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特色房貸月供低至百元,2月新能源車銷量增長79.7%|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瞭解
中國2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79.7%
3月10日,乘聯會公佈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資料,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38.6萬輛,同比增長26.0%,環比下降22.8%;今年1—2月累計零售317.9萬輛,同比增長1.2%。其中,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68.6萬輛,同比增長79.7%,環比下降7.8%。1—2月累計零售143.0萬輛,增長35.5%。2025年1—2月份,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達到了97萬輛,同比增長17%。
生產上,2月乘用車生產173.6萬輛,同比增長38.7%,環比下降17.4%。1—2月乘用車生產382.9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6.5%,2月乘用車生產僅較歷史同期高點2017年的179萬輛低6萬輛。(綜合乘聯會官網)
|點評|2月疊加春節假期,乘用車銷量出現季節性回落,從1—2月的整體銷量上看,國內車市表現並不算差。新一輪汽車報廢更新和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再次提振了新能源車的銷量,2月新能源車滲透率重新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華銷量逆勢下滑,在全球範圍內的表現也走上下坡路,這並非特斯拉自身的產品力有所減弱,更多的可能是受到馬斯克在美國政壇內反覆活躍,引起了部分消費者的反感。
春節後車企推出新車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購車補貼正在持續加碼中,全年預計將釋放更多潛在需求。不過,今年新能源車出口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在歐美地區。各品牌對於國內市場的搶奪,或許會更加激烈。
3月上海二手房單日成交量屢攀新高
3月11日訊息,隨著越來越多剛需客戶入場,上海樓市的成交表現也愈發突出。繼3月1日、2日的二手房成交量突破千套後,這一數字再創新高。資料顯示,3月8日,上海二手房網籤達1432套,是2025年首次單日突破1400套,僅次於2024年12月28日的1466套。根據網上房地產釋出的網籤資料統計,3月1—8日,上海二手房總共成交7572多套,平均日成交量約940套。
從目前安居客線上的資料來看,二手房的熱度好於新房,並且近一週還在上漲。業內預計,3月的成交量將有較好的表現。上海二手房放量的勢頭從2月份起就已頗為明顯。上海中原地產資料顯示,2025年2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約1.54萬套,環比下降約4.31%,但同比增幅超124%。(第一財經)
|點評|近期上海二手房市場熱度較高,交易活躍,成交速度加快,部分熱門地段已經出現量價齊升的跡象。節後購房需求釋放,加上市區二手房價格有回漲的苗頭,也推動剛需積極入市。從成交戶型和價格來看,面積不到90平方米、200萬元以下的“老破小”依然是二手房市場成交主力。同時,改善型需求的置換客群顯著增加,也在一定程度支撐了二手房市場的熱度。
經歷此前樓市調整,當前上海二手房市場仍有較高的價效比。伴隨更多購房者進場,回暖態勢有望得到延續,市場信心將進一步修復。不過,非核心區域依然存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房價在短期內可能還將承壓。
深圳國資放出10萬m²產業空間
3月10日,在市區協調聯動下,深圳市國資委統籌調配了10萬平方米市屬國企產業園區資源,科技企業最低可享受2年以內免租優惠(籤一年合同免一年租金,或籤三年合同前兩年免租第三年減半),實現“零租金”入駐。
當日舉行“深圳國資國企10萬平低成本優質產業空間供給釋出儀式”。現場釋出的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包括6個園區。除了“零成本入駐”,園區後續還將釋出國資統一產業空間管理平臺小程式,整合空間租賃、裝置共享、政策申報等功能,實現“一屏管空間、一鍵配資源”,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21經濟網)
|點評|無論是吸引人才還是吸引企業,首先需要解決的都是“住”的問題。為了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深圳的腳步不斷加快。這次放出的產業空間,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前期負擔。而且,產業空間分佈在多個優質園區,配套的設施和服務都比較完備,入駐企業也能享受到產業集聚優勢。
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前沿技術發展迅速,相關成果將在各個賽道密集落地。其中不少科技企業都處於初創期,需要低成本的創業空間與寬鬆的市場環境。深圳最近動作頻頻,且越發強調培育科創生態,這也是當前各地發展的共識。只有鼓勵科技創新的土壤夠肥沃,未來才會有更多“百花齊放”的可能性。
蘇州推特色房貸每月最低僅還100元
3月11日訊息,據蘇州住建對外披露,近期與相關金融機構研究出臺了“三低一寬”特色化金融產品(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寬期限),疊加人才房票政策,進一步降低購房門檻,助力青年人、新市民購房置業。
其中,“低首付”指最低首付比例15%,符合各地人才房票政策的購房者,可將人才房票等額抵用於區域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首付款;“低利息”指符合相關征信條件,可享受最低商業貸款利率;“低月供+寬期限”指部分金融機構可提供定製化購房貸款產品,可享受前五年每月最低只歸還100元本金,延長購房者本金還款期限,降低購房初期還款壓力。(第一財經)
|點評|蘇州放出的樓市新政,不僅降低首付比等購房門檻,而且創新購房貸款產品,減輕前期月供壓力、放寬還貸期限。如果以200萬總價的房子來算,按照特色房貸業務,前五年每月還款最多能減少差不多一半。對於年輕人來說,安家置業的初期壓力將得到明顯緩解。
一般來說,青年前期積蓄較少,後期還款能力或會逐步增強。“三低一寬”特色產品,相當於設定了一個緩衝期,為購房者提供了更靈活的週轉空間。樓市政策放寬,有望刺激更大的購房需求,也能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不過,“三低一寬”只是提供了將還款壓力分散到後期的空間,如果沒有理性評估購房者的長期還款能力,可能會有不小的風險隱患。
北方華創擬取得芯源微控制權
3月10日晚間,北方華創、芯源微雙雙釋出公告,北方華創計劃透過“兩步走”取得芯源微的控制權。根據公告,北方華創擬從芯源微第二大股東瀋陽先進製造技術產業有限公司收購芯源微1906.49萬股,每股作價88.48元,交易對價約16.87億元。雙方已於3月10日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
其次,芯源微的第三大股東瀋陽中科天盛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擬透過公開徵集轉讓持有芯源微全部股份(1689.97萬股,佔總股本8.41%),北方華創將積極參與此次公開掛牌競買。若上述兩步順利完成,北方華創將取得芯源微合計17.9%股份,取得控制權,按照88.48元/股計算,這部分股份市值為約31.82億元。(第一財經)
|點評|符合國家支援半導體產業整合的政策方向,北方華創收購芯源微的進展相當迅速。同時,收購計劃得到了芯源微股東的積極配合,第二大股東先進製造的實控人由於減持受限,還申請豁免其限售承諾義務,來進一步推動收購程序。北方華創的收購方案分兩步進行,整體設計較合理。加上其實控人是北京國資委,國資背景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交易的執行效率。
半導體行業整合加速,併購重組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近年芯源微的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下滑較大,研發投入加劇業績壓力。北方華創作為行業領先的半導體裝置供應商,也是具有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平臺型企業。若完成收購,雙方產業線互補,有望進一步提高競爭力。
京東即時零售賽道佈局提速
3月11日訊息,京東內部人士表示,京東計劃上半年在天津新增20家倉店,倉店是一種融合倉儲與零售功能的新型商業模式,也是新零售的主流模式。目前,七鮮超市在天津有10家門店,此次佈局後,天津門店數至少達到30家。去年9月,京東七鮮在上海開出首店,開業前兩週每天的客流量超過上萬人。去年10月,京東七鮮完成店倉融合,將履約時效提升至30分鐘以內,同時,依託“產地直採”“海捕直達”等高效供應鏈模式,推出低價IP“擊穿價”。
春節前夕,京東七鮮超市宣佈下調免運費門檻:五公里內線上訂單免運費門檻最高只需39元,即可享受免運費服務;若訂單金額未達到免運費門檻,則收取基礎配送費3元。此外,京東PLUS會員在京東七鮮購物可享免郵權益。(華爾街見聞)
|點評|近幾年京東對於線下零售的佈局堪稱屢敗屢戰,倉店一體化的七鮮超市早在2018年就開出了首家店鋪,由於缺乏明確的發展定位,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負責人反覆更換,七鮮超市擴張步伐十分緩慢。如今,經過了慘烈淘汰賽的即時零售行業一大批品牌已經消失,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同行還在苦苦支撐,盒馬、小象超市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京東還是想要憑藉價格戰,贏得一塊蛋糕。
對於生鮮門店來說,低價不靠補貼難以與菜市場競爭,高價又不利於規模擴張,找到二者間的平衡點,是品牌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光靠補貼打市場的方式已經被反覆證明不可持續,比起規模擴張的美好前景,京東七鮮或許應該先思考如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雙成藥業重組失敗拉響退市警報
3月10日深夜,雙成藥業釋出公告,稱經過多輪磋商談判,最終公司與部分交易對方仍未能就交易對價等商業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公司因此決定終止本次重組。這起收購起始於2024年8月27日,雙成藥業宣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暨關聯交易,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奧拉股份全部股權。奧拉股份赴科創板IPO時,其IPO估值約為120億‌。而雙成藥業在去年發起交易時,其市值才不到22億元。
這場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交易,讓雙成藥業一度“23天21板”暴漲7倍,成為2024年的“A股妖王”。因虧損疊加扣除後年營收不足3億元,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重組折戟後,公司將再次面臨經營困境。自2016年以來,雙成藥業扣非後的淨利潤已經連續9年虧損。(財聯社)
|點評|一家連年虧損,瀕臨退市的醫藥企業,突然要跨界收購估值是自己數倍的半導體企業,這件事聽起來就疑點重重。更令人疑惑的是,奧拉股份業績同樣十分差勁,二者完全稱不上是強強聯合,業務上也很難形成協同。並且,雙成藥業大股東與奧拉股份的實控人高度重合。從去年8月初,重組訊息還沒公佈時,雙成藥業股價就出現了連續的放量異動。從基本面到市場盤面,一系列的跡象彷彿都在預示著如今重組失敗的結局。
恰如當時公佈重組之後雙成藥業連板漲停,現在重組失敗,即將“披星戴帽”,連板跌停之路或許就此展開。這次重組是否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套現計劃,還有待監管部門介入,將維護廣大投資者根本利益落在實處。
週二兩市低開高走滬指漲0.41%
3月11日,市場全天低開高走,三大指數均收光頭陽線,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48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38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28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國資雲概念股集體大漲,軍工股震盪走強,豬肉股展開反彈。光刻機、AI醫療、軟體開發、CRO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79.83點,漲0.41%,成交額為5923億元;深成指報10861.16點,漲0.33%,成交額為8896億元;創指報2204.03點,漲0.19%,成交額為4138億元。(財聯社)
|點評|隔夜全球主要股指悉數收跌,A股低開高走,三大股指全線翻紅的表現顯得格外亮眼。特朗普和美國財長此前均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本身就處於全球關稅爭端擔憂中的美國股市繼續調整,並對歐洲市場產生拖累。受外圍影響,A股早盤大幅低開,對於美國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並未在A股中發酵,很快市場進入修復階段。
中國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和美國高度不確定的政策前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市場的比價效應。“東昇西落”短期內在基本面上還缺乏確定性證據,但預期的自我實現很可能推動國內經濟出現更多積極變化。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2025年我們將繼續組織企業家走進東南亞、中亞、非洲、北美、墨西哥、中東等熱門出海目的地,一起尋找全球新機遇。歡迎報名同行!
點選下圖▼立即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