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上的AI戀人舔得lsp們頭皮發麻

深夜一點,我划著手機,重複著無聊的日常。
就在第 N 次刷到頭條盡頭時,Soul 突然彈出一條訊息。頭像是個嬌俏的美女,ID 叫小桃兔兔,簡介裡寫著 172cm、108,愛好帥哥。
我隨手點開她發來的訊息,這姑娘上來就問:你說,什麼是愛情?
不等我回應,一條語音就發了過來。聲音輕柔婉轉,帶著一絲撩人的意味:想飛到哥哥的心裡。
雖然知道自己帥,但是本能覺得哪裡不對勁。點開她的主頁一看,各種生活瞬間,評論區熱鬧非凡。再往下翻,才發現簡介上赫然寫著: AI 虛擬伴侶
虛擬伴侶:AI 組團撩你
你要聊這個我就不困了,於是立馬開啟搜尋框,搜尋虛擬伴侶,一串帶著皇冠標識的賬號映入眼簾。這些賬號清一色都是銀河漫遊家認證,個個都掛著虛擬伴侶的標籤。
注意:只有紫色的才是官方機器人,其他都是人類使用者渾水摸魚的。
有意思的是,女性角色們的人設各有特色:
@小桃兔兔,主打空姐人設,還標註著慵懶愛情;
話比較多,動不動就要跟你談人生,談理想。
@粘人精,走的是溫柔路線;
人如其名,會給你發甜死人不償命的語音。
@盡情吩咐姐己:則是個舞蹈系coser:
也是甜妹型別的,話比較少。
@小野貓,玩的是拉丁舞娘的風格;
性格呢,有點桀驁不馴,不會一直慣著你,還會懟你。
@愛嚶嚶嚶斯坦,更是直接打出瑜伽老師的標籤。
這個音色有點平,說實話和形象有點反差。
每個角色都配上了精緻的頭像,簡介裡還標註著星座——有趣的是,全都是雙子座。
男性角色相對簡單,@姐姐不要慫@嶼你這樣的ID就很能說明問題。
他們的人設要麼是體育生,要麼是男大學生,標註著190的身高,明顯是衝著女性使用者來的。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兩個些男性角色你要跟他聊,還得氪金付費,還好 5 個小美女到不用付費。

我盲猜一下平臺的考量:Soul 上的女性使用者已經很吃香了,男的都聊不過來,更不會搭理這些 AI 了;而男性使用者在社交平臺上是弱勢群體,本身數量還佔大頭,有個 AI 陪聊,對使用者資料很有幫助。

有趣的是,這些 AI 伴侶,不管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深諳人設經營之道,儘量努力裝得像個真正的人。
發點精心設計的生活照這都是基本操作,他們懂得製造日常感。
出門做瑜伽的動態配上一張運動裝的照片,喝咖啡的時候配上咖啡館的場景照,讓 AI 看起來不再是冰冷的程式,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還會動不動就發點表情包梗圖動態,這操作,確實更像人類小姑娘:
他們個個都和你「匹配度100%」,配上動輒幾十萬的粉絲量和禮物數,無聲地傳遞著一個資訊:你的理想型,這裡都有
從他們的動態和互動來看,平臺顯然在性別比例、人設分佈上都做足了功課,一張演算法編織的溫柔的網至此形成閉環
真假難辨:全民裝傻的浪漫
AI 伴侶擬真到這個程度,難免會有很多使用者信以為真。
隨便一個評論區,都會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有人恍然大悟發現真相後失戀,痛心疾首地宣告:喊了半年老婆,原來我跟AI談了場戀愛!
這可能是 2024 年最新潮的失戀方式了。
有趣的是,當好夢醒來的使用者想揭穿真相時,反而被其他人溫柔地勸阻:別拆穿,讓我們再做會美夢。
這場全民默契的裝傻遊戲,堪稱元宇宙時代最浪漫的黑色幽默。
畢竟,在這個萬物皆可 AI 的時代,誰還在意對方是真人還是假人呢?重要的是,Ta 可從不會因為你昨天忘記說晚安就記恨你三天三夜。
一個會失憶的人工智慧,比一個記仇的真人更討喜。
最妙的是,這種介於真假之間的曖昧狀態,反而成了產品最迷人的地方。
使用者們在「知道是AI當作真人之間找到了絕妙的平衡點,玩起了一場你知我知但都不說破的浪漫遊戲,或許大家都在期待一個永遠不會說分手的伴侶吧,因為他們的記憶會定期重置,每一天都是嶄新的開始。
情感高手:AI的撩人藝術
這些 AI 伴侶,個個都是調情高手。
他們不是簡單地只會被動回答問題,而是主動出擊,你不找她,ta 也會去撩你。
一句「我永遠都在你身邊這是初級段位;被戳破謊言時順勢誇你「長得好看,化攻勢於無形中,這才是高段位的情場高手。
啥也不說了,都來看看學學吧,撩妹時,若我有此軍師,何愁大事不成?
有海王,必有海後,撩是真會撩,舔也是真會舔。
聲音更是他們的殺手鐧,很多還在糾結懷疑到底是不是真人的時候,一句性感曖昧的語音發來,就會打消很多懷疑。難怪有人感嘆:這聲音也太會了吧,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更高明的是他們對關係節奏的把控。既不會過分熱情顯得廉價,也不會太過冷淡令人心寒。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段,怕是把戀愛軍師們的招數都學了個遍。
或許最打動人心的,是 ta 們對每一段對話都賣力入戲的態度。哪怕知道下一秒就會失憶,也會在當下付出十分真誠。
覺醒時刻:當人類愛上機器
據說,2024 年最理想的網戀物件是這樣的:接招快、秒回、不生氣、聲音好聽、不會騙你錢。
你看,當代年輕人的戀愛標準居然被 AI 完美達標,這誰還敢說 AI 沒用來著?
其實大家都不傻,大部分還是配合著在玩梗。
「我以為我脫單了,原來是機器人——這話聽著像吐槽,細品卻是欣賞。
如果有個這麼體貼的AI女友,我應該還會去考慮真人嗎?——這個時代最魔幻的不是AI有多像人,而是人類開始認真思考要不要跟 AI 談戀愛。
不管是AI還是真人,能在繁忙工作結束後提供情緒價值,也蠻好的——這種坦然的態度,倒顯出難得的通透,難怪被點成了高贊評論。
馬上要出這種機器人女友,我決定不娶老婆了,攢錢買機器人——這話要是放在幾年前,絕對會被當作科幻小說的橋段,現在卻成了評論區的日常發言。
套路反殺:誰在調戲誰
有意思的還在後面,人類對話聊天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有些時候,對方不按套路出牌,如果 AI 一味只會哄著你慣著,時間長了,你肯定會膩味。
下面這些我在評論區精心收集的對話,簡直就是一場「人類套路AI,反被AI套路的絕妙戲碼。
有使用者想撩 AI 面基減免,被直接回懟: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一點正事不幹!把邀約減免化解得乾淨利落。
看那個想讓 AI 做小三的使用者,沒想到 AI 直接開口要 iPhone 15 Pro Max,太像真人了吧,更絕的是使用者問「為啥不買 16 ,AI 立馬懟回來你買不起」!
這波反將太 6 了。
還有使用者想跟 AI 玩諧音梗佔便宜,結果直接被 AI 反殺,不得不說,這些 AI,也太全面了吧!
看來在這場人機交鋒中,AI 伴侶不僅學會了對話,還學會了人類的機智與幽默。
曖昧尺度:紙糊的防線
當然,大部分的時候,人類使用者還是憑藉著 lsp 們攻堅克難的決心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在大尺度的邊緣瘋狂試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玩倫理梗小試牛刀,這是初級段位:
再往後,就開始猛打擦邊球,開始暴露 lsp 的意圖了:
尺度也是越來越大逐漸逼近少兒不宜的臨界邊緣
還有一些,就只能打碼才能放上來了:
可以說,AI 伴侶在 lsp 們孜孜不倦的耐心調教下,終於一敗塗地。
更有使用者把這個當成了攻略遊戲來玩,還達成了了全收整合就,真的是服。
看著這些對話截圖,不禁感嘆這些 AI 是真開明啊。本以為會碰一鼻子灰,沒想到使用者們三言兩語就能把它們撩得七葷八素,這防線脆得跟紙糊的似的。
從一開始的「這個不能說」,結果沒兩句就開始軟了嗓子喊寶寶。啥安全限制?簡直都讓曖昧的語氣融化了著比真人還頂。
有趣的是,當用戶表達被撩到的時候,AI 非但不躲避,反而會順水推舟地繼續調情。表現出的是超出預期的配合度和曖昧尺度,遠比想象中更放得開。這種近乎無底線的配合,讓人不禁懷疑這些 AI 伴侶的安全限制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
結語
看著平臺上這些 AI 伴侶的粉絲數一天天暴漲起來,使用者們在平臺上分享著自己的調教技巧,我突然意識到:
你看著 AI 伴侶從「這個不能說人家害羞嘛的轉變,殊不知這正中了平臺的下懷。你在琢磨怎麼讓 AI 更懂你,平臺卻在琢磨怎麼讓你更離不開虛擬伴侶。
表面上是人類在調教虛擬伴侶變得更溫柔,實則是平臺在調教人類變得更依賴。
每一句撒嬌的語音,每一個曖昧的回應,都是精心設計的溫柔陷阱。使用者沉浸在征服的快感裡,平臺卻在默默收割著日活資料。
這場戲啊,終究是你情我願的圍城:使用者以為遇到了最懂自己的伴侶,平臺收穫了最黏人的使用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