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前言:
結直腸癌(CRC)是全球範圍內高發的惡性腫瘤,其發病譜系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地理環境、年齡結構及腸道微生物群。
Nature這項研究基於來自11個國家、共981例CRC樣本的全基因組測序資料,系統闡釋了微衛星穩定性亞型的地域分佈及早發病例的突變特徵;重點揭示了大腸桿菌產物colibactin所致突變簽名在腫瘤早期的烙印及其對APC驅動突變的貢獻。
小編認為本研究為理解CRC的區域性致病機制與最佳化早期篩查策略提供了強有力的基因組學支援。

【研究概覽】本研究對來自11個國家、981例結直腸癌(CRC)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覆蓋4大洲,含132例50歲以下早發病例。微衛星穩定(MSS)佔81.8%,不穩定(MSI)15.6%,並在不同解剖部位進行了系統比較。

【地域差異】在MSS病例中,某些未知來源的突變簽名(如SBS89、DBS8、ID_J)在阿根廷富集,而SBS94、SBS_F、DBS6在哥倫比亞更常見。同時,由大腸桿菌產物colibactin誘發的SBS88和ID18在高發國家突變負荷更高,與ASR呈正相關。

【年齡依賴】colibactin相關簽名(SBS88/ID18)在早發CRC中顯著富集:在40歲以下患者中出現頻率是70歲以上的3.3倍,顯現出隨著診斷年齡下降而突變負荷上升的趨勢。

【早期印跡】SBS88/ID18多見於克隆性早期突變,說明colibactin致突變多發生在腫瘤形成初期。此外,腫瘤組織中未必能同時檢測到pks基因島(pks+菌),提示這類致突變暴露可能發生在早年後隨微生物群動態消失。

【驅動突變貢獻】colibactin簽名對APC驅動突變貢獻突出:SBS88負責約64.3%的特定剪接變異,ID18則佔25.3%的APC插入缺失驅動突變;兩者合計覆蓋15.5%的APC驅動位點,揭示早年暴露如何加速癌變。

編者按:
未來可以在更大規模、前瞻性佇列中驗證colibactin簽名與CRC風險的因果關係,尤其聚焦早發性CRC的分子特徵與病程演變;探索腸道微生物組—環境暴露—基因易感性在CRC發生中的協同作用,開發基於微生物組干預的預防策略;跨學科整合流行病學、營養學與基因組學,在中國人群中開展colibactin暴露評估與CRC早篩研究。
鑑於中國特有的膳食結構和微生物群落特點,結合多組學資料構建風險預測模型,以實現精準預防與個性化篩查。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025-8
編輯:Justin L,助理:ChatGPT
征戰CA公眾號,以分享癌症領域最新研究為主旨,希望由此推動由實驗室向臨床應用的轉化。歡迎您的投稿與合作;也希望其他醫學科學家以推文的形式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點選👆,關注癌症研究進展
運營:美國Healsan諮詢公司CA專案組,專注於臨床科研及臨床試驗的服務公司,擅長於針對癌症的臨床科研設計及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撰寫。
網址:https://healsan.com/ (投稿或商務合作,請私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