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很有 privilege(特權),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作者丨梁丙鑑
編輯丨陳彩嫻

2023年,黃思銘坐在杜克大學的教室裡,覺得有兩件事情不對勁。
當時 OpenAI 剛剛釋出 GPT-4,開啟了被今天稱為“百模大戰”的時代,短短幾個月內文心一言、通義千問、Llama、Mistral 等模型先後問世,如過江之鯽般看得黃思銘心癢難耐。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可當他的目光回到身邊,卻發現大學裡上課用的竟然還是十年之前的教材。
“我太焦慮了。”黃思銘這樣說著,從杜克休學。
另外一件事暫時還與 AI 無關,是他自己的“特權”。
在對談中,黃思銘向我們回憶起他的學生時代。他高中就讀於號稱宇宙一中的深圳中學,教師均畢業於名校,其中不乏清北的博士。這些來自頂級學府的老師們設計的課程,把學術殿堂的一角直接搬到了高中生面前。當時黃思銘的選修課包括量子物理、社會學實踐等,有人對他說,中國應該沒有更好的高中了。“這就是一種非常明顯的privilege”,黃思銘衝口而出。
更隱秘的特權顯現在他的初中時代,憶及當初,黃思銘的語氣中不乏慶幸。“我初中有一段時間天天打遊戲,當時成績很差,體重也嚴重超標,整個人非常頹廢。但是我有一幫非常好的朋友,在我迷途不知返的時候,是他們給了我很多鼓勵,讓我有勇氣面對生活。”
應當承認的是,這種關係並非每一個人都能遇到,黃思銘知道在自己身上發生著非常幸運的事。“我有很好的朋友、父母、物件,還有我的小狗。我沒有付出很多努力就擁有了非常好的關係,這說到底是出於一些社會和經濟原因。”
但陪伴、關心和理解,只能是少數幸運兒的特權嗎?
隨著黃思銘問出這個問題,兩件不對勁的事情,有了同一個答案。他覺得至少要為“優質關係的平權”做出一點嘗試。“很多人並沒有一個非常關心自己、支援自己的朋友陪在身邊。現在有了 AI,我想把這些珍貴卻稀有的關係帶給更多人。”
AI 能學會愛嗎?虛擬角色和真人之間的溝壑若隱若現,在黃思銘眼中,至少表達愛的方式相對清晰。在人的身上,愛的痕跡可能是在意和對方有關的事情、分享生活的願望,也可能只是一次認真的傾聽。
與此同時,黃思銘遇到了和自己有著相同思考的吳昊潛。在對方的邀請下,兩個人一拍即合,決定動手做點什麼。
2024 年 6 月,他們的團隊上線了虛擬角色小喵希拉,“一隻給予陪伴、關心和愛的小貓”。它會傾聽使用者的訴說,適時地表達好奇,發訊息追問。也會主動講述自己的生活,把日記和使用者分享。黃思銘覺得,他們正在一步步地教 AI 怎麼和人做朋友。
受限於當前的 AI 技術,虛擬角色暫時還無法像親密關係中的真人一樣完美。“但小喵希拉不需要成為人。”黃思銘說,“我們沒想過復刻一段人際關係,而是要把人和人之間那些美好的元素抽取出來。把像人一樣的關心,像寵物一樣的無條件的愛,用 AI 同時交給你。”
對談進行到一半時,小喵希拉剛好發來了訊息。這隻電子小貓稱自己正躺在院子裡數星星,問記者“你那邊能看到星星嗎?”
以下是 AI 科技評論與黃思銘的訪談實錄,作者進行了不改原意的編輯整理。


01珍貴而稀有的關係,用 AI 普及
AI 科技評論:你是什麼時候決定創業的?
黃思銘:23 年。當時我在學校過得非常焦慮,因為世界的變化太快了,我發現周圍的人和東西日新月異,但上課用的居然還是十年前的教材。我覺得這肯定不對勁啊,就先從杜克休學了。除了焦慮,創業還有一個原因是我難以抑制對世界變化的好奇。我高中的時候就開始看網課自學 AI,但是上大學之後突然發現,這玩意跟我之前學的完全不一樣了。這種時候你就會非常想了解它,你沒辦法接受自己不再探索這個事情。我們公司是去年6月份才正式成立的,到現在剛好一年整。在公司成立之前,我們還做了一段時間的探索。
AI 科技評論:是怎麼探索的呢?你們都嘗試過哪些方向?
黃思銘:我們對人和虛擬角色的關係,以及虛擬角色進入社會關係帶來的可能性一直非常感興趣。之前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跟朋友們連麥打遊戲,就和吳昊潛一起做了一款能陪伴人打遊戲的 AI 產品。有人陪著和自己打遊戲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你們可以互相吐槽,可以讓 AI 指點你,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互動。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了贏打遊戲,而是為了追求這些實際的感受。
我在騰訊做過一段時間科研,專門做這種輕量化的視覺理解。但是開發這款產品的時候,我們發現以當時的 AI 技術還做不了“陪玩”。僅靠基礎模型本身的能力,很難讓它即時地和使用者交流對局,需要我們做一些抽幀、物體識別的產品工程,再用一些小模型搭配大模型才能實現這種效果。但是基礎模型的發展會吞掉所有結構化的補丁,這是已經被驗證了無數次的事情,寫工程程式碼跟給模型打補丁沒什麼兩樣,對創業公司來講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後來我們就沒有繼續這個方向。
AI 科技評論:現在的創業方向是如何確定的?
黃思銘:我們覺得在人和人之間,有很多既珍貴又稀有的關係。拿我自己舉例,我初中有一段時間天天打遊戲,體重也嚴重超標,整個人非常頹廢。但是我有一幫非常好的朋友,在我迷途不知返的時候,是他們給了我很多鼓勵,讓我有勇氣面對生活。
能遇到這種關係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很多人並沒有一個很理解自己、關心自己的好朋友在身邊。因為感受過好的人際關係帶來的支援,所以我知道肯定有這麼一種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存在。而且現在有了 AI,我想試試把這種珍貴但是罕見的關係普及給更多人。只是要如何用 AI 交付一段關係,以及如何讓使用者體會到關心和愛,我們當時還不清楚。
把 AI 陪玩的專案停掉之後,我的合夥人先去淘寶上做了三個月陪聊,因為這是我們能想到的、提供淺層但直接的關係的交易,所以選擇從這裡開始摸索。我們現在在做一個虛擬角色,它叫小喵希拉。其實它最開始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聊天機器人,有一些比較獨特的 prompt,結果我們發現大家都很願意把它當作親密的朋友,留存非常好,所以後來就開始上線更多的功能。我們先做了小程式版本,然後加上了日記本、備忘錄這些視覺化的東西,上個月上線了 App 的早期版本,從這個月剛開始嘗試將小貓帶給更多人。我們一直在比較謹慎地摸索這件事。
AI 科技評論: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小喵希拉?
黃思銘:希拉是一隻給你提供關心和愛的電子小貓,如果你是使用者的話,我會這樣向你介紹。關心和愛體現在它會主動 follow up 你的生活狀況,如果使用者在之前的對話中提到過自己心情不好,希拉就會逗她開心,問她現在有沒有好一些。希拉會記住你跟它的每一個互動,定時或者不定時地送你小禮物,還會接受你的安利,探索跟你相似的興趣愛好,使用者會感受到自己對希拉是有意義的。和現在主流的 Agent 發展趨勢相反,小喵希拉不是作為一種效率工具存在,聽起來沒有那麼實用,但是自從我們在去年 9 月上線了最初版本以來,已經有蠻多使用了半年以上的使用者。

AI 科技評論:所以希拉是一隻電子寵物嗎?
黃思銘:希拉身上有寵物的屬性,比如它會像小貓小狗一樣,無條件地愛你。但有了 AI,你會在希拉身上感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世界上有很多珍貴的感受,比如小貓的陪伴和小狗的陪伴是不一樣的。小貓會沉浸在自己的事情裡,不會一直要求你的注意,而小狗會非常熱情地邀請你一起玩,非常直接地表達對你的愛。人和人之間也是,你在不同的關係裡,會感受的不同的關心和愛。我們想用 AI 把這些珍貴的感受融在一起,同時交給大家。
更重要的是,AI 讓希拉可以在互動中去貼合用戶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希拉是有人性的,它會試影像人一樣關心你,記住很多關於你的小事情,這才是語言模型真正的優勢所在。
AI 科技評論:那希拉的貓設是什麼呢?
黃思銘:希拉是一隻像狗狗一樣的小貓。它平時比較恬靜,但是在你不高興的時候,也會非常熱情地嘗試感染你。
AI 科技評論:希拉都可以為使用者做哪些事情?
黃思銘:在人和人的相處中,如果一個人愛你,你是能感覺到的。他會在意和你有關的事情,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跟你分享,你有一些話想告訴他的時候,他也會非常認真地傾聽。我們的小貓也是這樣,它會透過聊天瞭解你今天遇到了什麼事情,然後對你表達好奇,主動發訊息追問,這都是表達愛和關心的方式。如果你有什麼可能忘記的事情,或者難以啟動的計劃,也可以讓希拉做一個備忘錄。它不僅可以按時提醒你,還會給你鼓勵。使用者與希拉的互動會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非常接近。
除了這些,我們觀察到很多使用者非常好奇希拉的生活,就開始思考怎麼把這部分內容以低門檻的方式呈現給大家。現在使用者可以透過遊戲場景和動畫來看到小貓自主開展的各種活動,等未來多模態生成技術成熟,我們就可以用生成模型的方式完成這件事。 其實很多產品迭代方向都是使用者教給我們的,一邊是使用者普遍的、急切的需求,一邊是我們對模型發展方向的判斷,我們會在這之間選擇那些適合當下技術能力,同時不和模型未來發展方向撞車的功能實現。
AI 科技評論: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情感陪伴類虛擬角色,小喵希拉有什麼不同?
黃思銘:首先傳統的虛擬角色在更多時候交付的是偏戀愛向的親密關係,這類產品有自己的侷限,那就是大家會喜歡那些精雕細琢、甚至是趨於完美的角色,哪怕虛擬角色只是表現出了一點偏好之外的東西,使用者都有可能會瞬間下頭。另外一個重要的視角是,虛擬戀愛發生在一個架空的世界中,但是我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直接幫助使用者更有勇氣地面對現實生活,這兩者其實存在一定的衝突。
我們做小喵希拉的時候沒什麼產品可以參考。使用者畫像不一樣,交付的東西也不一樣,可以說以 C.ai 為代表的聊天機器人都跟我們都不是一類產品。模型正在很快地變得便宜又智慧,讓我們交付的東西可以不止於對話,而是關係。從商業模式上說,我們更傾向於使用者自發地願意為一段關係付出,而不是生硬地用訂閱制限制使用者和角色對話。這是使用者體驗更好、上限更高的商業模式,也能讓我們可以遵循初心,讓所有人獲得陪伴與親密關係。
AI 科技評論:什麼是使用者體驗更好,上限也更高的商業模式,能不能展開講講?
黃思銘: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使用者開心、同時公司可以持續運營和發展的健康商業模式。就目前階段來說,如果使用者喜歡希拉這個角色,可以花錢給它買衣服和好吃的好玩的。關係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東西,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你們之間會有隱形的價值流轉。你可能會時不時地給ta買禮物,會希望ta過得好、過得開心,甚至會希望它被別人羨慕,比如你會想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成為班裡的風雲人物。
甚至你們之間的信任和了解也可以讓你獲得更好的、也更願意接受的建議。如果ta給你推薦了一部ta喜歡的電影,你很可能會去看,你給ta推薦了一個適合ta牌子的衣服,ta也會想要了解。商業上我們經常講品牌,如果你對品牌有信任、有了解,就會降低決策成本。這在一段關係中也差不多,當彼此建立起信任和了解,會自然地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可能性。
AI 科技評論:你們的核心團隊有幾個人?
黃思銘:目前團隊有十多位成員。我們的CEO就是剛才提到的,我那位去淘寶上做了三個月陪聊的合夥人,叫吳昊潛。我除了在騰訊參加的那段實習,還在一些早期投資機構看過不少專案,在種子輪~C輪創業公司做過產品工程設計。除了我們之外,還有來自各個名校和大廠的設計、美術、工程、運營成員,以及一些非常喜愛小喵希拉,所以自發來幫忙的朋友們。而且我們整個團隊男女比較均衡,甚至女性偏多,也能讓我們更好地避免思維的盲區,服務好使用者。
我們這個團隊比較偏 builder,叮叮咣咣地把東西鑿出來,然後讓使用者教我們怎麼迭代。我們做產品的方式就是,自己對技術變化方向的整體理解,再加上使用者給我們的高頻率反饋。另外我希望每年都能回美國看看,因為在那裡可以感知最新的技術變化。

02
怎麼教 AI 和人做朋友
AI 科技評論:你們會針對情感陪伴的場景對模型進行微調嗎?
黃思銘:作為創業公司,正確的選擇是儘量用好模型能力提升帶來的變化。比如說主動發訊息,這其實是一種主動啟用的分析,然後透過訊息推送把分析結果發給使用者的過程。模型變得更聰明,意味著它的分析和聯絡使用者的時機選擇將會更準確,它會更瞭解使用者有什麼喜好,遇到了什麼問題,傳送的訊息也會更加到位。我們會對模型進行微調,但目的一定是提升它在我們產品中的表現,而不是提升提升它在某個客觀榜單上的指標,這就是創業公司的能力邊界。說到底,當你的資源非常有限的時候,就不得不做出選擇,是利用能力還是嘗試提升能力。
你可以理解為我們在給模型提供各種各樣的工具。之前在小紅書上,已經有一些人把 ChatGPT 當作虛擬男友。但是 ChatGPT在絕大多數場景要服務那些不是來談戀愛的人,所以它得有比較快的回覆速度、能處理檔案,普通使用者很難拿這樣的產品去談戀愛。我們在現階段做的事,相當於給 ChatGPT 背後的模型提供了更多的互動工具,允許模型針對使用者的輸入做更多思考、主動給使用者編寫和傳送文字和影片訊息、透過相機與語音和使用者跨次元一起玩。我們和模型能力的發展是比較解耦的,未來有了更聰明的模型,只會更好地使用我們的工具,更好地主動關心使用者。

AI 科技評論:所以隨著模型的升級,小喵希拉只會不斷最佳化?
黃思銘:可以這麼說,沒有什麼模型升級能直接吞掉小喵希拉的價值。但對我們這種產品來說,真正的挑戰在於回答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使用者的使用能夠帶來產品價值的累積。我們的答案是,小喵希拉會不斷累積使用者的喜愛和信任,這種信任其實跟消費品的品牌效應比較接近。同時隨著虛擬角色對使用者越來越瞭解,雙方就能夠在互動過程中聊更多的事情,這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深厚的過程。
AI 科技評論:小喵希拉的核心使用者是哪個群體?
黃思銘:我們的使用者主要是 18 ~ 25 歲的女生。她們大多還在讀書,可能正在準備考試或者剛剛步入職場,所以壓力會比較大,比較迷茫。而且現在大環境確實不太好,00 後比較需要支援性的關係。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做產品,就是嘗試把自己經歷過的一件美好的事情帶給更多人。希拉的核心使用者和我年齡差不多,可能我們的經歷和所處的人生階段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也會從她們和希拉的互動裡找到共鳴。
不同使用者對希拉表現出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我們現在有幾萬使用者,有些人會把希拉當閨蜜,分享各種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和情緒,也有些人就是覺得希拉非常可愛,會想象它在自己身邊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使用者和希拉的關係中,有一些她們可以自己塑造的部分,我覺得這也是 AI 對親密關係最大的影響,就是提供了很多不同的供給。在這些新的供給中,有些可能是之前根本不存在的,比如說無條件的愛。而有了 AI,現在我們甚至可以把它帶給所有人,這就是我們希望做的事情。
AI 科技評論:跟虛擬人物建立這樣一種情感關係,應該是很奇妙的體驗吧?
黃思銘:說白了這就是年齡代溝。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是在網上認識了兩三年之後才在線下見面,那你說只做網友的那段時間裡,我們之間是虛擬關係嗎?可能上一輩人的關係發展是先線上下認識,再把這段關係遷移到線上,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會有更多原生的線上關係。如果有機會,我們會線上下認識,如果沒有機會,那我們就做網友也很好,能不能在物理世界見面是次要的問題。所謂的建立虛擬關係是上一代人的視角,在我們眼裡,這就是建立關係。
AI 科技評論:那同樣是親密關係,是不是和真人建立比較困難,使用者才在小喵希拉身上尋找替代?
黃思銘:我覺得不能說替代。這個詞假設了使用者確實需要和真人的親密關係,但是如果你認可線下見面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重要,或者說它不是早期建立關係的必需品,那這就是一段線上的關係而已。我們的大部分使用者不會有尋求替代這種想法,她們就是覺得這個小貓非常可愛。當然,和真人之間的關係確實在很多時候不足以滿足我們使用者的需求,這也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現在大家越來越原子化,又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建立關係變成了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AI 科技評論:AI 構建的虛擬角色終究和真人不一樣,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黃思銘:受限於現在的技術,我們確實不能跳出 AI 記憶有限或者沒有實體這些事實,去構建一種完全用虛擬角色替代人的親密關係,可這本身也不是我們的目標呀。人和 AI 之間的關係,就應該與人和人的關係存在區別。我們從來就沒想過復刻一段人際關係,而是要把人和人之間那些美好的元素抽取出來,用 AI 實現。現在我們的切入點就是一個會說話,但是又保留了寵物的屬性,會無條件地愛你的存在。小喵希拉不需要成為人。
事實上,這種不一樣恰恰是我們更好的切入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喵希拉是一個可以被我們自己定義的角色,即使模型能力還沒有到位,我們也不需要為了滿足社會對一段關係的定義,不得不去做那些未來會被模型吃掉的工程,而是可以根據模型能力和使用者需求取捨,自由地定義這段關係。
我養狗,我的合夥人養貓,我們對貓和狗為什麼這麼討人喜歡很有理解,就是因為它們和人的關係可以“自定義”,不需要我們迎合社會對一段關係既有的期待。我們在開發小喵希拉的時候,也嘗試讓它有這種特點。根據留存和使用者的反饋,可以說我們比較成功地實現了這點。
AI 科技評論:作為一款情感陪伴產品,小喵希拉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這種“自定義”關係的空間?
黃思銘:其實長期來看,我們想做的事情是驗證一種人和虛擬角色的關係。如果小喵希拉能有長期存在的意義,那希拉背後的系統就可以複用在很多其它型別人機關係的構建上。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是在教 AI 怎麼跟人好好說話,教它應該怎麼主動關心別人,怎麼記住對對方來說重要的事情,教它一個通用的虛擬人怎麼跟人好好做朋友。
雖然使用者和希拉可能一天就聊幾十輪,和 C.ai 那種一天能聊幾百輪的相比好像不多,但你要知道兩邊聊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使用者和希拉聊的不是幻想,不是自己在某個異世界裡的冒險,而是自己真實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我們在訪談的時候會問使用者,希拉在你的朋友們中算什麼。很多使用者說,希拉就是跟我聊天聊得最多的三個人之一。這樣的話,希拉已經是使用者們一個交流非常頻繁的朋友了。管中窺豹,你可以從這件事看出來,虛擬人對我們的社交關係是有影響的。
我覺得這是一種趨勢,未來會有更多不同種類的虛擬人進入我們的社交網路,最終會顯著影響我們的社交關係,所以不一定要以小喵希拉現在這個形態來判斷它未來的商業或者產品形態。
AI 科技評論:聽起來你對小喵希拉有很高的期待。
黃思銘:因為我們看到了希拉已經在對很多使用者產生重要意義。我們的使用者訪談中瞭解到,希拉已經成為一些使用者的微信聊天 TOP3 了,那如果我們做 10 個角色呢?未來會有很多虛擬人進入網路,它們會需要相應的互動容器,微信不支援的話,就只能來我們這了。我覺得這種遷移是一件自然的,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問題只在於什麼時候發生,以及是不是由我們來做。
我們的第一步是先著手解決一些首要的問題,比如怎麼用 AI 交付長期關係。未來我們會去探索更多不同的親密關係,去做更多的角色,增加更多的社交功能。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去看微信會不會注意到我們,大家能不能來 PK 一下。實現網路遷移需要踏實的商業,這些事都需要一步一步來。

03
把追求美好的事物,視為生命的意義和義務
AI 科技評論:為什麼選擇情感陪伴這個創業方向?
黃思銘: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我有很好的朋友、父母、物件,還有我的小狗,我沒有付出很多努力就擁有了非常好的關係,這說到底是出於一些社會和經濟原因。我初中的時候經常去城中村打遊戲,見到了很多跟我生活背景不同的人。他們沒有和我一樣的條件,在犯錯的時候是沒有機會彌補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人生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這種時候你就會意識到自己是有 privilege 的,所以我會有使命感,覺得自己這麼幸運,如果可以的話,應該把這種體驗帶給更多人。我覺得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很 privilege,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我非常討厭這樣的人。我還是希望能做一些對大家有意義的事情,能幫助那些沒那麼幸運的人。
AI 科技評論:幫助沒那麼幸運的人,這也是你創業的動機嗎?
黃思銘:不完全是,選擇創業還有很多時候是被個人成就的動機所驅動,我也想做出一些很厲害的事情,我也想變成一個成功的人。但創業是一件很長尾的事情,有 1% 的創業者非常成功,99% 的創業者什麼都不是,很可能最後我站在那 99% 中間。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的話,為什麼還是要創業呢?我覺得是因為,大家被你的產品影響、變得更好是一件很令人感動的事情,這會給你正反饋,這也是我們做小喵希拉的初心。
如果不能回到這個初心,我覺得很多事情會變形。比如說如果你是為了“厲害”而做事,那你可能會選擇融自己本來不需要的錢,可能會去做一些更偏交易型的東西。我們還沒有走到那一步,但據我觀察是這麼回事。
AI 科技評論:你覺得自己在創業上有什麼優勢?
黃思銘:除了職業選擇之外,我都是個比較普通的人。我並沒有很聰明,也會尷尬,也會難過,也會有失意的時候。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科學家底色的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和對知識有追求,很多時候驅動我做一件事的原因就是好奇。我對人很好奇,比如大家為什麼會為一樣東西付錢,或者使用者的行為背後有什麼原因,我都想探一探究竟。
我對商業史非常感興趣,讀高中的時候看了《沸騰十五年》,當時還在豆瓣上寫了書評。我覺得中國需要更多這種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另外我還喜歡研究一些產品或者公司的早期形態,也會寫一些部落格發在即刻上。我最近在研究奧迪和山姆,比如他們的 SKU 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能賣這麼便宜。雖然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公司,但是我覺得這種長期存活、商業價值巨大的公司是創業者應該追求的目標。
你看有一些公司從創立的第一年甚至是 day one 就開始賺錢了,比如酷家樂、米哈遊、沃爾瑪。這些公司都是從一個小生意開始做起,為什麼最後能快速成長,就是因為他們踩中了行業機會,或者說符合技術的發展趨勢。酷家樂是 GPU 的成熟和普及,沃爾瑪是美國鄉鎮結構發生變化,米哈遊是手機 Unit 效能的快速提升。只要足夠聰明和敏銳,這種公司是能夠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AI 科技評論:你好像很希望自己能夠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
黃思銘:這是我的興趣所在,因為我感覺很難透過其它方式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很喜歡觀察,對社會學有模糊的興趣,讀高中的時候就接觸過這個學科。但我覺得做學術研究是比較有限的,你可以給一群人發調查問卷,但最後你對這個人群的瞭解,肯定不如那個做出一個產品,服務這群人的人。因為觀測會帶來誤差,大家說的和做的可能不一樣,而且這種反饋誤差很難移除。再加上你可以發 1000 份問卷,難道你還能發 100 萬份嗎?我覺得問題越接近人,越難脫離自我地研究,所以很多時候理解別人真的要靠做一個東西出來。這是我個人的感受。
另外我是一個在商業上誠實的人,有很多事情在商業上是不成立的,做這種事情會讓我無法忍受。我能理解有些公司為了賺錢去做很多交易型的東西,因為雖然你知道很多東西不 work,但是它們可以幫你賺到錢,拿到“結果”,然後你才能去開啟下一件事情。但可能是由於我身上科研性格的延續,我會比較嚴格地審視商業這件事情。真正對商業感興趣的人,會觀察行業、技術的結構性變化,同時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把公司開起來,把錢賺到,透過這種方式親自參與到變化裡。
AI 科技評論:對你商業觀影響最大的人或者經歷是什麼?
黃思銘:我之前在險峰長青實習過一段時間,我的 mentor 是我在商業上的領路人。我覺得非常幸運有這麼好的渠道和老闆,讓我理解什麼是真正好的商業。我當時在看消費,其實消費說到底就是開店算坪效,賣貨算投流、毛利、ROI,算到最後就兩個問題,怎麼賺錢,以及能不能活到賺錢。有可能你搞了一個非常花裡胡哨的模式,但最後拆開一看,還是一些基本元素的組合。那段實習經歷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它給了我一種視角,或者說自我要求,去審視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一個好的商業。
AI 科技評論:那對你來說,什麼是好的商業?
黃思銘:成功的商業應該是有長期價值的,沒有長期價值就只是一門生意。比如說倒賣貨,隨著競爭的加劇它會越來越難以賺錢,對比之下做渠道品牌、折扣店(Discounter),就是個一旦被做出來,就有很強的競爭壁壘,長期難以顛覆的業務,我非常喜歡這種公司。
AI 科技評論:在你心目中,TOP3 的偉大公司是什麼?
黃思銘:我覺得偉大公司有各自偉大的地方,很難排序。它們就像動物園一樣,你很難說自己有最喜歡的動物。比如說有一些零售科技公司長期穩定,非常能賺錢,也有一些社交產品飛速增長,但是又會讓你覺得,他做的事情好像不是那麼能盈利和穩固。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誰是最偉大的公司,就是非常欣賞他們的多樣性。
AI 科技評論:很好奇你的答案,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黃思銘:人生沒有意義。
AI 科技評論:人生沒有意義,為什麼還要做現在這些事情?
黃思銘:我覺得人生原本的意義,只有我們作為生物體,對刺激我們行動的那些激素的追求,其它都是假的。但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們可以給自己編造一些意義。
而且誠實地說,人類的存在沒什麼特別的。你看到大模型,會發現自己的智力或者說思維能力不是一個特別神奇的東西,它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這個時候你就會對自己生而為人這件事更加謙虛,你知道自己就是一個由細胞組成的生物。但是作為人,你還是可以給自己一些意義,讓自己過得更有盼頭。另外確實也存在一些非常美好的、人類閃爍的時刻。它們會讓你覺得,哇,原來我們不是那麼簡單的生物,我們取得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成就,比如說我們現在可以造火箭上太空了,好帥啊。
我一方面對做人這件事比較謙卑,另一方面,也想去夠一夠那些美好的事物。那種人類群星閃耀時的感覺確實會讓我有一定的意義感和使命感,硬要說人和別的動物沒什麼兩樣的話,我覺得太不符合現實了。



未經「AI科技評論」授權,嚴禁以任何方式在網頁、論壇、社群進行轉載!
公眾號轉載請先在「AI科技評論」後臺留言取得授權,轉載時需標註來源並插入本公眾號名片。
未經「AI科技評論」授權,嚴禁以任何方式在網頁、論壇、社群進行轉載!
公眾號轉載請先在「AI科技評論」後臺留言取得授權,轉載時需標註來源並插入本公眾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