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治不了的,144小時免籤能治

文 | 嶢嶢

不知大家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兩個本來並無仇怨的個體,彼此間的猜忌、誤會、甚至是敵意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作為一個從高一開始早戀的不良學生,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談戀愛時的一個大忌,就是線上聊天軟體。
文字會抹平語氣語調,過濾掉幾乎所有情緒色彩,它讓生氣的人看上去不那麼生氣,也讓不生氣的人看上去好像在生悶氣,不管你看沒看出來,矛盾都在積蓄,然後就是誤會猜忌的迴圈,黑暗森林,這時候不出來見個面吃頓飯基本關係就吹了。

結果線上吵得昏天黑地,見面立馬和好如初,瞅啥啥順眼。原因就是即時溝通丟包率大減,聊天軟體丟失的細節跟微表情全都找回來了,信任再度建立。

如今的年輕人一句話仨表情包,原因也是想更完整地表達情緒,避免誤會產生。如果你很重視和一個人的關係,不論哪種溝通方式,都要儘可能尋找更完整表達自我與交流的途徑。

那如果,我是說如果,倆人是異地戀,本來就積累了一堆雷區隨時要炸,還有一方的家長極其不看好倆人關係,把手機沒收了,規定所有話由他來傳,那倆人關係還能有好嗎?

你媽跟你說不要跟班上小紅玩,她爹有神經病,每天不幹正事就喜歡監視你的一舉一動。
你爸說她家殺過人,又窮又落後,住在土堆成的房子裡,每天靠喝動物鮮血為生一家子瘋批。

這你還能跟她玩嗎?
保命要緊啊。
直到有一天你要去小黃家玩,公交換乘在小紅家門口,她爸問你要不要進屋待會兒你才發現,這是棟三層大別野,進去之後各種見過沒見過的家電一應俱全,盛情款待下你決定吃頓飯,結果發現這鴨血你別說,你還真別說!還真挺好吃……

就像戀愛交友

不能有好事的親戚瞎摻和,必須線下奔現

,當代並無仇怨的兩國國民想要真正地認識彼此,也必須打破被刻意設定好的資訊鴻溝,在安全到始料未及的街頭吃上一套煎餅果子。

“開眼看世界”
這場打破了“父母傳話”的線下大型網友見面會的前提,是2023年11月17日開始,中國陸續向54國公民開放的72/144小時過境免籤。
其中,長沙、哈爾濱、桂林3個城市實施72小時免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0個城市實施144小時免籤,這意味著外國人透過中國前往第三國,或是前往中國周邊國家,均可憑藉相關證件申請在前往第三國出發地所在行政區域內免籤停留3-6天。

至此,中國已徹底恢復了疫情前的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
起初,是一群預備在中國轉機的老外不玩白不玩,後來,是有人專程衝著144小時政策遊中國,再後來,是有人反覆卡bug出境又買過境機票來來回回地144小時。
但不管怎麼來的,來了多久,嘴裡幾乎都念叨著一句話——這小紅家好像和我聽說的不太一樣……

來之前:我會注意人身安全。

來之後:中國夜晚是不安全,這也太容易胖了!!

去之前:他們到處都是監控器!毫無人身自由!
去之後,他們到處都是監控!但如果這樣有利於大家的安全,那也蠻好….

出發時忐忑地以為強制搜身、警察跟蹤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到了之後發現中國人對自己最大的覬覦居然是陪練英語跟合影……

去之前:這麼多人擠在幾個大城市,吵鬧是最基本的。

去之後:好安靜,好安靜,好安靜,為什麼你們的摩托車沒有聲音……這是什麼魔法…

去之前: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大號越南,應該比較亂吧。
去之後:報意思,大意了。

來之前:隨便看看。

來之後:好美麗的垃圾車……

(網友:好美麗的精神狀態。)

高鐵一坐,夜市一逛,豆腐腦一吃,啥路線之爭都成了甜鹹之爭,下一步就是罵甜豆腐腦不是人吃的玩意。

預期有多低,驚喜就有多大,在老外真來了的情況下,之前再多的負面解讀都盡數成了神助攻。
以前這些報道視角的習慣聚焦於小民尊嚴,使得中國人不自由、不民主的刻板印象成為了歐美人所受基礎教育中的一環,由於一些國家發展相對滯後,資訊被迫外包,在連篇累牘的差評轟炸下連許多東南亞小國都覺得老中啥也不是。

這就讓原本只是想順帶逛逛老中的人開了大眼,這空無一人的流浪漢絕佳私有資產(橋洞子),這半夜三點滿大街烤串,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鐵,不髒不吵的馬路……

有的人可能聽說過中國食物好吃,但沒想到街上居然沒有成群結隊的流浪漢,有的人知道中國基建挺發達,但沒想過能有發達國家都沒有的免費廁所,更別提以上這些全部都有。
以為是個大印度,結果你是瓦坎達。
隨便點開一個#China Travel影片,你都根本想不到他們會在哪裡哇塞。

這群老外在旅行途中把影片發回國外,給了老鄉們不小衝擊,也給了老中不小衝擊……
啥?怎麼會有人覺得拇指生煎好吃???
別喊古鎮啦去年剛建的!!
哥們你別誇便利店裡2.5一個機器壓褶的豬肉包了好不好…來我家樓下吃芹菜包子唄算我求你…

崩潰的網友恨不得立刻衝進螢幕,把剛做好的旅遊PPT塞到他們懷裡。

早就被闢謠了的義大利人是因為沒學會餡餅才做的披薩,如今反被義大利人科普披薩是由馬可波羅從中國傳過去的;
來雲南過境的義大利博主嚐了口宜賓燃面,好吃得愣了半天,說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麵條……

義大利人,說麗江人做的宜賓燃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麵條,要素拉滿。

▲手勢正確

離開麗江前又吃了一頓,

頓悟宜賓燃面是義大利肉醬面的祖先

,甚至進行了些許的先行研究。

中國最大的優勢產業,果然還是美食。

正如美食博主降落英吉利就地改行,海外博主不管之前什麼賽道,到中國待半天都會化為美食博主。

於是就此衍生了一批新型下飯影片,許多中國人守著外賣蹲點看B站上的油管搬運影片,看著外國情侶在中國只吃包子饅頭餃子麵條,緊急加封碳水仙人;看著老外三過名店而不入,長情地吃旅店門口的南京正宗杭州風味上海小籠包,挑逗感拉滿。
合計就真那麼香嗎? 遂也點了一屜。
嗯,還內味。

中國的廁所也火了。
老外坐趟地鐵,興奮地發現裡面有廁所,居然還很乾淨,評論說free的嗎?博主回free的(免費)。

老外又震驚,這下誰是真的free(自由)?

外國人震驚了,中國人也震驚了。

啊?公共廁所收費??

家門口商場一樓沒廁所得上二樓我罵罵咧咧,老外這邊看到免費廁所怎麼感恩戴德???
瀋陽我家那邊新修的地鐵站甚至有兩套廁所,剛進地鐵口一個,下地鐵一個,有時出站了外面還一個。

雖然我的文章裡日常批判極端資本主義國家拿三急卡錢這個事,但明顯更多中國人是不知道國外公共廁所收錢這個事的,商店裡的廁所都是消費了才能上,公共廁所也動輒一歐元,星巴克甚至把廁所密碼印在消費小票上。

塞納河大腸桿菌超標.jpg
從俄羅斯到英吉利,從法蘭西到義大利,但凡是老佛爺宣戰了的國家幾乎都不讓人好好蹲坑,搞得百姓怨聲載道,紛紛開始當街拉屎,老爺們還嫌棄他們沒素質……

老外這一拍,對齊的不只有老外的顆粒度,還有老中的顆粒度。
於是乎老外們看著這遠非想象中的場景,緊急開始整理思緒,一陣頭腦風暴之後他們悟了!
以前的新聞報道都是騙人的,中國的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中國的食物是萬源之源,中國足球之所以差勁,也是因為中國人骨子裡對花草的敬愛呀!太偉大了國足!

雖說有些無端聯想是屬於死鴨子睜眼,duck不閉了,但幾乎所有外國博主表達的都是內心真實的想法,他們收穫了一個超乎想象的快樂的中國遊,也得到了無數網友的讚許,帶火了海外#China Travel這個熱搜。
當然了,開啟窗戶,新鮮空氣會進來,蒼蠅也會飛進來。
有個十分沒禮貌的印度婆羅門博主在中國居高臨下地評價、打擾當地人生活(只看到了這一個奇葩印度博主,剩下的都很友好),也被各國網友罵了個底兒掉,有人評論說從你的行為來看即便是最底層的中國人也比最高種姓的印度人強。

有人還開始反思舊有新聞為何總是對中國存在著不公平的偏見,總之就是一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場面。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幾乎都是第一次第一批來中國的YouTube博主,基本都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入境中國。
當時的外網中國旅遊影片還沒火,這些博主的頻道也不以中國內容為主,過境144小時,滿打滿算六天的時間,算上到達和離開的兩天一般不太有精力閒逛,總共也就是玩四天的行程,所有東西都是遇到現查,根本不存在尬吹的可能性。

就算是為了迎合流量,迎合外網粉絲們的刻板印象跟對老中的傾向性,那也應該是凡事挑不好的說,正是這種心照不宣的真誠,帶火了2024年的老外中國遊——
2024年一季度,免簽入境外國人198.8萬人次,同比增長266.1%,“五一”假期期間入境遊客猛增至177.5萬人次,已接近出境遊人數,端午期間入境遊預訂量同比大幅增長115%。來華遊客隨手拍的內容,或是專業博主的作品如一顆顆石頭般扔向了外網裡中國形象的這攤死水,炸出了無數驚訝的網友,一時間海內外看同一個影片下飯。

當然了,有許多人打破思想鋼印將眼前高速發展的中國納入全新的認知系統,也就一定有人拒絕將新認知納入舊有知識網裡。

有些人開始在評論區質疑博主是不是收了中國政府的錢,或者是被威脅不敢說實話,整得博主們不得不停下旅遊的腳步專門拍個影片回應這些聲音……

自己的思想鋼印破了,才意識到家鄉的思想鋼印有多堅固。
這也帶起了老外的進一步反思,我們的固有認知從哪來?他們出於何種目的讓我們這麼想?還有那些事實和我們得到的資訊有所差距?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
最初的質疑聲音,也在源源不斷的認知活水面前避無可避——
越來越多真實反映中國的影片與評價被紛紛上傳,如今的外國網友甚至能跟著自家博主遊覽中共一大會址,起因只是博主逛該時發現了這家博物館免費,於是網友們便莫名其妙地學習起了中國簽訂過的不平等條約……

當溝通的大門被開啟,護在胸前的揹包逐漸背到了身後,當代並無仇怨的兩國人民基於事實的關係建立,便只是時間問題。
今時不同往日

一個問題是,對四年前144小時政策的恢復,為什麼在當時沒有廣為人知,反而在2024年突然引起矚目呢?
原因便是,政策恢復如前,然而四年時間過去,很多事情都已經徹底改變。
如今的中國,已今時不同往日。
今日的老外可以不約而同地評價中國安靜,安全,安逸,其背後也有著三個原因——中國飛速發展、線上線下基建進一步完善、自媒體產業高度發達。
中國的發展真的太快了,這點不僅老外跟不上,連我們自己的外宣都跟不上。
放眼全世界,哪個發展中國家乃至如今的發達國家敢說自己在主權完整的基礎上城市繁華安全、基建四通八達、大部分街道乾淨整潔、絕大多數食物好吃不貴、沒有成建制的流浪漢,甚至能單開一條地鐵線路給農民賣菜?
現如今,大連這邊別說賣水的,甚至連賣書賣文創的攤位都已經是無人自助模式了,全憑自覺。
時間回到四年前,筆者家門口的客車還必須用現金支付,公交車使用的app五花八門,四年過去,隨著手機硬體升級,價格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疫情倒逼商家開通線上支付等等原因,許多不提供方便的線上支付的商業體要麼就是變了,要麼就是黃了,國內基本徹底掃清了手機支付盲區。
公交車的支付方式逐漸統一,基本不需要換一輛車換一個app,由於支付方式轉入線上,線下犯罪率減少,如今連自助攤位上留下的現金都沒人去碰。
隨之到來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急劇增強,落在公園餐廳裡的手機不容易丟了,街道越來越整潔,越來越多的公共廁所開始提供手紙,底層人活得更有尊嚴。
別看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往往一個國家留給人的印象都是從這些微小的細節中反映的。
Up主阿樹Atlas把重慶賣菜地鐵專線的影片釋出到了外網上,也贏得了許多老外的誇獎,可以見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怎樣做更有未來。
“一個城市的溫度在於他對待底層人的態度”,這句長久以來用來嘲諷大陸的話之所以在海內外一直很有市場,就是因為這句話戳中了各階層有良知的人對公平正義、有尊嚴生活的渴求
然而明明目前國內許多城市的存在本身已經能充分正面地反映這句話,但坦白來說,我們各種形式的宣傳卻都做得十分不夠。
我們社會很發達了,我們的宣傳停留在哪兒呢?
說難聽點,其實還是念經辯經,語言對噴。
本身來講,由於中國大陸被國外許多大型網路服務提供商封鎖,為了擁有保持客觀的權利被迫花費了十幾年建立屬於自己的網際網路體系,中國在外網的定義權與自證權利長久以來都不在我們自己手裡。
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官方賬號,中國的一言一行更加容易被曲解、遮蔽,最終最佳的選擇就成為了“不犯錯”,不以官方身份引發外交事故成為了第一位。
而且由於立場、KPI指向、外交辭令等原因,中國官方宣傳所偏好的註定還是中規中矩的模式,傳統的渠道方式。
這樣的宣傳註定就是無趣的,也跟不上今天的網際網路版本,什麼是成功的宣傳?成功的宣傳是看不出來的。
回想一下外交部出圈的影片從來都是狠狠懟人,人們想看的就是挑動神經的東西,偏偏這個就不是中國外宣的官方身份下可以做的。
再加上東亞本身屬於傳統的高語境國家(重語境而非內容的含蓄溝通),西方世界多屬於低語境國家(凡事都說得很清楚,重複強調),中國人說話通常偏好不言自明,清者自清。
這種對話模式在西方人民看來可能往往會被視為一種理虧,反而容易產生矛盾,所以最好的辦法依然是民間交流。
讓外國人進來,讓中國人走出去。
外國人需要看看今天的中國,中國人也要看看真正的世界。(這句話放在十年前的含義與今天已然完全不同)
於是乎如今海內外空前發達的自媒體可謂是臨門一腳。
時間倒回四年前,自媒體還是少數人的新奇嘗試,隨著自媒體路線可行性被證明,社會逐漸接受了這種人人都是記者的新設定。
外賣員們架起相機直播自己的一天,飯館老闆直播賣自家的團購,草根們的聲音越來越強。而在海外,2019年的tiktok全球總收入近1.769億美元,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約為160億美元。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個人博主。這不僅稀釋了傳統明星的社會影響力,更是空前稀釋了過去所謂權威媒體的話語權。
我們常說網紅的壽命只有六個月(最近甚至跌到了兩週),即便是大網紅也無法保持持續性話語權,沒有人能始終站在影響力的金字塔尖。
作為結果,便是以前質疑不得的現在也都可以質疑了,以前老牌媒體能夠定義的現在人人都能定義,對錯暫且不論,可供參考的真實的樣本量正在呈指數級增加。

人們看看這邊的言論,再看看那邊,也就形成了自己對待事情的看法。

好玩的是,這也間接達成了五十年前,最早發明了個人計算機的美國工程師們想以分散的個人計算機抵抗政府控制,去中心化的初衷。
曾經美國反主流文化對中央權力的蔑視,為網際網路和個人電腦革命提供了哲學基礎,如今網際網路和個人終端的繁榮,打破瞭如今歐美中央權力一家獨大的局面。
嬉皮士們一手毒品,一手CPU,甩出了大眾傳媒時代。

每個人都能發聲,而不是言聽計從,太搖滾了。

▲全球概覽,美國嬉皮士與個人計算機發燒友共同的精神領袖
所有因素結合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即便是四年前政策的迴歸,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風浪。
今後的外國人民與中國人民,也會因交流更加頻繁而回歸到更加健康的關係。啥樣的關係呢?不是俯視,不是仰視,而是久違的平視。
所謂平視,其實就是一個心態上的變化,基於真實現實情況的,考慮人民需要的,符合邏輯的獨立思考。
小時候看的一本歐洲遊記裡,作者去歐洲小城坐火車,在站臺上好不容易找到衛生間結果上鎖,我當時下意識便覺得這是人家的規矩,巴巴託斯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現在知道了,人要方便就是最大的規矩,當地人也需要廁所,鎖上大抵是基於防止流浪漢,或是沒有請人清潔的原因。
一個城市對待人的態度看它如何對待底層人,這句話自省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塞納河裡流淌的大腸桿菌,又何嘗不是被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列車拋下的百姓尊嚴呢?

在由有傾向的新聞學與網際網路壁壘所共同塑造的當代新版“楚門的世界”裡,走出去,開眼看世界,已經成為了西方人民客觀認識中國、中國人認識外國的最有效辦法,甚至是唯一途徑。
屆時不論是自尊心還是心理定位,都將拉到它原本應有的位置。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博主發現了自己的影片在中國備受喜愛而開通了B站賬號,針對老外144小時遊中國的本地旅行團也紛紛開通,2024夏季達沃斯期間,大連的街頭巷尾出現了許多移動支付廣告。

既然事情太過複雜,老中不知何時說起,那就讓時間與鏡頭替我們說吧。
對老外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部大型開放世界遊戲,建議2024TGA最佳角色扮演遊戲頒給China online。
年度遊戲就不搶了,那是黑神話的。
近期文章導讀:

一事無成的蘇納克下臺,英國會好起來嗎?

東北人為什麼喜歡搓澡?

別再拿極端民族主義的帽子PUA中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