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應該感恩俞敏洪嗎?

**正事在文尾**
董宇輝與俞敏洪這個話題,我一直避免在公眾號上談論。
直到今天,我看到某知名網紅,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來回應別人說他”忘恩負義“等問題。

由此,也牽扯出了,董是否應該感恩俞,這一當下網際網路上最大的輿論爭議。
更進一步地牽扯出了,“打工人”要不要感恩“資本家”這個終極問題。
今天的文章,我只和大家分享我對“感恩”這一問題的看法,不討論其他。
大網紅的回應,顯得非常“鏗鏘有力”,列了好幾點理由,來論證感恩“資本家”的“打工人”還是“觀念還停留在石器時期的原始人”這一結論。
核心總結下來,就兩點:

1)老闆和員工是平等的僱傭關係,誰對誰都沒有恩情。

2)老闆對員工再怎麼厚道,終極目的,也是期望員工為公司做更大貢獻,因此也沒有恩情可言。
這些邏輯,在近幾個月某網紅對董宇輝的隔空喊話裡,也常常能看到。
由於宏觀形勢不好,各行各業的打工人壓力都非常大,正好憋著一口氣沒地方出,一看到這種挑撥“打工人”與“資本家”的言論,自然大呼在理。

事實上,這種邏輯真的在理嗎?
某些層面來講的確在理。
這些層面包括,僱傭合同,合作關係,契約約定。這些層面都有一個共性:
都是機械與理性的規則。
從勞動合同來看,員工和企業或者老闆,當然是完全平等相互自願的,誰也沒必要感恩誰。
從工作的契約精神來看,來去自由,幹什麼活拿什麼回報,自然也沒必要談感恩一說。

但是這些邏輯裡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是感恩這個詞,本身就是超越規則和合同之外的東西。
沒有哪個企業的合同會約定,員工必須要對企業感恩。

所謂的感恩,是內心層面的,感性領域的,道德維度的,價值觀範疇的事情。

它和謙虛,善良,包容,憐憫,同情,這些才是可比項。
用機械的冷冰冰的規則和合同關係,來反駁一個本來就不屬於這個範疇的東西,這叫偷換概念,指鹿說馬
另外,很多網友,包括“打工人”立場的,都支援員工可以感恩老闆。但在網紅的嘴裡,這變成了兩個群體之間的,必須要做的事情一樣。
再一次的偷換概念。
在一些特殊的,企業或者老闆,為員工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正向推動作用的情況下,大家才會認為,這裡的“打工人”可以對“資本家”感恩。前提和限定條件,全被有意忽略了。
這是蠢,也是壞。

回到問題本身,老闆和員工之間,到底要不要感恩?

如果你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心存善念的,懂得謙遜的,有一定的道德標準的人,那麼我相信你應該在“合同”之外,一定也會存有一顆感恩之心,無論你的角色是“資本家”,還是“打工人”。
網紅說,老闆員工兩者是平等的,就不需要感恩了嗎?感恩是否意味著會矮人一截?一方的付出,是為了另一方創造更大的價值反饋於己,就沒必要感恩了嗎?
讓我們先跳出老闆員工這樣的關係,從根本上審視一下如下這些我們都身在其中的關係:
師生之間,

朋友之間,

情人之間, 

夫妻之間,

父母子女之間
以上五大關係,從人權來講,哪個關係不是平等的關係?

以上五大關係,從本質來講,哪個關係不是“利益”互換的關係?

老師對學生的付出,不也是因為那是他工作的應盡職責嗎?對部分尖子生的額外付出,不也是因為期望學生取得成績自己臉上有光升職加薪嗎?
用上文的邏輯,所以我們還要感恩老師嗎?尊師重道的道德還要不要?

朋友之間的付出,更不用說。情人夫妻之間,亦是如此。
說說一般人都知道會感恩的父母的付出。

有人說,父母對子女的付出,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養兒防老”是最原始最悠久的父母養兒育女的回報。
現代社會,這種“防老”表現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比如是平時一句電話的問候,大病時能到醫院探望一眼,或者簡單的一個精神寄託。亦或是父母本身對孩子的一種“期望”,再或者,養育過程當中本身帶給父母的情緒價值,這些本質上都是“防老”。
父母對子女投入越多,越期待子女能按照他們所希望那樣“成才”。這種期望,以及真正達到目標後的巨大的內心慰藉,本身也是在為父母創造更大價值。

按前文的邏輯,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隱含著為父母創造更大價值的含義,那子女還需要感恩父母嗎?孝順的中華傳統美德還要不要?

所以你看,透過偷換概念,把本來就不屬於同一範疇的東西,生拉硬扯成“資本家”與“打工人”的對立。這是非常荒唐,拙劣,甚至卑鄙無恥的。

再者,
從來沒有人說,【每一個】打工人都應該感恩老闆。

也從來沒有人說,打工人【必須】按照約定感恩老闆。
人們想表達的,無非是在合同之外,在一些【特殊】的老闆員工關係裡,員工【可以】對老闆表達這份內心的善念,僅此而已。反過來老闆對員工,也一樣。
合同是冷的,規則是死的。機器的世界裡可以沒有情緒,沒有人情世故,沒有道德標準,也沒有公序良俗。
但很遺憾,我們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生而為人,我們有血有肉,我們有情有義,我們有愛有恨。
生而為人,我們懂驕傲,我們也知謙遜。我們求回報,我們也知感恩。我們講規則,我們也談道德。
規則和契約是社會執行的底線,但並不意味著在底線之上的一切,就可以稱之為”合理”和“應該”。
如若不是,我們還需要什麼真善美呢?我們還需要什麼精神追求呢?我們又需要什麼價值認同呢?
最後說一個很多人不愛聽但又是殘酷真相的事實:

“打工人”如果只知道把“資本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只會採取對立的立場看問題,那大機率即便在打工的道路上,也不會太順。

君不信,上面幫著“打工人”代言和出氣的網紅,自己不也是妥妥的“資本家”嗎?

如果你認為你和“資本家”天然是對立的,你又有什麼理由相信這位“資本家”是為了“打工人”的利益在搖旗吶喊呢?這些喊叫,到底為了誰的利益?
—-說正事分割線—-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2024年8月8日,它是我一個老友七哥的生日。
在這裡,我要祝七哥生日快樂!願新的一年,健康喜樂!
七哥是我早年在上海創業認識的創業夥伴,一開始也算得上是我的“員工”。我與他,也算是“資本家”與“打工人”的角色。很幸運,我們後面從這樣的關係,變成了好朋友。
老七陪我走過的日子,已經八年有餘。我們一起從懵懂青澀的二十幾歲,跨入了歲月有痕的三十而立。

回望當年,在我創業遭受不順時,是七哥為我遮風擋雨,護我周全。在我小有所成時,是七哥為我由衷高興,讓我戒驕戒躁。在我情感挫敗時,是七哥聽我一天到晚喋喋不休。
我至今記得,2016年那個冬天,我遇到一些不順。老七打著雨傘,陪我在夜雨走了很久很久的路。最後送到家門口還不放心,折返回去幫我買好第二天早餐麵包才一步三回頭地離去。

我不會忘記,我們決定放棄一起披星戴月撫養了一年的創業專案時,兩個男人在電話裡從泣不成聲到嚎啕大哭,最終還是七哥安慰我入睡的那個凌晨。
我自然也不會忘記,我靠著借唄維持生計的日子,七哥瞞著老婆把本要裝修房子的錢給我去拆東牆補西牆時的大方與勇敢(上海男人一般都比較怕老婆)。

我還不會忘記,在我像一條流浪野狗在上海四處飄蕩時,那個經常不回家陪老婆孩子而經常跟我一起,吃遍了某個商場B1層幾乎所有小吃的男人。
……
每一段有七哥的記憶,都溫柔如風。

今天,且讓我藉著這個文章,向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七哥,說一聲:
感謝七哥,感恩老七。祝你生日快樂!
請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本公眾號。由於微信系統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