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位諮詢: [email protected]
原創文章No.2421
自去年8月麻州交通局(MBTA)上線無接觸支付系統以來,綠線(Green Line)尤其是B支線的逃票現象激增,引發廣泛關注。
原本旨在提升通勤效率、鼓勵便捷乘車的新系統,如今卻在某些地面站點變成了“刷不刷都能上”的現象區。

在波士頓大學附近的地鐵站,記者觀察到在BU East至Packard's Corner等開放式站臺的地鐵到站後,乘客們普遍透過中後門直接登車。由於地面車站臺缺乏閘機,儘管每節車廂內都安裝了讀卡器但幾乎無人刷卡或支付。
資料顯示,非閘機車站的乘客比例從新系統啟用前的42-46%飆升至56.5%。交通政策專家特倫斯·里根(Terrance Regan)指出:"當付費乘客看到他人逃票的行為時,系統公信力就會崩塌。"

不少學生也坦言:“從週一到週五,大家都習慣性地逃票,而且並沒有逃票的緊迫感”。更有專家指出,系統中的“自覺性支付”模式正在動搖乘客對公平制度的信任。
MBTA總經理菲利普·英(Phil Eng)也承認,為提升效率推行的全門登車(all-door boarding)政策可能適得其反,逃票帶來的財政損失也不容小覷。

MBTA估算,每年因逃票損失達2500萬至3000萬美元,這筆資金原本可用來提升班次與維修裝置。
同樣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波士頓大學和波士頓學院(BC)有為學生提供11%折扣的學期通票(約80美元/月),但波士頓大學的學期通票銷量從20年前的5000餘張暴跌至不足900張。多數學生更傾向使用校內免費巴士或直接逃票乘地鐵。

雖然MBTA在2024年10月組建了時薪45美元的"票務稽查隊"(Fare Engagement Team),但6個月來未開出任何罰單,這也令外界質疑執法是否形同虛設。
目前該團隊僅配備16人,主要靠口頭勸導、向乘客宣傳支付規則、協助使用系統為主。計劃之後可能透過配備平板裝置來核實乘客是否支付車費,但專家建議直接在站臺兩端設定查驗點更為有效。

這場逃票風波暴露出公共交通現代化轉型中的管理難題。隨著稽查力度加強,麻州通勤者將面臨更嚴格的票務檢查,而MBTA如何在服務便利與收入保障間取得平衡,將成為影響整個麻州交通系統的關鍵課題。
Ref:https://www.nbcboston.com/investigations/after-mbta-implements-new-payment-system-rampant-fare-evasion-on-green-line/3707620/
撰稿:M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