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桃殼
來源:胡桃手記
文章已獲授權
01
前天,電影《哪吒2:魔童鬧海》票房破100億;昨天,餃子登頂中國導演票房榜榜首;今天,《哪吒2》票房又突破110億。
自從《哪吒2》上映以來,電影口碑、票房號召力與日俱增,不斷重新整理一波又一波的紀錄,讓大眾為之欣喜和亢奮。
導演餃子,也被推到大眾視野的聚光燈下。
誰能想到,這位締造票房神話的導演,曾經啃老3年多,靠母親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度日。餃子的逆襲經歷,無疑是“長期主義”的最好證明。他和春節同樣爆火的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都用熱愛和堅持,取得了事業上的突破。
今天,在看一個30秒的短影片都需要“倍速”的時代,長期主義,被廣泛提及和推崇,似乎成了一種“成功”的代名詞。
但是,很多人對“長期主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他們認為:長期主義=成功。這種理解讓他們陷入“無腦堅持”的圈子,他們不加思考地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卻忽略了本身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堅持的價值”。
很多文章也在用“長期主義”讚美餃子的成功。我們要意識到,如果沒有對長期主義的正確理解,我們就容易被“沒有捷徑,只有死磕”的熱血引發狂熱,鑽入到偏執的牛角尖。
結合餃子的經歷,今天,我們來談談真正的“長期主義”。
02
長期主義≠成功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對,也不對,需要辯證地來看,我們要認識到:長期主義並不是成功的原因,而是結果。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和目標,正確地把握事情的趨勢和邏輯,堅持,才有成功的可能。
餃子在大學主修藥學專業,但是他對動畫的熱愛從未熄滅,在繁重的課程之外,利用課餘時間,自學動畫製作技術,不斷嘗試創作。後來一系列的工作經歷,也都展現了他的動畫天賦。
在《哪吒》中我們也看到:餃子把這份熱愛發揮到了極致,生動的劇情、豐富的細節,給了我們極大的視覺衝擊。
因為他的熱愛有價值,長期主義自然而然就收穫了成功。
所以說,堅持長期主義的前提,是要有熱愛的事業和人生目標,並且打心底的相信它。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短期利益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那麼,你所熱愛和想去堅守的事情,是什麼呢?
03
長期主義≠無視現實
餃子在採訪中說,他從廣告公司辭職後,3年多時間沒有工作,宅在家中,依靠母親的退休金生活。
成立公司後,沒有收入,“活下去”成了首要目標。餃子開始接外包,比如給兒童科普片畫插畫,每張30元;替遊戲公司做特效,日夜顛倒趕工;甚至連500元的婚慶影片剪輯都欣然接受。
你看,他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包容支援和物質的保障,做好了這些,剩下的時間才是為了理想的堅守和努力。
所以,長期主義,不是理想主義,更不是機會主義,而是需要實打實的物質的保障和支援。否則,等到生存都出現了問題,再好的熱愛和堅持,也得為現實生活所低頭。
然而,很多人把“長期主義”當做逃避現實的藉口。
明明一份工作已經沒有了職位提升、薪資上漲的空間,行業也處於衰退期,還躲在“舒適區”,當做把頭埋在沙漠裡的鴕鳥,幻想“只要我熬的久,就能迎來晉升的機會”,但現實是公司不會給你機會、市場不會給你機會、行業也不會給你機會。你輸掉的,只有自己的時間。
明明創業的生意模式已經註定失敗,卻不肯承認,還安慰自己“不計較一時得失”,直到賠光了所有本錢。
所以,我們堅持長期主義,也要兼顧到短期利益,實現兩者的平衡。當我們鼓勵自己堅持“長期主義”時,也要想到,如何安頓好自己的家庭、留出一些資金照顧好短期的生活。
04
長期主義≠固執
很多人一提到“長期主義”,於是頭腦發熱,和“堅持”和“固執”混為一談。在餃子的採訪中我們發現:
在長期主義者的實踐中,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樣重要。
比如,2008年,16分鐘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橫掃30多個國際獎項。一系列的抽象隱喻,先鋒藝術、內涵深刻,足夠經典,但太小眾。
後來,2019年、2025年兩部《哪吒》動畫電影上映,商業化的表達語境、反覆打磨的電影細節,引發了大眾對國漫的狂歡,他在藝術追求與大眾審美間找到了平衡。


從《打,打個大西瓜》到《哪吒》,餃子在對電影的熱愛的堅守中,實現了專業和技術的動態進化。
同時,在團隊方面,他也實現了從單打獨鬥到工業化流程的進化。
在《打,打個大西瓜》中,他一個人完成劇本、剪輯和製作。而《哪吒2》,參與制作的團隊人數從《哪吒1》的1600多人提升到4000多名動畫人、138家公司協作完成。
這說明,長期主義需要強大的系統思維。只有讓自己的系統思維與時代的系統相容,才能更高效、準確地處理問題,才能保持更強的競爭力。
據說,《哪吒2》總共做了1900多個特效鏡頭、一萬多個特效元素。
死磕精神,是長期主義的魅力。所以,我們為餃子的“死磕精神”所折服的同時,也要避免陷入“固執”的誤區,忽視對外部環境持續進化的關注。我們要意識到:
長期主義的真相,不是堅持、不是固執,而是持續精進和成長。
05
長期主義≠萬事俱備
餃子在採訪中坦言,在《哪吒2》的製作過程中一直揹負著巨大的壓力,遇到問題後,很多潛力都是被逼出來的。
他提到一個觀點:出來混,重要的是什麼,首先是出來。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黑神話悟空》的製作人馮驥,他說: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這和今年大火的熱梗,“幹中學”,何其相似。
長期主義者,都是“幹中學、學中幹”,他們既有夢想,也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懂得把遙遠的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可以實現的小目標。

在《哪吒2》中,有一個鐵鎖鏈的鏡頭是電影的重頭戲,成千上萬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煉獄,每個人身上都纏一條鎖鏈,交戰時鎖鏈隨之甩動,不僅要亂中有序,還要具有搖曳的美感。
餃子說,當拿到劇本後,“分鏡師是蒙的,特效也是懵的,不知道該怎麼樣入手”。後來,僅僅這一個元素,從開始製作到最終透過,用時就達一年。
所以,長期主義,從來就沒有萬事俱備,馬上就能看到結果。而是靠的一種“渾不怕、敢試錯”的精神、一種懂得“延遲滿足”的狀態,一種“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膽量。
06
說這麼多,其實不是唱衰長期主義。
相反,我無比敬佩:願意在一個行業沉下心來,頂著質疑,潛心多年打磨出一件作品或者一番業績的人來。
只是,長期主義,不是一個人的一腔熱血。它的背後,是理性和感性的綜合考量。想談長期主義,需要長期主義的資本。一個沒有長期主義資本的人,註定只會拿“長期主義”當做自我感動的麻藥、當做逃避現實的藉口和理由。
餃子與《哪吒2》的爆火,讓我們看到:
真正的長期主義,不是熱血的嘶吼,而是清醒地把人生押注在“大機率正確”的方向上;不是苦熬時間的幻覺,而是在熱愛與現實的碰撞中,找到可持續的創造模式。

在這個5分鐘讀完一部《百年孤獨》、在短影片蠶注意志力的時代,我們單獨的個體,或許更需要長期主義的堅守:
構建精神的結界,對抗演算法的暴政。
07
或許這就是餃子和《哪吒2》帶來的最深刻的啟示:把人生視為“動畫長鏡頭”而非短影片,所有奇蹟,都藏在“再堅持一幀”的堅守裡。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