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平安留學:2025第12期中國留學生安全提醒

本期目錄
1. 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
2. 致留日新同學的一封信(駐日本大使館)
3. 提醒在加留學人員警惕防範電信網路詐騙(駐加拿大使館)
4. 謹防“低價”交易演唱會門票等網路詐騙(駐墨爾本總領館)
5. 提醒警惕冒充我館領事服務電話號碼實施的電信詐騙 (駐紐約總領館)
文章轉載自:教育部平安留學
教育部4月9日釋出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

預警顯示,近日,美國俄亥俄州透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
親愛的同學:
你好,歡迎來到日本留學!
近年來,多名在日中國留學生遭遇電信詐騙,受到很大損失。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希望你瞭解相關情況,高度重視,提高警惕,避免受騙。
近期發生的電信詐騙套路是,不法分子利用虛擬改號軟體假冒使館工作人員打電話,謊稱有重要材料或包裹,需學生自己去使館領取。學生詢問材料或包裹內容時,不法分子則將電話轉接至所謂的國內公檢法部門,謊稱學生的身份被盜用,涉嫌犯罪,要求其回國自證清白,並給出兩個選擇:一是主動回國,否則強制引渡;二是留在日本取保候審,但必須由為其破案的“警察”做擔保人。受害人均選擇“取保候審”,在不法分子的誘導下,以急需生活費、學費或簽證更新費為由,讓其家人向詐騙分子指定的賬戶轉賬匯款,繳納所謂的“取保候審費”。
我們鄭重提醒各位同學,駐外使領館不會將電話直接轉至國內公檢法部門,國內公檢法機關不會透過電話、微信、QQ等跨國辦案,更不會要求涉案人提供銀行賬戶密碼和轉賬匯款。接到此類電話應立即結束通話,千萬不要透露個人資訊,甚至貿然轉賬。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詐騙分子通常會透過技術手段篡改來電顯示號碼。有任何疑問可直撥(不要直接回撥來電)使領館電話或外交部12308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核實確認。如遭遇電信詐騙,及時向案發地警方報警。如涉及國內,可向國內戶籍所在地警方報案。
中國駐日本使領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
駐日本大使館:03-6450-2195;
駐大阪總領館:06-6445-9427;
駐福岡總領館:092-753-6483;
駐札幌總領館:011-513-5335;
駐長崎總領館:095-849-3311;
駐名古屋總領館:052-932-1036;
駐新潟總領館:025-228-8888。
祝你身體健康,快樂平安,學有所成!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
2025年4月2日
近期,加拿大電信網路詐騙活動頻發,多名中國公民稱頻繁接到電信詐騙電話,對方冒充當地通訊運營商、國際快遞公司職員,甚至冒充駐加拿大使領館、外交部12308領保熱線、香港特區廉政公署等工作人員行騙,部分當事人不慎上當受騙,遭受經濟損失。駐加拿大使館提醒在加中國公民高度警惕並注意防範電信網路詐騙。

一、防範要點
1.  如接到電話表示“這裡是中國使領館,你有一封重要檔案需要領取”、“這裡是XX通訊公司,你名下有一張電話卡涉嫌詐騙犯罪”、“這裡是XX公安局,你涉嫌一起犯罪案件”等,請提高警惕,切勿輕信。
 2.駐加拿大使領館不會電話通知中國公民涉嫌違法犯罪,不會透過電話索要銀行賬戶資訊,更不會將電話轉接至國內公檢法等單位。詐騙分子可透過特定軟體更改來電顯示號碼,騙取受害者信任。
 3.中國警方不會使用社交軟體通知中國公民涉嫌違法犯罪或進行案件調查。詐騙分子所持“警官證”“通緝令”系透過影像編輯軟體製作。
 4.詐騙分子可能以涉案為由,要求當事人與外界(包括家人、朋友)斷絕一切聯絡,24小時保持語音通話或視訊通話狀態,以便對其進行監控,防止當事人在親朋好友提醒下從受騙狀態中幡然醒悟。
 5.請大家不要輕信無緣無故捲入案情、天上掉餡餅等說辭,拒絕向可疑人員、線上線下所謂熟人透露個人重要敏感資訊,避免在被催促或不冷靜情況下貿然行動。遇事多核實、多溝通、多思考,堅決不失聯、不轉賬、不匯款,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更多套路見《海外防範電信網路詐騙宣傳手冊》(http://cs.mfa.gov.cn/zggmzhw/lsbh/lbsc_660514/202406/P020240627326323765614.pdf)。
 二、緊急求助聯絡方式
如已遭遇詐騙,請立即撥打911和1-888-495-8501向當地警方和加拿大反詐騙中心報案。如款項系透過國內銀行轉賬,可同時撥打銀行所在地或國內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電話報警,及時聯絡銀行嘗試追回損失。如透過微信、支付寶等平臺轉賬,可按有關平臺說明進行延時操作或聯絡客服尋求幫助。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24小時):+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駐加拿大使館:1-613-5621616,[email protected](領區:渥太華地區、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新斯科舍省、愛德華王子島省和努納武特地區);
駐多倫多總領館:1-416-5942308,[email protected](領區: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
駐溫哥華總領館:1-604-3369926,[email protected](領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
駐卡爾加里總領館:1-403-5376907,[email protected](領區:阿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西北地區);
駐蒙特利爾總領館:1-514-9338891,[email protected](領區:魁北克省、新不倫瑞克省)。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
2025年4月2日
近日,已有多名領區中國留學生反映,在小紅書等網路平臺遭遇以“低價”為誘餌交易演唱會門票的詐騙套路。為幫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財產損失,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整理以下安全提醒,供領區留學生及同胞參考。

一、 詐騙套路
1.偽裝成“電子黃牛”
詐騙分子偽裝成“票務代理”“個人轉票”,釋出近期熱門演唱會門票資訊,以“內部渠道”“含淚轉讓”等有吸引力字眼誘導私聊,並用大量虛假的交易截圖來打消粉絲疑慮,從而吸引粉絲上鉤。詐騙分子通常會要求透過微信、支付寶線下轉賬,或傳送仿冒票務平臺連結(如虛假票務官網頁面),付款後以“賬戶凍結”“卡單了”“系統延遲”為由拖延,隨後拉黑消失。另有一些詐騙分子透過PS等手段仿製假門票,受害者拿著這些高仿門票準備看演出時,無法透過驗票機器,最終無法入場。
2.設下“二次收割”陷阱
在首次詐騙得手後,部分購票粉絲反應過來自己遭遇詐騙,於是向詐騙分子索要退款。詐騙分子可能謊稱退款需要“手續費”“保證金”,否則系統無法透過,當粉絲放鬆警惕再次付款後,隨即遭遇二次詐騙。同時,詐騙分子還可能冒充“平臺客服”“反詐中心”等官方角色,謊稱可協助追回資金,但要求提供銀行賬戶、驗證碼或支付“解凍保證金”等,這些全部是“二次收割”的詐騙陷阱。
二、防範措施
1.認準官方渠道,拒絕私下交易
在澳洲購買演唱會門票務必透過官方指定平臺操作,如透過Ticketmaster、Ticketek等主辦方指定平臺購買。若選擇二手交易,請使用有第三方擔保的正規平臺(如Ticketek Marketplace等),切勿脫離平臺溝通或直接轉賬。
2.警惕“完美票源”,低價多為誘餌
提高警惕,切勿盲目輕信任何聲稱“低價轉讓”“票源充足”類宣傳言論。多方求證,注重資訊渠道的權威性,及時透過官方正式渠道獲取相關資訊。
3.強化隱私保護,警惕“社交平臺”
詐騙分子活躍在微信、QQ、微博、小紅書、閒魚等社交軟體,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護照號、住址、學生簽證等資訊,以防資訊被盜用後進行有針對性詐騙。
4.善用平臺舉報,阻斷傳播鏈條
發現可疑賬號請立即向平臺舉報,避免更多人受害。不點選陌生連結,不下載來源不明的軟體。
三、受騙如何補救
儲存證據:聊天記錄、轉賬截圖、對方賬號資訊等。
及時報案:第一時間向所涉案銀行賬號屬地公安機關報案。
心理疏導:遭遇詐騙後易產生自責情緒,請及時聯絡學校心理諮詢服務或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尋求幫助。
除網路詐騙外,2025年新學年伊始,我館領區多名中國公民反映,頻繁接到電信詐騙電話,對方冒充當地通訊運營商、國際快遞公司,甚至冒充駐澳使領館、外交部12308熱線、國家反詐中心、中國香港廉政公署等機構人員,導致部分當事人不慎上當受騙,遭受重大經濟損失。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提醒領區中國公民,尤其是領區剛入學的中國留學生高度警惕並防範電信詐騙!
建議大家經常關注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及中國外交部領事直通車等官方公眾號,學習防詐騙知識和案例,提高防詐騙意識和能力,掌握反詐騙技巧,謹防上當受騙。
近日,我館連續收到多位僑胞和留學生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我館領事服務電話號碼實施詐騙。騙子謊稱發現當事人護照被盜用或有問題,需要當事人配合調查,並繳納保釋金。有的同胞防範意識強,第一時間向我館核實,避免了損失,有的同胞則無法承受“禍從天降”的心理重負,盲目相信對方的一面之詞,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為幫助您更清楚瞭解騙子套路,提高防範意識,增強辨別能力,我館篩選如下真實典型案例:
案例一:李某接到自稱為駐紐約總領館的來電,號碼顯示為總領館辦證諮詢電話212-868-2078。對方稱,在中國某機場發現李某護照被盜用。李某信以為真。隨後,對方將電話轉接至國內“公安局”。“警方”以李某涉嫌參與跨國詐騙為由,要求其全天24小時報告行蹤,接受線上問訊,簽署保密協議,並稱李某必須繳納保證金,否則無法取保候審,在中國出入境也將受限。李某在對方不斷施壓下,最終向“警方”指定賬戶轉賬。
案例二:王某接到自稱為駐紐約總領館的來電,號碼顯示為總領館中國公民證件服務諮詢專線212-244-9498。對方稱,在中國某機場繳獲王某被盜用的護照,王某涉嫌販賣護照。王某信以為真。隨後,對方將電話轉至國內“公安局”。“警方”向王某發來逮捕令,稱其名下銀行賬戶涉跨國洗錢案,本應被判20年以上監禁並處罰金數百萬美元,因其配合良好,可以取保候審,條件是必須繳納30萬美元。王某在對方不斷誘逼下,最終向“警方”全額轉賬。
案例三:張某接到冒充駐紐約總領館的電話。對方稱發現有人在中國偽造張某的護照,要求張某向“警方”說明情況,張某起初相信。隨後,對方將電話轉接至中國“公安局”。“警方”稱,張某涉重大刑事案件,須配合調查。在進行了1小時的影片筆錄後,張某感覺蹊蹺,遂切斷同對方的聯絡,轉而與父母溝通,發現被騙,避免了經濟損失。
案例四:劉某接到自稱為駐紐約總領館的來電,號碼顯示為總領館中國公民領事保護與協助專線212-695-3125。對方稱,劉某護照有問題,要求其儘快到總領館處理。劉某清楚自己的護照沒有問題,立即結束通話電話,並主動撥打我館聯絡電話,確認遭遇了詐騙。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鄭重提醒領區廣大僑胞和留學生:
一、總領館不會通知當事人涉案,不會將電話轉接至所謂“國際刑警中心”或國內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機關,要求當事人繳納所謂“保釋金”、“擔保金”,不會通知涉及個人銀行卡詐騙;不會通知個人護照有問題,要求到館處理。
二、總領館可能會因提供領事保護與協助、要求補充領事證件申辦材料等原因,透過電話、郵件聯絡當事人。如接到來電顯示為我館電話號碼,請結合目前正在辦理的領保或證件事項做好甄別,同時務必提高警惕。
應注意的是,因為相關來電號碼可能已被不法分子技術偽裝,所以千萬不要直接回撥可疑來電,而是要重新逐字輸入總領館電話號碼後撥打。
三、時刻保持冷靜,保護好個人資訊。對接到來電存有疑問的,不要嘗試透過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證、護照、手機號、銀行卡、地址、網路社交平臺賬號等資訊,來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應告知家人朋友,多找幾個人商量,務必主動多渠道核實後再行處理!
四、如不幸上當受騙,應及時報警。
(一)如涉案錢款透過中國內地銀行卡轉賬,可直接聯絡銀行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反詐中心報警。
(二)如涉案錢款匯至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金融機構的,可向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報案。
香港特區政府反詐騙協調中心:
https://www.police.gov.hk/ppp_tc/04_crime_matters/adcc/
澳門特區政府司法警察局:
https://www.pj.gov.mo/Web//Policia/crime01.html
(三)如在美國報警,除撥打911報警電話(可要求中文服務)外,也可參照下列方式尋求協助:
美國聯邦調查局網路犯罪舉報中心
(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https://www.ic3.gov/
針對個人身份資訊被竊,可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舉報,網址:https://www.identitytheft.gov/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