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崛起全球高校紛紛加大投資STEM領域

教育歷來被視為社會經濟需求的敏銳指標,其每一次方向的調整都深刻反映出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發展的脈動。
隨著時代浪潮的悄然更迭,那個古老而永恆的話題——“文科與理科,哪個更優?”彷彿一位被喚醒的巨人,重新佔據了公眾視野,成為人們日常交流中的熱議中心。
昔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響亮口號,激發了許多青少年對科學的無限憧憬,成為他們追夢路上的一盞明燈。但時光荏苒,法律、新聞、外語等文科領域逐漸嶄露頭角,已成為備受追捧的熱門選擇,令人心生嚮往。
哈佛大學“文科”改革
哈佛大學首先開始“文科”改革!全球高校紛紛相仿~
哈佛大學最近實施了一系列果斷的改革措施,一次性削減了超過20個系的30多門課程,其中文科專業遭受的衝擊尤為嚴重。就連莎士比亞、馬克思等經典課程的設定,也未能逃脫被精簡的命運。
表面上看來,這一調整是因為師資力量的短缺,但實際上,其背後的原因遠比這複雜。統計資料顯示,哈佛大學選擇人文學科的比例,從20世紀70年代的30%急劇下滑至如今的7%,這一降幅著實驚人。
值得注意的是,文科的這股“降溫”趨勢並非哈佛大學所獨有,而是已經波及全球。高校財政壓力增大,迫使許多學校對“非主流學科”進行了大幅縮減。
這種現象不僅在美國顯現,也已擴充套件到英國、澳大利亞、韓國,乃至中國。例如,英國肯特大學已經大幅削減了人文和語言類專業的數量。
國內,清華大學的招生政策調整同樣引起了廣泛關注。備受青睞的文科專業如今已默默淡出了自主招生的舞臺。這一變化讓許多文科志向的學生深感沮喪,背後的原因既有財政壓力的考量,也有對教育結構最佳化的深層次追求。
文科為什麼會陷入困境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文科陷入如此困境呢?

一方面,教育成本的持續上漲使得中產階級家庭更傾向於選擇技術型專業,以期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
另一方面,就業市場的變化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較於文科專業,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的畢業生在薪資和職業發展上具有顯著優勢。
這種就業市場的“指揮棒”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專業選擇。
與文科的冷清相比,STEM學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無疑處於熱門狀態。哈佛大學斥資10億美元新建的STEM大樓,彰顯了該校對理工科學生的高度重視。
華威大學最近也宣佈將投資7億英鎊建設全新的STEM園區,資金主要用於提升華威大學的STEM教學樓、實驗室等設施,旨在打造一個“科學與工程園區”。
馬斯克最近更是投入資金建設Ad Astra學校,該校以STEM教育為核心,強調實踐操作,特色鮮明。
STEM專業有何優勢
原因其實相當明瞭——它高度實用!理工科畢業生薪資水平較高,就業前景十分廣闊,這一事實早已被廣泛認可。
根據2024年初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釋出的《大學畢業生勞動市場統計報告》,STEM學科畢業生薪資水平名列前茅。

相比之下,文科專業卻正遭受高失業率的困擾,那些曾經被視為“高階”的文學、藝術、歷史、傳媒等專業,如今在就業市場上往往陷入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曾經“過度樂觀、偏愛文科”的千禧一代已成為歷史。面對經濟壓力和社會評價的雙重挑戰,Z世代更傾向於選擇實際、具有競爭力的理工科專業。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內容綜合自網路。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