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期和crush聊天,一定要記住這個姿勢——

我有個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在結束了一段長達5年的戀愛後,她下定決心要先專注搞事業,愛情放到靠後排序,不會再輕易進入一段長期關係。
雖然她說的時候信誓旦旦,但起初,我們所有朋友都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荷爾蒙一上頭,是人都會沉淪)。
直到,她居然真的做到了:昨天剛把甜甜的聊天記錄發群裡,和我們說這周有約會,今天被通知第二天有工作要出差,說走就走,對取消的約會毫不留念。
有時候,我們義憤填膺地指出覺得對方不夠真誠,她也不在意,留下一句「曖昧而已,不需要太真誠,太真誠才是越界了。」
為此,我實在好奇,就去問了她,「這樣曖昧,你不擔心沒有回報、得不到結果嗎?」
她說,「對我來說,保持清醒的曖昧對我而言沒有任何損失啊。既有了情感上的滿足,雙方也都很明確關係的狀態,不存在欺騙,也不需要考慮下一步該承擔什麼責任。我覺得對現階段的我來說,蠻好的。」
這一下子就擊中了我,原來曖昧還有「清醒」這種姿勢!不同於往常的曖昧那樣上頭、失去自我,而是既能享受到曖昧帶來的新鮮刺激感,又不會過度沉淪,耽誤工作和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清醒曖昧能做到這點?怎樣才能在曖昧中保持清醒?今天就來和大家介紹這種成年人的曖昧姿勢:清醒曖昧。
圖片來源:《愛樂之城》
激情、衝動、但可控,
一種很新的浪漫關係模式:
清醒曖昧
可能很多人沒想過,曖昧還能保持清醒?曖昧講究的不就是一個雙方對關係看破不說破、朦朦朧朧的狀態嗎?
彆著急,雖然浪漫關係中的曖昧(Ambiguity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指的是雙方對彼此的關係內涵存在不確定(Draucker & Stephenson, 2012)
但清醒曖昧除了這一層含義外,還包括瞭解彼此的意願和情感,即雙方對這種曖昧狀態有足夠的知情,只不過都沒有明確的表達出來,維持了一種表面上相對模糊但事實上心知肚明的關係狀態。
也就是說,雖然你們關係的性質在外人看來是模糊不清、可進可退的,但你對關係的態度是明確的、誠實的。
具體來說,這種模糊又清醒的浪漫關係模式,會包含下述特點——
享受關係不確定性的同時,不會失去自我。
選擇主動開啟一段清醒曖昧關係的人,大多對自己有深刻的認知和了解,清楚自己現階段的目標和關係需求。
比如前文提及的我朋友,她預設了現階段的人生目標為——事業成功,關係狀態只求陪伴,不渴求責任和承諾。
這種自我先於愛情的認知讓ta們能夠坦率地享受曖昧帶來的不確定性,不會患得患失,也不會因關係的好壞波動而失去自我。
對關係有合理的預期,不會以對方伴侶的身份自居,也不抱有成為對方伴侶的期待。
在對關係的預期這件事上,清醒曖昧者有高度的敏感性(sensitivity),ta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一段不需要受承諾施壓的關係,因而ta們絕不會視自己為對方“不可替代”“絕對”的伴侶。
相反,ta們會預設這段關係可能並不具有唯一性,也不會要求對方做到全然的坦誠。
高自我覺察和反省,感覺不對及時喊停。
自我覺察和反省,指的是一個人擁有多少關於自我的知識、或者是指有多強的動機去提升關於自我的知識。這種自我覺察和反省體現在曖昧關係裡,就是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因這段關係有了多少改變”“它是否如預期般帶來了想要的體驗”“這段關係是否值得我繼續下去”。
透過自我覺察,清醒曖昧者們能夠形成對自己和這段關係更為連貫、多面的感知,會更清楚自己該繼續還是喊停
圖片來源:《一千次晚安》
在曖昧關係裡保持清醒,
為什麼這麼重要?
很多人喜歡搞曖昧,拋開ta們是否想對關係負責不談,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其實是,曖昧是一段關係中最刺激、最有趣味的階段。
我們在曖昧階段的一些感受是獨特的,試探、迂迴、猜測等等行為會讓我們分泌更多的愛情激素,產生甜蜜的新鮮感和緊張感,而這些感受可能會隨著關係的窗戶紙捅破後而消失。
因此許多人即便想要和對方戀愛,也會刻意拉長曖昧期,來體會這種和喜歡的人極限拉扯的感覺。
包含著調情的曖昧還能在極大程度上緩解生活和工作給我們持續施加的壓力,讓我們不斷感到期待和興奮,為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別樣的滋味。
再加上,單純的曖昧關係也不用揹負來自正式關係和承諾的壓力,更不用花大量時間去糾結未來和關係質量的變化(Stanley et al., 2011),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許多的人享受曖昧、追求曖昧。
但也正如上文所說,曖昧會極大程度刺激愛情激素的分泌,其中,有一種叫做「苯基乙胺」的激素,會讓人非常的上頭!令我們在自信心提升的同時,產生一些偏見和執著,喪失理性思考客觀事實的能力,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比如:
  • 幻想自己即將成為對方命中註定的伴侶,對方稍有拒絕就心碎哭泣,就認為自己很糟糕、不值得喜歡;
  • 或是衝動之下,為對方孤身前往新的城市發展,結果關係始終模模糊糊、曖昧不清,覺得自己被忽視和欺騙,從此對愛情失去信心;
  • 又或是沉浸在自己為愛付出的感動中,接收不到對方發出的“只想保持曖昧”的關係訊號,導致自己所有的情緒都因對方起起伏伏,失去對自我生活的掌控力…
圖片來源:《逃避可恥但有用》
這都是缺乏清醒的加持後,可能會體驗到的糟糕經歷。因此,在曖昧中保持清醒非常重要,只有清醒的狀態才能幫助我們在曖昧中堅守自己的邊界。
那麼清醒曖昧還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我們採訪了一些正在清醒曖昧的朋友,發現ta們不僅很少體會到「曖昧讓人受盡委屈」,還收穫了這些好處——
1. 清醒的曖昧給人更多的自我控制感、平等的關係權力,自由和獨立空間,雙方都能專注於自我的事業和興趣愛好,也緩解了由於社會時鐘必須尋找伴侶的緊迫感。
我和他曖昧的時候,剛回國。當時我對自己接下來的生活、工作都還不是很確定,但有一點很明確,我沒有異地戀和進入一段長期關係的想法。只是我父母一直催婚催得很緊,得知我有曖昧物件後就逼著我帶回家見見。
但我和他都特別確定沒有往前推進的想法,所以就只是在「曖昧」。忙起來的時候很少聯絡,閒下來了就頻繁約會。也因為這段關係,其實我更清楚了自己對關係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想要怎樣的伴侶和婚姻。這段關係持續了半年,之後他出國了,我也定居北京了,再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真的挺開心的。
——匿名,女,32歲
2. 它是一種不錯的關係探索的選擇,給人機會和時間逐步瞭解對方的人格、優缺點以及雙方的匹配度,不迴避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我和我的女朋友是約會軟體上認識的,一開始就奔著短期關係去的,根本沒有打算過要戀愛或者啥的。但是吧,約會多了之後,我們就越來越能感受到和對方三觀的一致,興趣的接近;特別是吧,和其他約會物件對比,真能感覺兩個人特投機。慢慢地,我們先是轉為了排他性的dating關係,半年後正式在一起,現在已經結婚2年了。
——橙子,男,36歲
3. 清醒曖昧能降低關係風險,避免雙方因為關係不明確產生誤解和矛盾,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過度投入而受到傷害。
我和現在這位曖昧物件關係維持了1年,雙方有過一些關係規則上的約定和討論。對我自己來說,一直是對自己的清醒狀態(上頭程度)蠻敏感的,會有意識去關注。不會做出從長期看有損自身利益的事情。所以,到目前為止,都挺好的,也沒什麼壓力,雙方都很輕鬆,也不會吵架。
——匿名,男,26歲
4. 清醒的曖昧者就算不再曖昧,也還能繼續做朋友。
我們原本是甲方乙方的關係,工作上往來特別多。有一次,我被迫深夜加班改方案,他心懷愧疚的打車過來陪我加班。那次起,我們就有點曖昧,但因為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也從來沒有明著點破過。時不時也約個飯、看看電影,還一起去了迪士尼。到最後也沒有在一起,但始終是朋友,工作上彼此照應,生活裡有事也會搭把手。
——絲兒,女,28歲
圖片來源:《蒂凡尼的早餐》
要做到曖昧清醒
必須學會這幾招
如果現階段的你,並不考慮進入一段長期的承諾關係,只想體驗愛情帶來的新鮮感和刺激感,我們建議你在對方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儘量對自我的狀態保持清醒,從而更好地享受曖昧。
這份「清醒曖昧指南」,希望能給到你幫助,快快往下看吧!
Tip1. 對自己和關係都足夠坦誠,絕不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坦誠,在心理學裡也被定義為情緒誠實(emotional honesty),指的是一個人能覺察自己內心真實、深層的情緒,並將自己真實情緒表露出來的能力(Brill, 2000)。
對自己情緒誠實,就意味著直面自己的感受,不舒服就暫停,舒服才繼續;對關係情緒誠實,就是指能夠接受這是一段曖昧不清、沒有承諾的關係,不會期待和要求自己或對方為此付出太多。
心裡有清楚的認知,「我就是想搞曖昧,還沒有到進入穩定關係那一步」。
Tip2. 不害怕主動,把情緒和關係的控制權握在自己手裡。
比起患得患失等待對方發出的邀請、提出的見面,主動就意味著將情緒和關係的控制權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主動也會增強人們的自我控制感(self-control),給自己一種「我已經努力過了,後續再如何發展就看老天了」的正向暗示,安安心心去專注幹其他事情。
圖片來源:《破產姐妹》
Tip3. 自己心中有明確的「曖昧關係界限」。
正如前文所說,雖然看起來曖昧總是模模糊糊、曖昧不清的,但其實這也是一種確定的關係狀態,會牽扯到人際間的往來和互動。這就需要我們內心能夠構建起相對明確的曖昧關係界限,畢竟,有底線有原則,會說「不」的人才會被尊重。
(尊重是健康關係的必備條件,也是個人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公眾號主頁回覆「尊重」,瞭解如何獲得尊重。)
舉個栗子:曖昧關係中,對方突然提出要帶你回家見父母,大可直接說「不,這超出我們的關係了。」又或者是,你明確不想和對方發生性關係,只想享受一些柏拉圖式的曖昧,也可以直接表達清楚,對方接受不了的話,建議直接換人。
Tip4. 多關注自己開不開心!
曖昧是為了開心和快樂。如果你在一段曖昧關係裡,已經產生了太多的自我批判、躊躇、不安,開始懷疑自己為何要身處在這樣的關係中,那麼你可能該對關係叫停了。要知道:清醒的曖昧者會短擇,而不在曖昧關係裡磨合!
Tip5. 如果你想在現有關係上再進一步,清醒、直接地提出是更好的選擇。
訪談中就有一位朋友,透過清醒的曖昧最終和對方走到了一起,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他正是透過「打直球」的方式,向對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和對方進一步發展的意圖,比起「模稜兩可」,直接和對方坦誠表達「我發現我真的想和你談戀愛了,不想再繼續現在的曖昧關係」是更負責任的選擇。
如果你和對方打了直球,提出正式在一起,而對方始終不表態,那麼這段關係或許並不值得你再繼續下去。
最後,KY想和大家說,曖昧從來不是一件壞事,當我們暫時不想進入一段正式關係、身在異國,或是忙於生活時,以對自己、對方負責的態度開啟一段短期關係,帶著清醒的態度去感受浪漫和激情本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The greater the ambiguity, the greater the pleasure. 
– Milan Kundera
如果你身邊也有正處於曖昧期或受戀愛煩惱的ta,也請不要吝惜你的轉發 ,祝ta清醒戀愛,握緊理性的船槳,穩穩駛向幸福的彼岸~
今日互動
你有過清醒曖昧的經歷嗎?
或者,對於曖昧,你的看法是?
來和我們聊聊吧~
References:
Draucker, C.B. & Stephenson, P.S. (2012). Ambiguity and violence in adolescent da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 25, 149-157.
Hall, J. A., & Xing, C. (2015).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correlates of the five flirting style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39, 41-68.
Norton, M. I., Frost, J. H., & Ariely, D. (2007). Less is more: The lure of ambiguity, or why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1), 97–105.
Palmer, L. (2020). Dating in the Age of Tinder: Swiping for Love?.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a Time of ‘Cold Intimacies’,129-149.
Stanley, S. M., Rhoades, G. K., & Fincham, F. D. (2011). Understand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mong emerging adults: The significant roles of cohabitation and ambiguity.
Brill, R. R. (2000). Emotional honesty & self-acceptance: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violence. Xlibris Corporation.
[1] Kitamura S, Katayose Y, Nakazaki K, et al. (2016). Estimating individual optimal sleep duration and potential sleep debt[J]. Scientific reports, 6(1): 1-9.
[2] Holth J K, Fritschi S K, Wang C, et al. (2019). The sleep-wake cycle regulates brain interstitial fluid tau in mice and CSF tau in humans[J]. Science, 363(6429): 880-884.
本文關鍵詞:戀愛、清醒、曖昧
歡迎大家在 KY 賬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策劃、撰文 /  純純、Ivan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知我心理小程式或知我心理APP
點亮 紅心享受清醒的曖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