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致良知呢?

點選藍色字

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資訊

王明陽的心學讓許多人著迷,尤其是其致良知的核心價值、理論讓許多人為之著迷。確實如果大家待它就如同如對待宗教那樣,總是以這個致良知為本、不去背離,那麼就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畢竟致良知所帶來的好處也是無窮無盡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來了一趟,因此也就值了。而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是人至關重要的、是其核心的利益所在,而知道良知並實踐良知也是實現這個價值的根本的、唯一的途徑。在這個世界上有良知的人都會這樣去做的,但問題是:一方面大家會在良知上有爭議,比如說在西方就說照它的那一套才能踐行良知(普世價值),而在東方也認為東方的一套才是。說實在的、何為良知?大家各有不同思想,大家的想法不同,但又要讓自己的一套想法一統天下,也因此就會讓彼此衝突不斷,東西方的對立、不同宗教和文明之間的衝突也讓人世間艱難。
確實良知作為後天人感知的是會因為人的思想的差異而各有不同,王明陽說的致良知就比較抽象和籠統的了,所以我們有必要統一一下我們的思想、良知的基本框架。為什麼要良知呢?因為存在非良知,而非良知會讓人的思想變成行為去破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破壞天人合一的境界,破壞世界一體化、破壞自然規律,也因此我們可見:規範我們的思想行為便可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的,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良知。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些呢?那麼我們就要看看是什麼破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天人合一的發展境界,並努力去消除它們,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達到了致良知的境界。

李宗吾說他的厚黑學就是踐行致良知的,看到了這,我想起了厚黑學其實就是從根本上破壞致良知的,為什麼呢?你想大家都學會了臉皮厚、心黑、膽子大,一味的只為自己的利益去損人利己,這根本就是破壞人與人、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的關係,也因此這就是良知的對立面。當然李先生是借它來諷刺厚黑學學的精的那些人的,李先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避免這種現象,把良知的對立面指出來讓大家去避免它們。但事實上如今的人們竟然忘卻李先生是諷刺以達到讓人致良知的目地的,而是一味地著重於厚黑學本身,這就不能不讓我們感到可怕:人竟然變成這樣了,大家不去學良知反而學厚黑學去了,也因此我們要反思致良知者為何如此稀少而厚黑學者何以這樣多的緣故?我們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夠讓人人致良知,否則只是說說致良知,而後讓人自己感悟,那就如同入憚一樣,這跟宗教與儒教要人改過自新是沒有多少的本質區別的。確實,時代發展至今,如今的這個世界被權力、資本左右著。人的心性如此,以至於一切要以人的自我為核心而不是以這個世界為核心,也因此人要讓這個世界供養自己,為了達到目的就去臉皮厚、心黑、膽子大、手段殘忍。他們把厚黑學學得很好,這樣致良知就被拋在一邊,也因此我認為要讓人人達到致良知的境界就需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讓大家不再陷入到學習良知的對立面厚黑學方面上去。而這不是教化所能解決的了的。
人為什麼要厚黑、自我中心呢?這離不開利益,對,利益才是最能夠教育人的,王陽明及所有科學教的人企圖讓人明白只有致良知才能夠讓利益最大化、最好,但事實上是利益讓人明白而不是你的教育讓人明白如何才達到利益最大化。由於從古至今的利益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又是通用的,這樣因為僧多粥少,所以大家自然就會打群架、互相爭鬥或者算計欺騙。叢林世界的秩序並沒有因為人會從森林中直立地走出來後而有任何的變化的,叢林法則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宰者,也因此你再致良知也沒有用的。大家這般的現實、都是為了利益而去爭搶,那麼你遵守道德、法律那就也把自己捆起來讓自己失利了,而別人破壞人與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卻得到利益,你說這個局勢你怎麼去改變?因此科學者相比於王陽明等宗教教化人的作風不同的是,科學教致力於發展生產力、讓利益極大豐富,馬克思是這個教派當中最徹底的一位,他主張科技發達到讓利益極大豐富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各取所需了,這樣人之間就不再有利益矛盾了。確實是利益的矛盾讓人與人,人與自然社會關係不和諧,讓人不致良知。但是生產力發達、利益豐富以後人之間就沒有利益矛盾嗎?人就不去破壞人與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係嗎?不是這樣的,以自我為中心慣了的人是貪心不足的,利益的豐富就讓他們更有機會去爭搶、算計、更加貪婪法國社會科學家阿隆就曾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並把它歸納為是進步當中的絕望現象:科學技術經濟的進步導致道德的墮落、文化的脫化、導致各個國家﹑各個階級、各個民族、各個社會集團、階層之間衝突的加劇。在美國工業文明最發達,然而其神經衰弱者、精神變態者、罪犯、社會渣滓數量日益增加。可見進步變成了自己的對立面。由此他得出無法補救、悲觀的結論:進步中的絕望。
這就讓我們看到了利益對於這個世界的絕對的主宰的地位,過去我們的利益受到了權力的控制,叢林世界橫行讓底層的兔子、狐狸、狗等很多很多。後來資本主導了人的利益,結果我們發現除了東邪外還有一個西毒,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而馬克思就想創造一套與資本主義完全相反的、基於人人的一套理論體系,但是根子依然擺脫不了權力去掌握控制,依然是由人掌握權力,其結果我們看到了還真的競爭不過資本,他的這一套確實陷入到了一個兩難的境界當中,由人掌權主導、讓人人平等,可這樣一來在本質上與過去的權力主宰社會就沒有什麼區別了,不這樣做,那資本主導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弊端也是讓我們受夠了。
對,前面已經給我們展示出來了:這些都是權力、資本、利益這些主要因素的作用,馬列主義的不接地氣的關鍵在於讓權力主導,而人又是權力的主導者,而這就無法超越精英制的,如果主導者不是人呢?是一個最大公無私的資訊系統了,由它主導,而人的利益的獲得只能憑藉自己的行為價值,而人的行為價值的判斷的標準是人與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即致良知,這樣的話,那麼人為了利益就會和致良知高度一致了,人一旦被匯入了致良知的軌道了,那麼致良知就能夠讓人受益匪淺。而心學者、科學學者,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可是混得很好的,知和行合一是一個良性的迴圈;現代科學、馬列主義者他們的成功也是得益於此。而我從根本上糾正了社會發展方向,讓舊社會的強大的慣性不在束縛大家這麼做了,這就更加讓致良知成為全民所為了,這樣就能夠讓大家都羽化成仙了
為防失聯及瀏覽更多好文,請關注公眾號

點選連結,我的文章推介:
打賞請識別下面二維碼,謝謝!
下面是網路美文集合:

以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機構所有,若有侵權請留言

廣告是公眾號的生存生態,請讀者們理解支援

 世界因分享而美麗,因共享而共贏 —
歡迎關注加群,共探網路空間共同體之“網際網路共產主義
共商 · 共建 · 共治 · 共贏
全世界網友聯合起來 我們是天下的主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