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實驗室
(ID:LIFELAB2020)
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都是打工人最難跨過去的坎。
大家過年時有多放縱,節後就有多恍惚。甚至早在復工前兩天,就已經有人靠吃褪黑素、調生物鐘、模擬早起等方式,試圖騙過自己的大腦,讓它誤以為假期根本沒發生過。
為了能無痛適應“上班模式”,有人開啟《碎玉軒》的BGM,催眠自己是碎玉軒裡的丫鬟,哄著自己去打卡上班。有人提前一天把電腦開啟,強迫自己看工作群訊息,以減少節後被工作資訊轟炸的不適感。
而最擅長哄自己的人,則找到了適應節後復工最溫柔的解法——午休短途遊。

〓 圖源:張渝之
過去打工人的午休,活動範圍通常只侷限於工位方圓500米內。不是在工位上扒兩口外賣,就是蜷縮在茶水間的沙發上閉目養神。
但如今,大家主打一個“沒有假期,就創造假期”。把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午休,包裝成一場微型度假。
“你可以去酒店的無邊泳池旁躺著發呆,假裝自己還在放假;也可以帶上露營墊去公園曬太陽,順便補點維生素D,緩解假期綜合症。如果時間充裕,甚至能去美術館逛一圈,拍幾張氛圍感拉滿的展覽照,發到朋友圈,讓人誤以為你還沒復工。”

〓 午休短途遊時的照片/圖源:想穿長筒靴的常同學
現實中,大部分打工人的午休時間,只有一到兩個小時。因此,當午休短途遊的概念出現時,不少人擔心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放鬆,“不就是眼睛一閉一睜,就該上班了。”
而體驗過的人,則會告訴你時間完全夠用。“打工人的午休短途遊,就像中年男人逛商場:直奔主題,買完就走。直奔洗浴中心的溫泉池裡感受片刻靜謐,躲進美術館的沙發區放空,或者在植物園的小徑上慢慢踱步。看起來匆忙,其實是最高效的旅行方式。”

有人最初嘗試午休短途遊時,還擔心折騰一圈消耗精力,下午工作會不會掉鏈子。
“實際上,比起在工位上盯著螢幕發呆,換個環境更能讓人放鬆。坐上摩天輪短暫脫離地面,搭公交去附近的景點隨便走走,或是在博物館待上半小時,都比困在座位上更能讓身體和精神鬆弛下來。因為真正懂得休息的人都知道,恢復狀態需要的不是躺平,而是短暫的抽離。”

多少打工人,都愛上了午休短途遊
從去年開始,午休短途遊成了打工人之間一種熱門的放鬆方式。
最先發掘出這種玩法的人,據說是那些常年不敢請假的大廠打工人。大家不敢鬆懈,也無力等到週末,於是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午休這段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時間。

北漂5年的凱德,在某網際網路大廠做運營。他以前在工位午休,總避不開同事的職場新聞聯播。“大家不是在吐槽領導,就是在八卦公司最佳化名單更新到了第幾批,聽多了只覺得焦慮。”
他為了維持精神穩定,開始習慣趁午休去江邊發呆,感受提前退休的生活,或是鑽進茶館泡壺茶,假裝避世。“其實去哪不重要,主要是給自己充充電,防止還沒熬到下班,能量就被內耗清空。”

〓 和朋友一起在午休時去公園散步/圖源:櫻花瘦了沒
不少中年男人,早在午休短途遊的概念被髮明出來之前,就已掌握了忙裡偷閒的精髓。
“午休短途遊,本質上是成年人的微型隱遁。所以在上海的蘇州河、廣州的珠江和北京的亮馬河邊,每到中午12點,總能見到30來歲的老哥們,帶著魚竿準時出現在河邊釣魚。等下午1點鐘聲一響,他們立刻收竿,像灰姑娘跳上南瓜車一樣鑽進網約車,準點回到工位繼續奮鬥。”
滬漂兩年的女生小沈今年25歲,她一直把午休短途遊當作高成本旅行的平替。
“正經旅遊隨便一次就得大幾千,但午休短途遊既能解壓,又花不了多少錢。甚至很多地方0元可逛,比如像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免費展、思南公館的法式街區,或者徐匯濱江附近的步道,都是打工人的免費烏托邦。”
她說“如果說正經旅行是端遊大作,那午休短途遊就是小程式遊戲,便宜、省時,隨開隨關。”

為什麼打工人開始流行午休短途遊
對打工人而言,日復一日往返於家和公司間的兩點一線,難免讓人感覺心情疲憊,甚至產生一種錯覺:自己每天都在複製貼上,連生活都變成了迴圈播放的PPT。
“所以大家午休短途遊,並不是在折騰,而是用一小時找回點生活主權。畢竟,中午能去商場的高階沙發區葛優癱20分鐘、溜進酒店香薰館聞點高階味道,或是看幾個樓盤幻想未來的幸福生活,即便不能擺脫迴圈的生活,也能給大腦製造點新鮮感,讓生活多點盼頭。”

〓 午休短途遊的路線圖/圖源:Hedywang
小沈在上海徐匯的一家廣告公司上班了半年,但因為工作繁忙,始終沒時間好好遊覽這座城市。
對她而言,午休短途遊也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以前連公司附近的便利店在哪都不知道,坐地鐵都得看地圖。現在午休時間去武康路的老書店翻幾頁書,在建國西路的小花園坐一會兒,慢慢就摸清了上海各種吃喝玩樂地的位置。大大減少了漂泊感,甚至有了一種成為‘新上海人’的錯覺。”

每年春節後,體驗過假期自由的人,都有一瞬間想辭職去曠野。“可真離職了,又大機率會在房租到賬時提前後悔。”
因此對高壓工作的打工人而言,午休短途遊並不只是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它就像是一條緩衝帶,儘管不能讓你徹底逃離職場生活,至少可以在以公司為圓心的方圓幾十公里內,短暫體驗半野生狀態,獲得一些呼吸感。”

〓 圖源:FeiFei0129
對擅長精打細算的人而言,午休就像一塊高密度海綿,“只要擠壓得當,總能榨出超乎想象的體驗值。”
“它的最大優勢是可控性高,既不會像年假一樣需要審批,也不像週末,隨時可能被突發工作入侵。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每天都在那裡,不長但足以讓你去江邊或是溼地公園裡走一走,或是溜進高階健身房蹭一節體驗課,不但放鬆還有一種帶薪休假的竊喜感。”

〓 圖源:愛嚶思躺
對E人而言,午休短途遊也是社交回血的最佳途徑。
哪怕只有一個多小時,也足夠他們去KTV裡唱兩首情緒價值拉滿的神曲,或是去桌遊吧隨機組局,完成一場高效破冰。“哪怕加班會壓縮社交時間,他們也能趁別人眼睛一睜一閉就結束的午休時間,火速結交三個新朋友,甚至還在群聊里約好了下次的午間聚會。”

午休短途遊,治癒了假期焦慮症
對打工人而言,假期永遠是既期待又矛盾的東西。“沒放假時渴望自由,一放假又會因為返工倒計時而陷入失落。”
如果高強度工作久了,大家甚至會對壓力上癮。“ 早上醒來先摸手機確認訊息,出門玩了一天,總覺得少幹了點什麼,假期過半就開始夢到遲到、PPT沒做完,甚至聽到微信提示音都會下意識緊張。當工作成了習慣,真正停下來,反而更容易不安。”
“午休短途遊的好處在於,它把稀缺的假期變成了日常,讓你的大腦不再靠熬到假期續命,而是能在每個中午擁有固定的充電時間。”

深漂3年的小林,在南山科技園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他透過計算發現,午休短途遊的極限距離,甚至可以拓展到30公里左右。
“假設你12:00準時開始午休,12:05叫好網約車,12:35就能抵達深圳灣。最快40分鐘,你就能坐在海邊,曬太陽喝椰子。當別人還在公司樓下排隊買麻辣燙時,你已經提前半步,過上了他們理想中的生活。”
“當你習慣了午休短途遊,不僅對逃離的執念變淡,甚至對工作日的中午多了一點期待。”
ENDING:
打工人們最終發現,午休短途遊的意義,可能不在於去哪兒,而是讓枯燥的日程裡,多了一點可支配的自由。
這種自由,就像遊戲裡偷偷藏著的隱藏關卡,發現了,就會忍不住反覆解鎖。有人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從最初的隨便找個地方坐坐,到後來研究公司5公里範圍內所有度假地,把午休時間規劃得比正經旅行還緊湊。
久而久之,午休短途遊成了職場人的精神補丁。KPI還是得做,工位還是得坐,但起碼,每天12:00一到,大家都能在心裡默唸一句:“放假啦!”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