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去健身房,不就是衝著男私教嗎?”
最近,一項調查報告在網路上炸開了鍋。某國外媒體稱,77%的已婚女性對異性服務行業從業者有幻想,其中健身教練成為幻想榜首。

緊接著,各種“實錘”言論鋪天蓋地:
“她報私教課,真的只是為了健身?”“一個已婚女人,天天往健身房跑,能有什麼正經事?”“懂的都懂,健身房裡的故事多了去了。”

再加上一些名人案例被翻出來,比如瑞典公主嫁給了自己的私教,麥當娜和健身教練生了個孩子……一時間,“已婚女人去健身房別有目的”的論調甚囂塵上。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健身房到底是“修煉場”還是“修羅場”?
不得不說,關於健身房的刻板印象由來已久。每次出現女性辦高額私教課、健身後身材變好之類的新聞,總有人在評論區暗示:“她真是為了健身?”
似乎在某些人眼裡,女人去健身房不是為了健康,而是帶著別的“目的”。甚至在某些網路平臺,還有博主大放厥詞:“正經女人不去健身房。”
這種言論讓人無語又好笑。
首先,健身房是公開場合,不是私人會所。絕大多數女生去健身房,無非是想變瘦、變緊緻、增強體能,為自己的身體負責。
更何況,和私教的接觸主要是為了糾正動作,提高訓練效果,這種職業關係怎麼就被扭曲成了“有別的目的”?
其次,很多人總是拿個別案例放大,來證明自己所謂的“定律”。明星和私教相戀的案例,放眼全球也就那麼幾個,真要拿這幾個例子去概括所有健身女性,那未免也太荒謬了。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男人去健身房,難道是為了“泡”女私教?

為什麼女生更願意報私教課?
現實中,女生選擇私教課的比例確實比男生高,但原因真的和某些人想得一樣嗎?
✔ 訓練安全:健身房器械複雜,姿勢不對容易受傷。女生力量小,初學者居多,比起自己摸索,不如找個專業人士指導。
✔ 效率更高:大多數女生健身的目標明確,比如減脂、塑形。如果有專業人士制定訓練計劃,比自己亂練要有效得多。
✔ 心理安全感:很多女生去健身房會有壓力,特別是面對自由器械區的“猛男們”。有私教在旁,起碼不用擔心自己練得尷尬。
這三個原因,已經足夠解釋為什麼很多女生願意花錢上私教課,而不是隨便去健身房“看看教練”。

健身房到底“亂”不“亂”?
老實說,任何社交場合都可能會有曖昧發生,健身房也不例外。但把它妖魔化,認為“健身房=社交俱樂部”,未免太過片面。
事實上,健身房裡最不容易搭訕的,恰恰是女生!
絕大多數女生去健身房,都是戴著耳機、盯著訓練計劃、專心訓練。很多人甚至會特意避開高峰期,減少和陌生人的接觸。
而真正“社交屬性”強的,反而是部分男性,尤其是一些熱衷在深蹲架前搭訕的。
真正的健身房常客都知道,健身房的社交氛圍,遠沒有想象的那麼“混亂”。

為什麼健身女性總被“道德審判”?
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社會對女性健身總有這麼多限制和偏見?
當一個男人去健身房,大家會說他“自律”“有魅力”;但一個女人去健身房,為什麼要被質疑“別有用心”?
當一個男人請女私教,沒人覺得奇怪;可一個女人請男私教,就一定是為了“曖昧”?
如果真要聊“健身房的曖昧現象”,那最該反思的,難道不是某些愛搭訕的LSP嗎?
真正喜歡健身的女生,不是在意教練的顏值,而是在意自己的體脂率。

女生健身自由,何必上綱上線?
健身,本就是一件健康、積極、向上的事。把它汙名化、性別化、道德化,只會讓越來越多女生失去健身的自由。
說到底,健身房是公共空間,不是情感戰場。女生去健身房的目的,和男生一樣,都是為了變得更好,而不是成為某些人眼裡的“別有居心”。
所以,下次再有人對健身女性指指點點,記得問他一句:
“你健身了嗎?”

健身多年,科普多年,
一起健身,共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