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老公首發聲字裡行間滿是悲痛與對大S的愛…面對離世如何好好說再見?

具俊曄寫給愛妻大S的告別文
知名藝人大S徐熙媛2日因病驟逝,家屬的身心狀況尤引發外界關心。
大S老公具俊曄沉默多日,昨(6)日晚間首發聲,在IG上PO出全黑圖,以中、韓文兩版告別信,與摯愛老婆說再見,其中也向關心此事的大眾,親述自己的心情與想法:
首先,為了哀悼熙媛的大家,表達我真心的謝意。目前我在經歷無法語言形容的悲傷和痛苦,這是超越所想像中的斷腸似的時間來比喻,我沒力氣說什麼,也不想說⋯⋯
(中譯:如今,我正承受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悲傷與痛苦,感覺五臟六腑都像被撕裂一般。我沒有任何說話的力氣,也不想開口。
文末,具俊曄表露:
我跟熙媛在一起的時間沒辦法以世界上任何東西來代替珍貴又價值的禮物
我要保護熙媛最愛的那全部這就是我最後該做的事情
再次深深的感謝哀悼我們熙媛的每一位
熙媛永遠的愛俊俊敬上
由具俊曄公開發表的全文,字裡行間充滿巨大悲痛與對大S的愛。兩人兜兜轉轉20年、再次相愛相守,幸福時光卻如此短暫,令許多人跟著淚目與不捨。
  • 貼文PO出「全黑圖」,具俊曄以中、韓文兩版告別信(圖)
如同本篇新聞一開頭,一位姐妹所表達的,親人(摯愛)驟逝是世間最大的失落與痛楚之一,她自己經歷過、哭過也痛過,因而對於當中的新聞人物特別感同身受

寫給「面臨親人驟逝的你」 心理調適四個建議
身旁的親友驟逝,尤其是毫無預兆的死亡,像意外、他殺、自殺、災難或戰爭,會比自然因素的死亡,更令人難以接受。
如果你也正面臨親友驟逝,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汪家伊諮商心理師所撰寫的「淺談親友驟逝的心理調適」專文,提到4個建議
1.關照感受:接納感受,越能夠處理與面對
面對親友驟世,多數人在第一時間容易感到麻木、迴避面對感受,或困擾於難以掌控的哀傷侵襲。然而,恐懼、擔憂、害怕、內疚、羞愧、憤怒與哀傷,與慈悲、感恩、愛、喜悅以及希望相似,都是一種訊息的傳遞,告訴個人此刻的狀態為何,從而領人找回與自身的連結
關照自身感受,也嘗試讓自己慢慢的體會,感受想要傳遞的訊號。當我們越能夠接納感受,便越能夠處理與面對,而不是被感受所掌控。
2.穩定連結:也給自己時間去接受他人關懷與支援
「我會不會造成別人的負擔?」、「沒有人可以理解我經歷過什麼!」、「別人老是聽我說的事情,一定會感到很厭煩」⋯⋯
向家人、朋友、長輩、同事尋求安慰時,你可能會有所擔憂、並感到不自在。沒關係!接受自己有時想獨處,也給自己時間去接受他人的關懷與支援。
若實在無法與人互動,也可尋找相關書籍閱讀,或走出戶外,感受大自然。漸漸,你將會看見,衝擊性失落事件並非生命常態,生活世界的安定與規律仍有跡可循。
3.面對失落:建立屬於自己的哀悼空間
無論是用文字、照片或是活動,可以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哀悼空間,為自己創造一些儀式性行為,讓自己能好好釋放對逝者的思念、傾訴、情感與敬意,延續與逝者的連結
情感不會因死亡而消磨殆盡,乃會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存在,支撐著留下的人。
4.自我賦能:一點一滴重新找回自身能量的積累
沉浸在失落與哀傷中令人疲倦又無力,但生活不會一直是這樣,無論是起床時感受到些許不同、或願意談論自身狀態,還是能重新感受生活中一絲安定與平靜,嘗試看見自己的進步,就算微小,一點一滴的進展,都是幫助重新找回自身能量的積累。
再度擁抱生命、擁抱關係、擁抱愛,這同時是悲傷要教會人的課題。
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8)
做一個「三不」的溫柔陪伴者
傾聽代替善意的慰藉,理解並給予尊重的空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悲慟,多數人都會感到惶惶不安,下意識地想隔絕沉重的感受,此時,說出的慰藉如:「別想太多」、「不要難過」、「要看開一點,早點放下」,聽在面臨喪慟的人耳中,恐會猶如一種壓迫,好像自己必須要快速丟掉自身感受,忘掉沉重事情,才是「好」的。
然,每個人面對親友驟逝經驗都是「獨特」的,實難以用時間來量化復原程度,旁人亦難以完全體會。
我們可以在自己能承受的限度內,做一個溫柔的陪伴者不批判、不建議、不催趕他們從傷痛中走出,不讓過多語言掩蓋掉沉重傷悲。
傾聽

他們對逝者的思念、渴望、憤怒、自責、愧疚與罪惡,給予他們可以哀悼的空間,能夠且願意聽著,就是對其最大的支援與理解。

愛會留下
允許自己思念,也容許時間轉化哀傷的表現
哀傷、思念、渴求都是一種愛的表達,即使摯愛之人不在了,我們仍能保持對他的情感,只是展現形式不同。
允許自己思念,也允許時間轉化哀傷的表現,這些深刻又鮮明的感受,都是一個人曾在彼此生命交會的證據。
失去至親是一種極大的痛苦,從教會信仰的角度來看,主的話語能提供安慰和力量。主應許:我們雖然經歷死蔭谷,也不怕遭害,因祂與我們同在。(詩23:4)
療愈之旅,重建生命的七個信仰角度建議
在主的同在與應許中,我們可以有七個選擇

1.接受悲傷,允許自己哭泣
2.向上主傾述悲傷、傾心吐意,尋求安慰
3.轉向主的話語,在祂的應許中尋找力量
4.尋求信仰團體或信任者的支援
5.用愛與感恩紀念親人
6.讓主的愛轉化你的悲傷

7.緊抓住天國的盼望

長按上圖  進入讚賞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我們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