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當地出現針對華人家庭的新騙局,線上線下渠道“全覆蓋”,讓人防不勝防。中國駐珀斯總領事館也在日前釋出詐騙團伙“新劇本”提醒,幫助大家識別“新陷阱”。小僑梳理如下,轉發提醒!
人在家中坐,詐騙屋頂上來
澳大利亞近期出現一種“屋頂詐騙”,詐騙分子會身穿技工服裝敲門,假裝是幫助隔壁鄰居修理屋頂的工人,聲稱在修理過程中發現受害者家中房頂也有破損,並出示照片,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維修。
如受害者信以為真同意維修,就會被收取高額維修費,詐騙分子拿到錢款後,並不提供任何收據或發票就離開,事後消失無蹤。
報道稱,布里斯班警方此前就針對這類詐騙犯罪發出過通報,稱此類詐騙多針對老年居民,以“街道檢查”或“鄰居推薦”為名,聲稱提供屋頂維修、清潔等服務,並收取高額費用。
小僑提醒:應對此類“主動上門”的服務,需提高警惕。如確需相關服務,應先核驗公司資質,要求對方提供書面報價、明確工作範圍並簽訂正式協議。
看似“祈福”,實則“詐騙團伙”
悉尼地區近日頻髮針對華人老年女性的“祈福騙局”。有報道稱,此類騙局在當地出現已有近兩年時間。警方調查顯示,至今已經有超過80起類似詐騙,警方判斷詐騙分子人員眾多,且有組織有預謀。
報道稱,詐騙分子針對華人老年女性群體的文化恐懼心理,在接近受害者後,稱其及家人正面臨厄運威脅,只有透過用財富“祈福”才能避免厄運。
而所謂“祈福”儀式,其實是詐騙分子的障眼法。詐騙分子會要求受害者將家中積蓄和貴重物品裝進一個指定的袋子中,並存放一段時間,期間不要開啟袋子。隨後趁受害者不備,將裝有貴重物品的袋子調包,完成詐騙。
警方表示,該騙局看似簡單,實則由團伙作案,不同詐騙分子扮演不同角色,為受害者精心密織了一張難以逃脫的“網”,利用老人對家人的關心和對惡性事件的恐懼,達成自己不法的目的。
小僑提醒:及時提醒家中老年人,切勿輕信他人“恐嚇”,如遭遇類似情況,切勿提供任何個人資訊或錢財物品,並及時向警方報案。
總領館接報,詐騙“劇本庫”更新
中國駐珀斯總領事館日前釋出提醒,稱近期接連收到數起關於電信詐騙的求助,詐騙團伙編造的“新劇本”層出不窮↓↓↓
案例一:某留學生收到自稱澳大利亞聯邦內政部的寄遞信件,告知其被有關部門抽檢,要求其在規定時限內提供護照、簽證資訊以及存款證明,以便證明有財力支付畢業前求學與生活必需開支,否則將面臨留學簽證中止、申請其他簽證和進一步深造受阻等後果。
該詐騙手段的特點主要在於偽造政府信件包裝“權威”。被要求提供存款證明看似不會將財產置於風險之中,實際上是對方判斷詐騙目標財力的過程,是決定將行騙行為付諸實踐前的試探。保持高度警惕始終是海外中國公民保護財產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案例二:當事人求助總領館,稱接到中國內地某公安機關的電話,被告知其數年前被騙的錢款已追回,對方將透過總領館渠道寄送支票等檔案請其簽收,然而在當事人把電話交給總領館領事官員接聽時,電話另一端立刻更名改姓,對追回錢款事三緘其口。
該詐騙手段的特點主要在於詐騙團伙利用受騙者期待經濟損失得到彌補和正義得到伸張的心理實施定向二次詐騙。受害人極易被量身打造的“劇本”誘惑,不知不覺間再次入局,遭受更大財產損失。
近來,西澳州各高校陸續開學,中國駐珀斯總領事館再次提醒領區中國公民和留學生,務必針對各類詐騙手段提高警惕、加強防範:
-
中澳警務及司法機關不會透過電話處理案件,更不會索要銀行賬戶資訊或要求轉賬。如接到可疑電話或郵件,請務必主動透過官方渠道核實情況。
-
無論對方如何編造“權威”背景,請勿輕信,更不要洩露本人或親友護照號碼、銀行賬戶、地址或聯絡方式等敏感資訊。
-
如遇到可疑情況,務必冷靜應對,多與家人、親友或駐珀斯總領館工作人員溝通。
-
如不慎上當受騙,請第一時間向澳警方報案。如詐騙分子接收轉賬匯款的銀行賬戶在中國境內,可同時向本人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綜合中國駐珀斯總領事館、澳微Daily等
記者/編輯:門睿
責編:馬海燕


一名中國公民在哥倫比亞被逮捕,中使館發聲

歸僑藝術家林泱泱逝世!參與主創芭蕾舞劇《白毛女》

一碗麵條如何圈粉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