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畝核桃林為何15年不掛果

雨後樹上結的青核桃。視覺中國供圖。
314畝核桃林曾經承載著他們創業致富的期望。
作者 | 李雅娟
15年前,貴州省習水縣人羅安利返鄉和兄弟種了一大片核桃林,至今沒見到這些樹上結核桃。
2010年,羅家兄弟創辦的合作社先後與村委會、習水縣林業局簽訂承包合同,村委會、縣林業局提供核桃種苗,他們負責按照規定種植養護。通常,核桃嫁接苗3年掛果,但羅家兄弟發現,這些核桃樹枝繁葉茂,就是不掛果。
314畝核桃林曾經承載著他們創業致富的期望。從2015年起,他們到處討說法,甚至起訴。然而,多年過去了,卻依然沒有得到賠償。
曾經的返鄉創業致富夢
2010年,43歲的習水人羅安利聽說家鄉要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核桃樹3年掛果,一斤能賣20多元。羅安利在外打工多年,考慮到父母年事已高,他想在家門口致富,便決定回鄉。
那年,羅家四兄弟發起成立了“習水縣利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利文合作社”),陸續有100多名社員加入。羅安利在廣東看到過很多農民合作社,希望透過成立合作社把核桃產業做大,也帶動老百姓致富。
2010年1月22日,四弟羅安文與尚華村村委會簽訂“尚華村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承包協議”,承包了52畝流轉土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這份承包協議上看到,其中約定,“乙方(即羅安文一方——記者注)只要按照甲方技術要求進行管理……甲方(即尚華村委會——記者注)保證3年開始實花結果,如達到以上要求和標準,3年後不實花結果,經質監部門鑑定屬偽劣果苗,所造成的損失由甲方負責追賠”。
羅安利記得,與尚華村村委會簽訂合同種下52畝核桃樹之後,習水縣林業局也找到他們,希望擴大核桃種植規模。
當時,習水縣面臨退耕還林的任務,當地林業部門制定了《習水縣2011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經果林實施方案》。記者從這份方案中看到,該縣計劃2011年營造經果林4600畝,其中核桃2914畝。習水縣林業部門選了“雲新核桃”這一品種,還特地作了說明,“雲新核桃適應性強,高產優質……豐產,適應性廣,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品種。核桃替代品種為香玲、中林5號”。
該方案中還提到,“核桃第五年進入盛果期,畝產一般150-200kg”;此外,“核桃在習水境內都有較長栽培歷史,能適應專案區氣候環境,透過加強經營管理,能保證其穩產高產”。
2011年12月26日,利文合作社與習水縣林業局正式簽訂“習水縣2011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經果林造林承包合同書”,這份合同一年一簽,其中約定:核桃樹苗由林業局提供,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為合格。利文合作社要將核桃種植規模擴大到314畝。
記者在一份落款時間為2012年6月17日的驗收單上看到,“經檢查驗收,馬臨尚華村核桃經果林造林合格面積314畝,苗木成活率88%”。上面蓋有利文合作社和習水縣馬臨工業經濟區林業站的公章。
利文合作社成立一兩年後,四弟羅安文無力繼續投資,退出合作社。老三羅安能當時在貴陽一所煤礦當礦長,他被核桃林的經濟前景吸引,決定辭職回鄉。
那時,羅安利等人沉浸在種核桃致富的期望中。他們找村民流轉土地、籤合同、擴大經營,還註冊了商標和新公司,打算做核桃深加工,到處學習農業合作社的經營經驗。2014年,利文合作社獲得“農業產業化經營縣級龍頭企業”稱號。同年,羅安利還計劃到附近的東皇鎮投資建設核桃產業深加工專案。
核桃樹枝繁葉茂,就是不掛果
第一批核桃樹種下四五年後,羅家兄弟漸漸意識到不太對勁:核桃樹雖說第三年掛果,但在這之前就會零星掛果。而他們看到,這些核桃樹枝繁葉茂,但是幾乎不掛果。等到第三年,核桃樹依然沒有掛果,羅家兄弟打算再等一兩年看看。羅安利從外地找來農技人員,對方告訴他果樹是假的,他將信將疑。
直到2015年,羅家兄弟終於確定這些核桃樹不對勁。羅安利向習水縣林業局打了緊急報告,希望給個說法。
其實從第三年起,他們就已經無力支付土地流轉費用。村民拿不到錢,又看不到核桃掛果,有人開始砍樹。羅安利再次打了緊急報告。但據他回憶,當時林業局並未理睬。
尚華村委會提供的核桃苗來自馬臨工業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後更名為馬臨街道辦)。2017年,馬臨街道辦回覆,根據實地調查,現核桃果樹高約5-6米,直徑40-50釐米,果樹間隔適中,果樹長勢正常,但未掛果。街道辦認為應由果苗銷售方賠償損失,並建議對核桃樹技術嫁接。但羅安利已經無力承擔嫁接費用。
這些不掛果的核桃苗有一部分來自尚華村村委會。遭受損失的不止羅家兄弟。
羅安利告訴記者,凡是種村委會提供的核桃苗的,都沒掛果。尚華村村支書王紹林記得,當時他和幾個人也種了100多畝核桃林,同樣沒掛果,後來改種莊稼了。
前幾年,羅安利的兒子從市場上買來一些核桃樹苗種在附近,第二年就開始零星掛果。
為打官司,幾兄弟已負債累累
2020年年底,向馬臨街道辦出售核桃苗的銷售公司負責人趙幫權,以“銷售偽劣種子罪”被習水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2024年,遵義市中院二審判決尚華村村委會賠償利文合作社經濟損失40萬餘元。
尚華村村委會不服,向貴州省高院提出再審申請。今年2月底,再審申請被駁回。但利文合作社尚未收到賠償。村支書王紹林說,目前村裡還負債一兩百萬元,無力支付判決的40多萬元賠償。
王紹林覺得讓村裡賠錢沒道理:“這筆款應該蓬安公司(即向馬臨街道辦出售核桃苗的四川省蓬安縣清香核桃合作社——記者注)來賠償,不該我們來賠償。別人把苗拉來,村頭(當地方言,即“村裡”——記者注)把苗發給群眾。現在判給村頭(賠償),你認為這個合不合理?”
3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馬臨街道辦。馬臨街道辦主任劉品剛調任到這一崗位不久,他表示,正在請法律顧問對當年供應苗木的四川省蓬安縣清香核桃專業合作社開展追償;同時正在協調資金,幫助尚華村村委會對利文合作社予以賠償。劉品還提到,近期習水縣委、縣政府已經開了專題排程會來解決這件事。
有200多畝不掛果的核桃苗,來自習水縣林業局。利文合作社另案起訴了習水縣林業局。
2022年12月底,習水縣人民法院一審重審,判決習水縣林業局賠償利文合作社各項損失約63萬元。羅安利等人則認為,法院判決的63萬元賠償跟他們的損失數額300餘萬元相去甚遠,於是提起上訴。
2023年5月,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重審,裁定駁回利文合作社的上訴請求。裁定書上顯示:“核桃苗木種植多年,長勢良好,但並不掛果,經鑑定機構鑑定案涉核桃苗為假種子,即本案涉嫌違法犯罪……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羅安利等人告訴記者,材料移送至公安機關後,至今仍無下文。
3月26日下午,在習水縣林業局,記者詢問縣林業局是否向當年出售核桃苗的習水縣森竹園苗圃有限公司追究責任。縣林業局副局長王林波告訴記者,此事要等待法院判決。
羅安利家的後山上還種著一大片核桃林。羅家兄弟說,他們不知如何處理——重新嫁接,沒錢做,也不知道重新嫁接後會不會結果;如果砍伐,還要給村民賠償一大筆錢。
王林波表示,他們願意積極解決這一問題。現有的核桃林,如果利文合作社有意願繼續做,他們願意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援;如果想改種其他經濟效益更好的經果林,或者發展林下種植,縣林業局也願意幫助爭取扶持資金、提供技術等。
這些年間,核桃價格從20多元一斤跌到現在的幾元一斤。羅安能表示,為了打官司,幾兄弟已經負債累累。此外,利文合作社已經多年拖欠村民流轉土地的費用,社員也一直沒拿到分紅,村民對他們的信任不復從前。他想盡快拿到賠償款。
為了投資核桃林,羅安能賣掉了車和房,如今住在安置房裡。為了維持生計,他四處打工,做過房地產中介、當過保安。偶爾他也會翻看當年煤礦礦長的聘書。
– END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