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德歲薦書:我們為什麼要了解生物大滅絕?

圖源:Pixabay
導讀:
“如果我們有機會拯救一個物種,使之免於滅絕的厄運,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了解滅絕本身。
苗德歲 | 撰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莎翁名劇《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王子的獨白,膾炙人口並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也討論了生與死的命題,並指出:人一生下來就預示著要死,生的過程就是死的過程……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也絕不會正確地面對活著。
其實,生物界的物種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如“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這個系列的作者本·加羅德指出的那樣:“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開始,就有了滅絕,假以足夠的時日,所有物種都會滅絕殆盡。”
然而,在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居維葉之前,人們是無法接受生物竟會滅絕這一事實的。連達·芬奇這樣的學者都認為,化石是現代生物的遺體。而當布封指出化石所代表的生物形態現在已不復存在時,簡直就是捅了馬蜂窩!不僅是教會,連其他一些研究化石的學者也不敢相信,創世主豈能讓他所創造的完美生物隨隨便便地就銷聲匿跡了?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當時的學者們還把在義大利發現的猛獁象化石歸為漢尼拔入侵羅馬時從非洲帶來的大象遺體。他們認為,猛獁象一定還生活在地球上某個人跡罕至的角落裡,有待探險家們去發現呢。18世紀末,儘管居維葉是堅定的“物種不變論”者,但是他透過象化石的解剖學研究,誠實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猛獁象化石不屬於任何一種現生象類;不僅現生的非洲象和亞洲象是兩個不同的物種,而且歐洲和西伯利亞的猛獁象也不屬於現生象類的任何一個物種,而是屬於業已滅絕的化石物種。這一發現堪稱居維葉一生中最具革命性的科學貢獻——它使人們逐步接受了生物滅絕這一事實。
後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指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可以用一株大樹(即“生命之樹”)來表示:綠色生芽的小枝代表現存的物種,而往年生出的枝條以及枯萎、折落的枝葉則代表先後滅絕的物種。可惜,這些滅絕的物種的化石,在達爾文時代極少被發現,因而也成為令他頗為頭痛的問題之一。但是,他根據生物演化論確信,已滅絕了的生物物種總數大大超過了現生物種的總數。
經過達爾文以來數代古生物學家的努力,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許許多多滅絕生物的化石物種,證實了達爾文的預見的正確性。此外,現代演化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開啟了我們認識生物多樣性之旅。根據現在科學家初步的估計顯示:目前存在於地球上的繽紛多姿的生物多樣性,在地球歷史上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已經滅絕了的生物物種總數可能佔據整個生物多樣性在時間與空間上分佈的99%!
換句話說,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物種,99%以上都已經滅絕了!正如本系列《利索維斯獸》一冊開頭的引語所說:“滅絕是規律,存活是意外。”正因如此,本·加羅德寫道:“就滅絕而言……它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它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程度發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助推了演化。” 
在如此眾多的化石物種裡,作者頗具匠心地選取了八個代表物種。它們分別代表了動物界的一些主要類群,又分佈在地球歷史(暨生物演化史)上的各個重要階段,尤其是它們代表了五次(以及可能成為第六或第七次)大滅絕中喪生的物種,同時又都是大名鼎鼎的“明星”化石(除了海南長臂猿之外)。透過這八個物種,作者不但介紹了它們的形態、分類、生態、行為,以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佈等,而且介紹了造成五次大滅絕的可能的原因,以及這些大滅絕事件對生物演化的影響。事實上,大滅絕雖然致使當時全球的生物多樣性驟減,但又為其後新的生物類群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空間與契機,因而對整個生命演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成為波瀾壯闊的生命演化大戲中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精彩章節。
最後,我必須指出,作者選擇“海南長臂猿”作為本系列最後一冊的主角是頗有深意的。作為一位靈長類研究專家和保育生物學家,本·加羅德在該系列的引言裡,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表達他撰寫這套書的目的:
“如果我們有機會拯救一個物種,使之免於滅絕的厄運,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了解滅絕本身。什麼是滅絕?是什麼導致了滅絕?當許多物種突然滅絕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要把滅絕作為一個生物學過程來探索,並探討為什麼它有時對於演化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又是自然界裡最具破壞性的力量。讓我們仔細地觀察它,剖析它。” 
事實上,作者表面上雖然在寫物種的消亡,但實則是充滿慈悲情懷地談論野生生物以至於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護。儘管生物大滅絕是生物演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以此來作為我們人類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遁詞!正如他在《海南長臂猿》一書結尾所寫的:
那麼,地球上的生物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呢?我不知道,我們沒有人知道。我只確信現在這個自然世界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而且這個威脅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嚴重。接下來的若干年將會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地球生命的未來就在我們手裡。如果你為有這麼多棲息地被破壞而擔憂,為有那麼多物種瀕臨滅絕而擔憂,那麼記住,在這個星球的整個生命史上,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那麼多人為這些棲息地和物種的生存而奮鬥。而你,就是其中一員。
讀到這裡,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讀者會不因此而動容!竊以為,這就是這套叢書的“核心內容”(take-home message)。為此,我向這套書的作者、譯者和編輯致敬——感謝你們為中國的小讀者們做了一套他們讀來欲罷不能的、有意義的好書!

作者簡介:
苗德歲,古生物學家,《物種起源》權威譯者,科普作家,首位獲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羅美爾獎的亞洲學者,擁有地質學與動物學雙博士學位。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榮休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作品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金獎、中國好書、文津圖書獎、自然好書獎等數十項榮譽。
BOOK TIME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全八冊)
[英] 本·加羅德 著
 [美] 加布裡埃爾·烏格託 繪
石敏、何文珊 譯

譯林出版社

2024年9月出版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系列啟發孩子們將生命的度量衡從“人類時間”拓寬到“地球時間”,從生物演化的角度講述了4.5億年的時間裡,地球典型的五次大滅絕,一次新近發現的大滅絕、人類世大滅絕,以及瀕危物種保護。同時,還介紹了怪誕蟲、三葉蟲、鄧氏魚、利索維斯獸、霸王龍、巨齒鯊、袋狼等七種具有代表性的滅絕生物,以及中國特有的極度瀕危生物海南長臂猿。
這套書透過講述物種的消亡,深度探討地球生物以及整個地球的生態保護,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小讀者對古生物的興趣,幫助他們瞭解對生物演化而言至關重要的滅絕現象,而且能讓他們懂得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重要性及其相關知識。因為,古生物的過去,很可能就是人類的未來。
作者:[英國]本·加羅德,演化生物學家、靈長類動物學家,東安格利亞大學演化生物學和科學傳播教授,BBC科學節目主持人,科普作家。
賽先生書店可開發票,請在購書備註中留下開票資訊(抬頭、稅號和電子郵箱),確認收貨後,由出版社開具。
星標《賽先生》公眾號,
不要錯過我們每日為您精心準備的高質量文章!
歡迎關注我們,投稿、授權等請聯絡
合作請新增微信SxsLive20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