一個案例中,客戶詢問某一款產品,而這款產品已經下架。“小為”不是隻提供了缺貨的資訊,還跟上了替換產品的建議,AI 的推理等能力也開始在 AI 助理上出現。
這些場景可以被歸納為客服場景,釘釘也沒有為它們造個新名詞。相比於所謂通用 AI Agent ,它顯得不那麼性感。但客服之所以是最早 AI 改造的發生地,也因為它被期待很多,是企業裡痛點直接、快速奏效的場景。
據艾瑞諮詢的調研,使用者吐槽客服機器人最多的就是不能解決個性化問題、回答生硬和聽不懂話。今天 AI Agent 代表的技術可能性,讓客服真正有可能 AI 起來,從一個過去的單純的問答功能,變成現在可以真正助力業務增長的功能提升。
與過往基於語言模型的對話問答不同,AI Agent 在模型基礎上增加了諸多工具呼叫能力,用業內公認 Agent 能力最強之一的模型廠商 Anthropic 的定義," Agents are models using tools in a loop ",這意味著模型能力之上,如何在一個場景裡能更加“窮盡”地使用工具和一切已有的知識和資產,是 Agent 的關鍵。
對於在釘釘上的企業來說,它們在這個平臺裡已經積累了真實的場景需求,自己的知識資料,這些原有資產和工作流能力都可以直接複用,也成為它們自己建造 AI 助理產品時可以用的現成的" tools in a loop  "。
這些釘釘原有的“基礎設施”,可以透過工作流的方式也成為 AI 助理的技能。比如,AI 助理可將使用者反饋資訊同步至多維表、宜搭等釘釘應用,客戶的產品建議能自動同步給產品經理、技術問題也能及時同步給技術支援做二次跟進。這可以讓團隊一起協作處理客戶問題,效率提升。
1
把token用在真的能幹活的地方
除了“開箱即用”之外,釘釘提供的這種 AI Agent 化的 AI 客服還有一個重要的技術應用思路上的不同:
之前大家提到 AI Agent 時,更多是一個指向使用者自己的工具——它能幫你自動打理以往沒有辦法自動處理的複雜工作,你自己是這些工作唯一的評判者,這些工作往往是無法流程化的,因此當它哪怕只是代替你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的工作,你也很可能感到滿意。使用者更可能接受產品的不完整,為那些少數的驚豔案例歡呼。
而釘釘這次推出的客服 AI Agent 更多是一個對外的服務,要自動化地代表企業來服務它的 C 端使用者,它必須穩定並能給業務硬指標帶來整體的提升。
也就是說,它需要真的能幹活,它處理的每個 token ,都有它的 ROI 。
在 Manus 的火爆背後的 Fomo 情緒中,人們想跟上最前沿的生產力個體。而企業級市場更是如此,每個零部件的提升都是關鍵的,企業們也焦慮於跟上那些先行一步的企業。
而最近被提到最多的先進企業,就是“杭州七小龍”。這些對企業的關注熱度直接帶到了它們的產品上,它們中的多家也已經在用釘釘的 AI 客服能力承接這些需求。
據釘釘介紹,宇樹、強腦、Rokid、雲深處等都在使用釘釘。這些公司的複雜協同、研發創新流程等都在釘釘上進行,而 AI 客服對於突然增加的商業問詢也起到關鍵作用。Rokid 因為創始人的一段“科幻展示”而走紅後,大量使用者湧入公司公眾號諮詢產品資訊,它在第一時間接入釘釘 AI 客服助理後,透過多輪對話理解使用者真實需求,即時地基於深度消化了產品手冊、技術引數和服務流程的 AI 能力來回復客戶,推動潛在成交。
釘釘的最新資料顯示,其免費 AI 客服助理已接管超 700 家企業官網和公眾號。而 AI 客服是一個開始,更多面向關鍵場景和行業的標品 AI 智慧體正在進入更深的企業場景中。
這些實打實的可復刻到各個企業自己的場景裡,並且可以直接讓大量 C 端使用者有感知的能力,可能才是值得“焦慮”的所在。這裡有具體的需求,真正的轉化,現在也有了真正幹活兒的 AI ,還是免費的,這還不“薅”更待何時。
其實現實的來看,今天的技術現狀同時被高估和低估著。AI Agent 離通用還很遠,但已經可以用來做過往做不了的事情。
從如何把這個技術用起來的角度出發,給使用者一個以對話方塊為代表的“通用產品”,有時候其實更多意味著讓使用者不知所措。今天沒多少人對著一個框能一直輸入自己的需求。但當這些最新的技術用在服務企業的 toC 場景,往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真正能用且效能領先的 AI 客服,其實很多時候比任何一個想象裡的超級 app 能觸達更多的人。

點個愛心,再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