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一路封神!網友大呼:內娛青春片出息了! 2025-05-07 07:33 烏鴉電影 某天,天河市第三中心醫院家屬院。 一個大院裡,住著一群孩子。 景棲遲,一個熱愛足球,看起來吊兒郎當的男生。 宋叢,一個正兒八經的學霸。 陳歡爾,一個從小縣城轉過來的女生。 本來大家過著高中生活,卻沒想到,最近遇到了不少難題。 陳歡爾面對未來,特別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而高二分科後,和閨蜜祁琪,心中似乎有了芥蒂… 景棲遲,本來有著踢足球的夢想,卻在比賽中受傷,似乎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水平… 而宋叢,在學醫和按照母親的規劃路線中徘徊,糾結… 他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困境? 以上這個片段,來自近期播出的國產劇情片《樹下有片紅房子》。 單聽這個故事,似乎並不抓人,但不少網友卻說:本以為是幼稚的青春偶像劇,沒想到很耐看,久違能看得進去的國產校園劇。 我想能看得進去是因為,這部劇是以細節取勝的。 比如這編劇是真上過學,後面的同學就是會寫作業累到躺在書桌上,都還在斜著眼寫,主打一個活人微死但動筆… 比如參加比賽,拿到獎後都吐槽:啥呀,獎勵一個錯題本,學校這也太摳了! 去學農說有什麼要和學弟學妹分享的經驗,一臉命很苦的樣子,苦口婆心: 千萬不要高估同學做飯的水平!一定要多帶零食… 裡面還有很多細膩的描寫,是心思柔軟的人才能寫出來的。 比如高中才17,18歲就要決定自己的人生,歡爾說:大家都有目標,只有我還沒有,只有我連繫鞋帶這種小事也能停下來。 是啊,作文書裡電視劇裡那些為了目標奮鬥的熱血人生並沒有發生,大多數人更多的,是茫然,糾結… 這些糾結,茫然,就像急速奔跑時掉了的鞋帶,顯得那麼不合時宜,多餘,累贅… 比如面對離別:在高中,相比於分科的分,更重要的是分開的分。 是啊,無論長到什麼年齡,分別總是人難以學會的,也不願學會的… 但是你能看到,他們會為了友誼而努力。 下課鈴一響,就計算著時間去找閨蜜,為了多聊會八卦,最好不要上廁所,接水,時間掐得準準的,倆人整得跟牛郎織女一樣… 誰又沒有經歷過這種“異樓戀”呢! 怪不得不少人說,女主和女二在一起又有何不可? 有時候,相比於愛情,我們更在意友情。 在意你和別人更親近,在意我們因為分科分班就疏離,在意你和別人也說起我們分享的秘密… 愛情還能明目張膽說著佔有慾,友情並不比愛情更淺,卻沒有任何的立場吃醋… 這種百轉千回的心思,女性之間的親密,複雜,立體,不比什麼雌競耐品多了嗎? 包括男生女生之間情感的程序,也是特別細膩,你能看到他們是怎麼互相支援的。 哪怕低頭忙著做卷子,在拆開零食袋的時候,就這麼順手拿給對方了… 會在對方不開心的時候,去小賣部藏一肚子零食,放在校服外套裡帶回來吃… 歡爾在難為情的時候,是景棲遲無數次用幽默化解… 景棲遲踢足球受傷,歡爾摘抄起那些她一點也不熟悉的足球健將受傷後又如何振作的例子,一字一句念給景棲遲聽… 少男少女是怎麼動心的? 不是源自美貌,也不是源自財富,而是源自最原始的:感同身受。 是當知道你開心,我也跟著開心,知道你難過,我也跟著難過… 這一刻,談戀愛終於回到了本質,不是戀,也不是愛,而是談… 人真的會在這些小恩小惠的照顧下,茁壯起來… 你能看到大院裡的這幾個男孩女孩是怎麼看見彼此的,情感是怎麼流動的… 是如何一環扣一環,在生活的一舉一動裡對彼此產生影響與轉變… 讓你覺得這不是一個遠觀的故事,而就是身處其中的生活… 這也是這部劇最真實的部分。 所有人都對對方有一些好感,在意,但小心翼翼,不敢向前… 但大家還是嘻嘻哈哈地在一塊,依戀著這段友誼,好像一切停留在友誼裡,就不會像愛情一樣結束… 這種抓耳撓腮,不篤定,徘徊,糾結,試探,不正是感情之精髓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偶像劇出現了官配。 甚至整個宣傳期,cp兩兩出現,不可僭越。 但其實,這種官配,特別傷害情感的表達。 因為愛情最動人的地方就在於:陰差陽錯,不可捉摸。 如果一開始就認定,這倆人就會在一起,那還有什麼可看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耐心,去承受這種關係的跌宕,感情的起伏了… 而且再說了,眾所周知,磕cp的最高境界,從來不是一對一的捉對配種。 而是誰和誰放在一起都可以磕,cp大亂燉起來,吃得營養均衡的才是我們觀眾啊! 而這一切的成立的基礎,就在於群像是否成立。 這部劇刻畫了特別細膩的群像,每一個同學都是有血有肉。 比如有人看似學霸,實則也會偷偷溜去電影院看電影放鬆,被抓到還死鴨子嘴硬… 比如有的人看似高冷,實則是那個會把奶茶溫在肚子裡保溫,等著同桌來喝… 比如有的人看似文靜,淑女,但也會為朋友出頭,站出來回懟… 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但是真實。 這不就是青春的精髓嗎:不掩飾。 我們看見對方的笨拙,矛盾,我們還長不出足夠的老道可以掩飾,我們都是真心對真心… 我想青春的逝去也在於,不知道為什麼,再也做不到這樣的程度了,沒有心力了。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時代背景。 聚焦的是90年代醫院家屬大院,也就是說,大院裡的人都是同一家醫院工作。 要是臨時有事,就會互相委託鄰居照顧孩子。 所以孩子是在一群人的照顧下,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形成了強有力的社群力量,互相支援… 這樣的社群力量,特別重要。 孩子有大有小,一起成長,更懂得與他人建立關係,孩子不只是長輩帶大的,還是互相拉扯大的,彼此懂得商量,互助,合作… 父母之間也可以交流私人經驗,不那麼容易有育兒焦慮,還可以實實在在地幫忙… 而現在,這種社群支援似乎消失了。 這也和時代背景相關,當年分房子都是一個單位的人,這種互相拜託,形成強烈聯結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連鄰居都不認識,逐漸原子化… 但人類的群居本性,是那麼頑強。 沒有人不渴望溫暖,沒有人不需要支援的,特別是育兒這麼困難的事情,留給一個家庭,可能是並不足夠的… 就像項飈所說,這是一種製造出來的距離感,我們明明在一個空間,卻假裝不認識,卻故作距離,這對我們的本性,是有傷害的… 不僅如此,這部劇還有一些和當下的思潮相反,質樸的思考。 比如關於感情,現在主打一個:如果一段感情需要你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去維繫,那就是不適合。 但歡爾卻認為: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不能夠遇到困難就放棄。 比如關於優績主義。 陳歡爾對自己沒有目標感到焦慮:我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區別呀? 但大大咧咧的媽媽卻一語道破:鹹魚不是挺好的嘛,你看咱家掛的一牆都是! 是啊,鹹魚看似躺平,但鹹魚配什麼飯都好吃,這麼百搭,何嘗不是打開了人生的寬度呢? 比如關於陳歡爾的自責:大家都有理想,一往無前,只有我連繫鞋帶這種小事都要停下來。 可是,如果不繫鞋帶,哪怕跑得再快人都會跌倒,為了理清這些茫然,多花一些時間停留,又有何不可呢? 我想校園劇並不代表著幼稚。 它之所以可以突破年齡的界限,讓所有人都得以回味的精髓,不在於賣情懷。 而在於涉及的這些命題,不只是青春期會迷茫,而是人一輩子都需要思考的… 當然這部劇也有一些缺點。 比如父母代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子女代故事的重複,除了妝容和服飾復古一點,沒有太大差別,也沒有年代的特殊性,這條線缺少一些深度的呈現… 比如當你看到後面,會覺得有一些套路,重複。 他們不會有一個真正的不可解的“危機”,如果有危機,也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好”起來,團團圓圓地解決的… 但生活不是這樣的,生活是可能是無法給出一個“光明的結尾”的… 但我想,不是每一部劇都需要承擔鋒利的現實向的,只要細節做得紮實,就足夠了…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好久沒看過這麼細節的青春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