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朋朋 編輯 | 範志輝
“非科班的BZ1比誰都Busy。” 奇大音樂CEO許環良曾在推薦語中如此調侃BZ1。
作為原創新人組合,BZ1忙著參加流行新勢力創作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爆款歌曲《是我想要的》;他們還忙著參加音綜,為黃子弘凡創作了《真的離不開你》,登上短影片熱榜;他們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場Livehouse演出、參加多場音樂節、釋出兩張專輯和一張EP……
所以,當他們站在2024TME騰訊音樂人新秀舞臺上時,還是新人的他們的舞臺表現非常成熟。許環良推薦語中的後半句也變得具象化:“他們不會是唯一,但一定是肩負傳承與引領華語流行音樂走向下一個週期的先鋒之一。”
BZ1正是騰訊音樂人中年輕創作力量的縮影,在虛位以待的舞臺上,光速成長,成就主場。
年輕音樂人,需要被看到
“回春丹樂隊在認識我之前,他們從來沒有出過廣西,每人為了玩樂隊借信用卡買吉他,每人身上揹著幾萬的債。他們在一個五線城市,平均工資水平2500,透過工作怎麼還這個錢?怎麼去買單他們的熱愛?”
在2024TME騰訊音樂人年終分享會上,瓦茲妙贊創始人、池沼Chizhao廠牌掌門杜文清顯得十分激動。切實體驗過年輕樂隊的從零起步,其中的艱辛不言自明。

如當年回春丹樂隊一樣,年輕音樂人面臨著最為普遍的困境:有才華與激情,但在音樂道路的起始階段舉步維艱,合作機會稀缺;市場變化太快,讓他們無法有針對性地打磨作品;新歌數量指數級攀升,宣傳資源不足讓他們的作品難以被大眾發現;年輕音樂人難以找到青睞自己的舞臺,再加上抗風險能力弱,只能看著自己的熱血和作品被熄滅。
總而言之,年輕音樂人的音樂生涯缺少一位“領路人”。
而過去七年間,騰訊音樂人一直希望成為年輕音樂人的“領路人”,致力於解決國內音樂人的痛點。
在即將過去的2024年,騰訊音樂人聯合TME音樂學堂舉辦了10餘場創作營,邀請TalentUnion聯合創始人陳牧荻、製作人陳偉倫等行業前輩幫助年輕人打磨作品,為年輕音樂人走向更大的舞臺夯實“基本盤”。

今年,騰訊音樂人與製作人陳偉倫合作了TME音樂學堂的製作人進階UP計劃,除了為年輕音樂人帶來了12周的陪伴式課程之外,陳偉倫直接為年輕音樂人帶來了“實戰舞臺”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跨年音樂製作、音綜製作以及演唱會的製作,支撐他們在音樂道路上穩步邁進。
線上下,騰訊音樂人以“不凡現場”和“當燃好聽”兩大演出IP 為支點,構建起音樂人的舞臺矩陣。在今年,不凡現場集結了60餘位城市主理人,推出了200多場線下演出,覆蓋超580組音樂人;當燃好聽則以城市商圈為據點,帶動120多組音樂人,落地全國40餘個商圈,拓展年輕人面相觀眾、找尋受眾的演出機會。

此外,以現場演出為依託,騰訊音樂人也加碼周邊設計、製作、銷售等舉措,為年輕音樂人開闢了多元的增收渠道。
當然,一個真正能促成價值迴圈的音樂人扶持體系,需要廣泛地借力行業夥伴的力量,音樂行業才會有更多有才華的新人湧到臺前。

聯動廠牌+場地,
音樂人扶持「在現場」
整個2024年,騰訊音樂人見證了年輕創作力量的崛起。
剛剛釋出的《2024騰訊音樂人年度報告》顯示,如今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上已經匯聚近60萬組音樂人,其中00後創作者超 17.6 萬,女性音樂人超19.2萬,少數民族音樂人數量更是較成立之初激增12.5倍,這些音樂人的生活軌跡遍佈全國366個城市。

“年輕音樂人走進自己熱愛的行業,我們要確保他們在熱愛的行業中活下去、活得好,讓每一個人都天生我才必有用。”正如街聲總裁賈敏恕所說,讓差異化的音樂人走向市場,真正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應當是每一個熱愛音樂行業的人所需要前進的方向。
對此,騰訊音樂人也將在2025年持續升級扶持體系,致力於服務年輕人走上舞臺的每一步,持續陪伴音樂人成長。
延續今年的成功經驗,騰訊音樂人將繼續攜手TME音樂學堂,開展創作營聯運專案,建起音樂人邁上舞臺的第一級臺階。

新的一年,騰訊音樂人還將上線百萬金曲計劃。對於年輕音樂人的優質作品,不僅可以在站內獲得專屬推廣流量,還可以獲得站外最高10萬元的推廣基金,助力歌曲完成從冷啟到破圈。同時,騰訊音樂人加碼商業化扶持和藝人推廣,從破圈到收穫個人舞臺上的壓軸金曲。
更為重要的是,騰訊音樂人持續以演出扶持作為核心,致力於將不同量級和規模的舞臺,打造成音樂人成長的路標。從騰訊音樂人2025年的戰略來看,演出扶持的規劃有兩大最顯著的特徵,一是長效性,二是針對性。
從長效性來看,一方面,騰訊音樂人加強“基建”,將建立完善的演出SOP流程,同時在QQ音樂增設了演出許願專區,讓年輕音樂人演出的供求無縫對接;另一方面,騰訊音樂人與50位城市主理人攜手,以打造近500場新人演出舞臺為目標,力求音樂舞臺全年無休,為音樂人持續而穩定地輸出演出機會。

從針對性而言,騰訊音樂人將針對音樂人的成長階段和個人風格,匹配最有利於音樂人成長與發展的舞臺。
據悉,騰訊音樂人將升級新勢力計劃,與街聲、池沼、地下8英里等知名廠牌展開深度合作,藉助廠牌及主理人們的豐富經驗、獨特審美與多元資源,共同挖掘新人,也為音樂人的成長注入動力,實現音樂道路上每一步都算數。
以騰訊音樂人與池沼廠牌打造的“池沼會不凡”主題賽事為例,賽事聚焦在樂隊這一垂類,將在全國10座城市發起近30場線下競演舞臺,並由回春丹、沉舟和犬儒等樂隊為年輕音樂人提供支援和提攜。

從賽事中突圍的冠軍樂隊,騰訊音樂人不僅會為樂隊定製專輯和單曲,還會將他們連結到音樂節、熱門綜藝等大型舞臺,感受到腳下有路、耳邊有風。
正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執行董事長彭迦信所說:“扶持音樂人是TME長期堅持的一件事情。”不難發現,騰訊音樂人扶持計劃的核心正在於建立起分階段、多層次的舞臺匹配機制,能夠為每一位音樂人提供最適合他們成長與發展的舞臺機會,真正地實現從“流量扶持”到“優秀音樂人IP自帶流量”的迭代。

結語
音樂人扶持,需要在場。
音樂人需要在場,演繹作品、吸引受眾;觀眾需要在場,塑造樂壇下一個趨勢;平臺需要在場,針對痛點,有的放矢地助力成長;行業需要在場,攜手才有合力,讓樂壇有持續的活力。
過去七年裡,騰訊音樂人的扶持體系始終在場,在創作、宣發、演出、商業化等維度做得更深、更廣,涵蓋了音樂人的整個職業發展週期。正因如此,音樂人在音樂之路上才有能力、有空間、有時間,來進行長期的積累與沉澱,在堅實的基礎上不斷成長。
畢竟,只有保證年輕音樂人能夠長期在場,他們才有機會創造主場。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認為,如何才能讓新血音樂人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