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魚想放假想躺平?別看你工作了10多年,你真的會利用假期休息麼?

每天在工位摸魚8小時,搶到廁所單間都能開心刷10分鐘短影片——但你真的會休息嗎?
996的職場人總喊著“躺平”,但一到假期卻報復性熬夜、刷劇、躺到腰痠背痛,甚至比上班還累。
為什麼你總感覺假期“休了個寂寞”?或許不是時間不夠,而是你根本沒搞懂:休息,從來不是躺下閉眼那麼簡單。

一、休息≠躺平!不同職業的“耗電模式”,決定你該怎樣“充電”

1. 程式設計師/設計師:大腦CPU過熱,需要物理降溫特點:長期高壓用腦、久坐、眼睛疲勞。科學充電
  • 每天抽1小時做“無腦運動”(游泳、騎行、徒步),讓大腦徹底宕機重啟;
  • 假期拒絕宅家刷劇,去公園看綠色,用自然光代替螢幕光;
  • 睡前1小時玩拼圖/樂高,用機械動作釋放焦慮。
2. 教師/客服:情緒電量耗盡,需要遮蔽外界特點:全天說話、社交、處理人際關係,情緒透支嚴重。科學充電
  • 選擇“靜音式休息”(泡圖書館、聽白噪音、抄經);
  • 短假期關閉朋友圈,長假期去小眾古鎮發呆;
  • 和家人提前約定“勿擾時間”,每天獨處2小時。
3. 銷售/創業者:神經緊繃如弦,要切換低耗能模式特點:24小時待機、決策壓力大、睡眠質量差。科學充電
  • 用“15分鐘碎片冥想”代替無效補覺(推薦潮汐APP);
  • 假期培養“慢動作愛好”(釣魚、烘焙、養綠植);
  • 每週固定半天“數字排毒”(關手機、穿寬鬆衣物、赤腳走路)。
4. 醫生/護士:生理節律紊亂,急需場景切換特點:晝夜顛倒、身體負荷高、情緒壓抑。科學充電
  • 短假期做SPA/按摩,用物理療法修復肌肉記憶;
  • 長假期來一場“48小時短途旅行”,用陌生環境啟用多巴胺;
  • 下班後堅持“10分鐘溫水泡腳+熱敷眼罩”,切斷工作應激反應。

二、3天vs7天假期:科學分配你的“能量修復週期”

▶ 3天小長假:快充模式,精準修復核心目標:阻斷工作慣性,防止假期後“開工昏迷”。
  • Day1 清空快取:睡到自然醒+輕量運動(瑜伽/散步)+整理房間(心理卸貨);
  • Day2 場景切換:城市周邊露營/逛藝術展/體驗手工課(刺激新神經元);
  • Day3 緩衝預備:提前2小時處理郵件+制定下週計劃表+21點前入睡。
▶ 7天黃金週:深度重啟,分層補給核心目標:避免報復性放縱,實現“生理-心理-社會關係”三重修復。
  • 前3天 野蠻生長:徹底切斷工作群,睡夠7個睡眠週期(每週期90分鐘);
  • 中間2天 探索未知:嘗試小眾運動(飛盤/槳板)、學習新技能(咖啡拉花/短影片剪輯);
  • 最後2天 社會連結:組織家庭聚餐、拜訪摯友、參與公益(重建情感支援系統)。

三、警惕!這3種“偽休息”越休越累

  1. 報復性熬夜:熬夜1小時=次日工作效率降低30%;
  2. 無效社交局:強顏歡笑3小時,抑鬱風險增加2倍;
  3. 跟風式旅遊:打卡式暴走5天,皮質醇水平飆升40%。

真正的休息,是讓身體和靈魂找到最舒服的共鳴頻率。這個假期,與其躺到懷疑人生,不如試試“科學摸魚”——畢竟會休息的人,才更懂如何贏在職場。
現在就開啟日曆,用紅筆圈出你的“勿擾時間”,畢竟老闆不會教你:休息,才是最高階的職場生產力。
更多網際網路行業爆料,以及職場資訊,職業技能經驗分享
關注我,給你好看
部分內容引用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回覆“健康指南”,Get《程式設計師健康指南》電子書】
回覆“1024”,Get程式猿求職面試葵花寶典電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