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乳業縱橫數十載的三個關鍵詞

前不久,民營企業座談會備受各界關注,在參會的新能源、大模型等一眾高新企業中,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的身影同樣引發關注。這是他時隔七年,第二次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而他身後的黑土地與紮根其中的乳企,也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
近日全國兩會召開,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冷友斌向兩會提交關於黑土地保護與乳品功能性原料技術創新的兩項建議:在"十五五"時期繼續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大相關投入力度;推動乳業關鍵原料國產化,強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我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回望飛鶴髮展的數十載,"實業""創新""責任"三個關鍵詞貫穿始終,鑄就了其從國產品牌到全球乳業龍頭的跨越式成長。

“實業”

國產乳企的道路
如今全國9碗米飯中,有黑龍江一碗;中國5罐嬰幼兒奶粉裡,就有飛鶴一罐。背後的變化,源自飛鶴對實業的堅守。
從創立之初,飛鶴就確立了明確方向——深耕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這也是其多年發展不變的主線。作為嬰幼兒主要口糧,奶粉的質量安全與穩定供應是基本民生問題。在飛鶴人眼中,奶粉是寶寶的"口糧",是母親的事業,更是良心的事業,直接關係到中國寶寶的健康成長和國家民族的未來。
發展路上難免面臨抉擇。回顧關鍵決策時,冷友斌表示,當年選擇自建牧場,將資金持續投入牧場建設。飛鶴艱難之時,正是房地產市場起飛之時,一個建議擺在他面前:開發房地產,但他拒絕了這個來錢快的路子。“如果當時做了房地產,現在就沒有持續深耕主業的飛鶴。”冷友斌說道,雖然"窮熬了一陣子",但對中國寶寶的口糧安全與飛鶴的長遠發展意義深遠。
彼時乳企多采取向農民散戶收奶或集中奶站榨奶的模式,但難以避免摻假、奶質參差等問題。2006年,飛鶴建成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完整全產業鏈,實現奶源自控。這一選擇成為其紮根實業的根基。
當時中國乳業發展迅猛,多數企業爭相搶佔市場份額。但飛鶴清醒認識到:奶源問題可能成為行業隱患。在同行眼中,養牛本該交給農民,企業應主攻市場拓展,飛鶴的做法似乎背道而馳。
透過自建牧場、種植牧草,飛鶴將品控嚴苛到"一棵草"的程度。其自有牧場的生牛乳菌落指數優於歐盟標準20倍,優於國家標準400倍。在產品質量方面,企業堅守鐵律:質量不能為任何事情讓步。
時間終會給出答案。2008年國內奶粉危機期間,依託獨立可控的產業鏈,飛鶴成為少數未檢出三聚氰胺的乳企代表。在行業風聲鶴唳之時,"安全"成為飛鶴的代名詞。有同行感嘆:“飛鶴後腦勺長了眼睛。”
品質贏得市場。2019至2023年,飛鶴連續五年蟬聯國內嬰配粉市場銷量冠軍,連續三年登頂全球嬰配粉市場。
面對市場變化與消費需求升級,飛鶴積極推動全生命週期營養科研應用,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助力提升國民健康水平。
今年年初,飛鶴髮布創新乳蛋白鮮萃提取技術,實現直接從鮮奶提取活性蛋白,成為國內乳製品深加工領域的突破性成果。針對不同年齡段及特殊人群的營養需求,飛鶴開發出全齡段定製化產品,覆蓋嬰幼兒至成人群體,始終保持高品質。

“創新”

長期主義的眼光
在飛鶴人看來,企業獲得社會認可的根本在於堅守初心與長期主義。而核心競爭力源自研發創新,這被飛鶴視為持續發展、贏得消費者的關鍵,更是支撐企業邁向百年的核心動力。
"中國人的奶粉配方適合中國寶寶嗎?"這是飛鶴對自身的深刻叩問。當時國內市場產品多沿用國外配方,將進口大包粉新增基礎營養元素,是否真正契合中國寶寶體質卻無人深究。
觀察飛鶴的研發路徑,母乳研究構築起核心護城河。基於"接近中國母乳的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的理念,作為國內最早啟動母乳研究的企業之一,飛鶴依託"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承擔建立中國母乳資料庫、研製新一代嬰配粉的國家級使命。其建立的母子健康佇列覆蓋全國6大區域、11個省份、22個城市,為深入研究中國母乳奠定基礎。
透過精準解析中國母乳中的活性營養成分並實現有效轉化,飛鶴已有多項科技成果應用於產品。研究持續深化,飛鶴正探索中國飲食結構與母乳成分的關聯,力求使奶粉更貼近不同地域母乳營養特徵。
基礎研究不斷深入,創新生態持續擴充套件。飛鶴成立哈佛波士頓兒童醫院-飛鶴腦發育基金會,專項支援腦發育研究;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腦與智慧實驗室、江南大學等知名機構共建研發平臺,持續最佳化配方。
今年兩會,冷友斌提交的"乳品功能性原料技術創新"建議,既源於行業深耕者的深度思考,也是飛鶴長期發力的方向。
2012年,飛鶴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專案,建成脫鹽乳清生產線;2022年建成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質量把控方面,創造"流式細胞術"實現微米級潔淨;2024年推出的"千眼系統",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奶粉生產全流程毫秒級線上監控。
技術攻堅需"十年磨一劍"的定力。以乳鐵蛋白國產化為例,飛鶴耗時6年、投入近億元。但在冷友斌看來,不能拘泥於短期得失,必須堅持長期主義。
當前國產乳業核心配料供應能力薄弱,乳清蛋白、乳鐵蛋白等關鍵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突破核心難題,關乎中國乳業自立自強。透過攻克更多功能性原料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才能實現從"奶源大國"向"乳業強國"的躍升——這正是飛鶴對行業的長期創新願景。

“責任”

盡己所能的胸懷
腳踏黑土地,心繫萬里天。
發展壯大的飛鶴,始終不忘回饋紮根的熱土。今年兩會冷友斌關於黑土地保護的建議,正源於飛鶴人深厚的"黑土地情懷"。"我是北大荒第二代建設者,傳承北大荒精神創業,如今這種精神已融入飛鶴的血液。"冷友斌如是說。
作為黑土地孕育的企業,飛鶴因農而生、因農而興,秉持"盡己所能,反哺社會"的理念,持續助力鄉村振興。透過產業鏈打造"共富鏈",累計創造17萬個就業崗位,帶動16萬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黑龍江省100多萬畝耕地增值。
多年來,飛鶴堅持"用地須養地,養地更護地"原則,實施科學耕地保護措施。2016年建成我國高寒地區規模較大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與有機肥迴圈綜合利用專案",開創有機糞肥還田保護黑土地的新模式。
冷友斌建議在"十五五"期間繼續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探索市場化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力爭實現2.78億畝黑土地全覆蓋保護,讓更多力量加入守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此外,透過品牌賦能農業升級,支援“黑土優品”“北緯47°等特色農業品牌的打造。讓黑土地孕育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始終是冷友斌的追求。
9年前佈局加拿大,在當地北緯47度建設智慧工廠。2024年斬獲加拿大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執照並正式投產,實現加拿大本土嬰配粉生產。如今產品不僅登陸加拿大亞馬遜平臺,更進入當地700多家沃爾瑪門店,贏得市場認可。這標誌著中國乳企實現從引進技術到輸出管理、技術、標準的跨越,以中國標準重新定義世界品質。
站在新起點,飛鶴提出全新使命——"用營養傳遞愛,成為全齡營養引領者,為人類更智慧、更健康、更長壽提供可信賴的解決方案",以更高站位開啟產業新格局。
勇立時代潮頭,引領行業變革。中國飛鶴近期宣佈兩項數字化戰略:率先成立行業數智創新中心,全面接入DeepSeek認知大模型,標誌著"AI+乳業"融合邁出關鍵步伐。
在冷友斌看來,人工智慧將重構商業模式,可以將科技與產業鏈前端、消費端更好融合起來,推動乳業等行業的進步與變革。飛鶴正透過營養資料庫建設、深挖乳品營養物質等,與AI技術結合,佈局"千人千面"定製化營養方案,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面向2025新徵程,飛鶴將繼續立足主業做強實業、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在從家庭健康向人類全齡營養升級的新徵程中,踐行民營企業責任擔當,引領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