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歷史
我不是歷史專業畢業的,不敢說我對如何寫歷史有專業評論。
但,以下兩本都很有名的歷史書,可以代表兩種不同的方式:
一本是以色列人 Yuval Noah Harari 寫的《人類簡史》(英文原版書名: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橫跨時間軸。

另一本是華人黃仁宇寫的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其實是黃先生先用英文寫就,書名是《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把某一個特定的年份一刀深切下去,類似醫學上的病理切片 autopsy。

我也用以上的兩種方式,寫過一些類似角度的文章:比如:
橫跨時間軸:極簡基督教派史 |1915 – 2021: 百年間,四個上海人的故事 |1979 – 2021: 五個中年人的 42 年|極簡美國和俄羅斯百年間諜史 |日俄英美:中國近代史四大影響國 | 極簡當代中國赴美留學史
深切時間點:那年夏天: 大上海, 1927 年 |1979 年:大變革,小人物 |生逢 1989 年: 歡樂頌 |幾萬留學生被美國吊銷簽證勒令回國。為何?|那年,經濟強國大變局後社會極速後退 |那年, 中產階級加入難民潮
為何想寫這篇文章?
今天這篇文章,是自命題作文,想要不自量力寫地球村近代 150 年的簡史。
我最近在和朋友們的網路聊天裡,有感而發寫了一段話:”今年發生的很多事,其實過去幾百年也發生過。揭開現代文明的外衣,裡面還是和以前一樣的紅肚兜。“
這是我在 2022 年 3 月 5 日寫給北京的一位老朋友剛出生的女兒的一封公開信:叢林法則、部落主義和文明的進化。
雖然我有這種感覺和判斷,但根據我多年理工科訓練和獨立看歷史的背景,我對自己的觀點有以下要求:
* 你的觀點是基於一時的情緒化、個人化,還是長期的觀察和思考?
* 你有一個觀點,很好。但你的觀點有論據(事實、資料)支援嗎?
* 你能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並願意接受別人的分析、批評和指正嗎?
如果有一條我覺得回答是 “No", 我就不會寫這篇文章。
走起,Here we go!
150 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情況?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城市人口增長
我們用不帶情緒色彩和任何偏向的資料和歷史來描述:
-
1875 年全世界人口大約在 12 到 16 億之間。 -
中國的人口,經歷過了 1851-1864 年的慘烈的清軍和太平天國的內戰(參看極簡太平天國史 | 帝國晚期,叛軍突起:論 ISIS 和太平天國),人口損失很大,估計在 3 億上下。 -
無獨有偶,美國也在同一時期經歷了血腥的南北內戰(1861-1865)年之後,北方的勝利決定了美國的未來及其經濟體制。奴隸制的廢除,使得南方的棉花大種植園收益銳減。在戰時和戰後迅速擴張的北部工業則繼續迅猛發展。工業化逐漸統領了美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美國彼時的人口大約在 3100 萬上下,此時的美國國土尚只有 40 個州,還不包括後來購入或者加入的阿拉斯加、蒙大拿、華盛頓州、猶他州、夏威夷等。 -
亞洲的島國日本,1871年:廢藩置縣,代表幕藩體制至此完全終結,新政府下的統一國家正式確立,從 1858 年來的明治維新正式結束。1871年4月5日(明治四年),日本政府以太政官佈告的形式頒佈《戶籍法》,次年進行首次全國戶口調查。 “經統計全國人口在3310萬人以上”,編成了全國性戶籍,以當年干支取名,史稱“壬申戶籍”,也稱“明治四年式戶籍”。日本國土面積為 37.8千平方公里. -
歐洲這邊,1871年1月18日,齊聚法國凡爾賽宮的德意志邦國君主,一致推舉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兼任德意志皇帝,史稱 “德意志統一”。此時德意志帝國的人口為 4100 萬, 領土面積是 54萬平方公里。 -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最受益的國家是歐洲的一個島國:英國。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工場手工業,用機器製造機器的機器製造業也建立起來,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機器的廣泛使用,根本改變了工業的技術面貌,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工業革命造成的生產力大發展,使英國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但第一個工業國家英國的公共衛生卻是驚人的差,19世紀中期以後,在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同時,英國沒有可供借鑑的城市治理經驗,“城市病”問題頻發,人口擁擠,環境汙染嚴重,傳染病肆虐成災,公共衛生狀況急劇惡化,對民眾生活造成災難性影響。1849年,一封寫給《泰晤士報》的信件反映了當時普遍存在的衛生惡劣現實:“我們生活在骯髒的地方。我們沒有私人廁所,沒有垃圾箱,沒有排水溝,甚至連水花也看不到,溝渠孔洞中也沒有排水溝……溝壑洞裡的惡臭令人厭惡。我們每個人都在受苦,很多人都在生病,如果霍亂來了,只能祈求上帝保佑……” (來源:《世界歷史》2022年第1期 時間:2022-04-07,19世紀中後期英國公共衛生管理制度的發展及其影響,作者:王廣坤。http://hrczh.cass.cn/sxqy/sjs/202303/t20230317_5635267.shtml) -
廣袤的非洲, 開始被瓜分。原因很簡單:歐洲強國需要非洲的礦產資源和黑奴資源。瓜分非洲(英語:Scramble for Africa),是指七個西歐強國在短時間內(1881年 – 1914年)幾乎瓜分整個非洲的過程。1870年前非洲只有一成土地被歐洲勢力控制,而到了1914年則快速增加到近九成,只有賴比瑞亞與衣索比亞保持獨立,歷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新帝國主義時期。1900 年,非洲人口估計為 1.4 億。非洲土地面積為將近三千萬平方公里(29,648,481平方公里)。
讀者可能發現,我在很仔細地記錄人口和麵積的資料,是不是我想要從這兩方面找出點什麼規律來?
然也。
在八國聯軍入侵清朝帝國(1900 年)的前十年,這幾個帝國的人口相比第一次工業革命剛開始的時候已經有驚人的增長:
1890年,奧匈帝國3884萬人,法國3838萬人,德國4924萬人,英國3748萬人,沙俄11780萬人,義大利3025萬人。
日本也從 1871 年的 3310 萬猛增到了 1890 年的 3990 萬人口,20 年增長了6 百萬人口。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條新聞:連續6年成為第一生育大省,廣東為何最敢生娃(https://gdio.southcn.com/node_5201f00af5/8a3518f8fc.shtml)這篇文章指出,廣東人能生敢生願生,是因為 "… “人氣旺”是秘訣。董玉整分析,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產業基礎好、就業機會多,吸引無數外地年輕人“孔雀東南飛”,讓珠三角地區的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
100 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情況:
Lebensraum
第二次工業革命緊跟著18世紀末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從英國向西歐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電燈的發明為標誌,用上了石油作為能源。
好了,我們在這裡停頓一下,用非常普通人的思路來思考一下:
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於是大規模生產的工廠首先在城市裡出現了。城市裡沒有這麼多人口可以進入工廠,於是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人口遷移到城市,進入工廠。於是農業生產必須進入機械化,才能用更少的人力提供更大的產出。同時,大量城市年輕勞動人口的增加,會倒逼城市住房、公共衛生、醫療、教育等提升質量和提高市場供應量,從而形成人口增長的良性迴圈。(這,是不是很像前面提到的廣東生育率高的現象?)
如果以上都成立的話,人類歷史就會歲月靜好地走下去。
但,以上很多都不能成立。
Lebensraum (生存空間)是一個德文詞,也是希特勒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的一個基本關鍵詞。說簡單點就是 “我們德國人口眾多,地不大物很薄,所以德國人的生存空間不夠了。因此,我們德意志帝國必須入侵和佔領你們的領地,這樣我們才能生存”。
東亞的帝國新秀日本,也遇到了工業革命、人口增長和資源緊缺這個老牌帝國一樣面對的問題。日本也要圈地搶資源,但還要臉面,所以就炮製出各種理論。明治時期日本思想界為了論證民族擴張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宣揚了一整套理論。該理論起源於西方傳入日本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思想。從這種思想出發,根據本國在亞洲文明程度的領先狀況,日本思想界提出“文明徵服野蠻”的理論,認為日本已經是亞洲“文明強國”,在世界上可以同歐美列強並駕齊驅,因而應當在亞洲成為“食他人者”。另一方面,日本思想界又提出,亞洲各國是“野蠻落後”的社會,所以只能成為“被食者”。再進一步推斷,日本思想界又宣揚,文明進步的日本向野蠻落後的東亞各國擴張,“輸出文明”並“保護”那裡受苦受難的各民族,成為日本“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民族擴張的“正義性”似乎得到了“合理的”解讀,明治日本思想界為狹隘的民族主義煽動下的軍國主義擴張提供了所謂“正當性”詮釋 (參看:民族擴張理論與明治時期日本思想界 2020-03-02作者:許曉光來源:《歷史研究》2019年第3期,https://www.cssn.cn/lsx/lsx_sjs/202210/t20221024_5552130.shtml)
既然全世界的自然資源和殖民地已經被一些老牌帝國事先佔了,德國和日本是後來者,那大家要重新洗牌的話,就只有戰爭了。
當然,對待殖民地,也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英國人的做法,英國通常最在乎的是這個殖民地的外交和國防,必須由英國人來控制。因為英國最主要的還是在乎從殖民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榨取最大的貿易回報,英國並不在乎也不需要從文化上同化殖民地的這些人。對英國人來說,印度殖民地的人是不是認為他們是英國人,不在乎。
另一種,是法國人的做法。法國人作為驕傲的高盧公雞,在任何殖民地都要強制當地人融入法國文化,從身體到靈魂上成為法國人。最著名也最慘痛的一段歷史,就是法國殖民了阿爾及利亞之後,當地原本說阿拉伯語的土著 Berb 人被洗腦灌輸法國曆史,長期以為自己是高盧人的後代。還有曾經席捲法國的大辯論:法國的穆斯林學生在法國公立學校裡有沒有權利佩戴頭巾和麵紗?(法國普遍的看法是:沒有。因為穆斯林首先是法國人,他們必須接受統一的法國世俗文化,不可以首先強調他們的個體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說白了,都是想要擴張爭奪資源、想要保護既有利益保護資源的帝國之間,以及他們團團夥夥中的成員們,為了地盤、資源和領地中的女人們,大打出手的歷史。
80 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情況:
民族自治和國家獨立
1945 年二戰結束,再來看看人口資料:
-
1945 年世界人口約23億 -
中華民國36年(1947 年)戶口普查是中華民國政府於大陸最後一次人口普查。1947年的中華民國人口約有 4.57 億人(1947年下半年) -
1947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之後,印度人口 3.44 億,巴基斯坦 7000 萬(包含後來從巴基斯坦分離獨立的孟加拉人口) -
1941年-1945年,由於德國全面入侵蘇聯,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死亡,蘇聯是二戰中人口死亡最多的國家,光是死亡人數就達到了2660萬人。嚴重的人口損失導致蘇聯人口竟然到了1955年才恢復到了1.944億人,恢復到了戰前1940年1.941億人的水平 -
美國二戰結束1945年人口為1.47億 -
1950 年英國人口約 5000 萬。 -
1945 年德國人口約 8000 萬,義大利 4500 萬,法國約 4000 萬,埃及 1900 萬,伊朗 1300 萬 -
1940年日本的人口約為7300萬,但1950年日本的人口數量卻達到了約8300萬,足足比十年前增加了約1000 萬人口 -
1941年-1945年,由於德國全面入侵蘇聯,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死亡,蘇聯是二戰中人口死亡最多的國家,光是死亡人數就達到了2660萬人。嚴重的人口損失導致蘇聯人口竟然到了1955年才恢復到了1.944億人,恢復到了戰前1940年1.941億人的水平。
光看資料很枯燥無味,解讀一下:
-
二戰把全世界基本打了個稀巴爛,除了美國在此期間迅速崛起。 -
一戰和二戰前的老牌帝國,有一個算一個,都被打殘了。 -
有些就此轟然倒下,成為歷史的塵埃:比如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日本帝國、大清帝國。 -
但有些改頭換面,繼續實行桌面上或者暗戳戳的霸權和輸出:沙俄帝國變成了蘇聯,還成立了華沙條約國;大英帝國變成了英聯邦國家。
還有幾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動向:
-
因為殖民宗主國/帝國自己的國土基本都被掏空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於是為了甩包袱,宗主國們紛紛推出了“你們自己管自己 民族自治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的精神雞湯,快速、匆忙、大量灌給了殖民地的本地人。同時,為了還能回到殖民地繼續獲得自然資源,殖民者用了千年顛撲不破的權術之一:挑動族群矛盾,分而治之。 -
最為世人熟知的兩場血腥分治,都是英國人主導,為了脫鉤和甩鍋而倉促製造的人間血案:印度和巴基斯坦 1947 年的分治(參看:同胞為何自相殘殺: 人性的黑暗)和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分治(參看:阿以衝突:尊嚴和生存如何得兼?|阿以衝突 (2): 約旦河西岸屬於誰?) -
在這個獨立熱潮當中,也有像新加坡這樣,並不想獨立,但被人踢出去強迫獨立的血淚史。(參看:震驚!島國領導人含淚宣佈獨立) -
更有這樣血腥的歷史:剛獨立不久的國家,對外來勢力的干涉和影響非常敏感,於是對和外來勢力有血緣、文化、語言甚至資本聯絡的本國僑民,進行驅逐、限制、甚至大規模種族屠殺。 舉幾個例子: 1945 年以後東歐國家大量驅趕境內的持本國護照但說德語的徳裔居民回德國、1956 年的埃及驅逐猶太人去以色列、1966 年印尼屠殺和驅逐華人回中國,也包括 1960 年代阿爾及利亞獨立前後對境內的法國人、歐洲人的暗殺和驅逐。還有最著名最響亮的的 “別了司徒雷登” 一文,清晰地讓美國佬滾出中國滾回美國。
當然,德國人對猶太人的屠殺、以色列人對阿拉伯人的屠殺、法國軍隊對阿爾及利亞人的屠殺、二戰期間美國和加拿大人對日本僑民的集中營、1882 年透過一直到 1943 年美國才廢除的排華法案,都是很多事情的前因。
-
在中東、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從 1950 年代到 1970 年代呼啦啦地就出現了許多獨立的國家。具體有多少呢?80 個以上的國家。2025 年聯合國有 193 個成員國,也就是說,接近 50% 的聯合國成員國,之前都是其他國家(主要是七個歐洲強國)的殖民地。 -
今天的 G7(七國首腦會議)成員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刨除加拿大,其他六國加上原本在 G8 裡面但 2022 年俄烏戰爭後被踢出去的俄羅斯,就是妥妥的現代版世界殖民帝國俱樂部。

40 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情況:
南南合作與全球化的開始
1985 年的世界是個什麼情況?
還是先來看人口資料(來源: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g_population_total/1985.html):
-
世界人口 48.5 億 -
中國人口 10.5 億 -
印度人口 7.8 億 -
歐盟地區 4.14 億 -
美國 2.38 億 -
蘇聯(包含俄羅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國) 1.44 億 -
日本 1.21 億
雖然冷戰還在繼續,但整個世界離 1945 年二戰結束已經有 40 年之久。絕大部分國家 40 歲以下的人,都沒有經歷過戰爭中的顛簸流離、家破人亡、國家被佔領、種族被屠殺這些事情。就算物資短缺、失業、區域性戰爭,也不能影響大家覺得明天會更好的心情。
2022 年有部用韓語、日文、英語三種語言拍攝的美劇《Pachiko》(“彈子球遊戲”)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描述了幾個從韓國來到日本的家庭,在二戰中和二戰後,如何在日本生存和發展的故事。


2024 年年初熱播的電視劇《繁華》,從金融中心的上海角度描述了中國1990 年代的社會現象。2024 年年底熱播的電視劇《小巷人家》,更加從從工廠平民百姓的角度以及幾戶蘇州小巷人家的生活,也描述了1960 年代一直到2010 年代的中國社會變遷。


這幾部電視劇綜合在一起,就是以下的大歷史變遷;
-
戰後全球人口開始高增長,生活質量逐漸普遍提高 -
公共設施、醫療、教育伴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壽命也提高 -
對生活質量的期望值和壽命的增加,意味著對資源需求增加 -
最早進入工業化的西方國家和日本,因為最早受到工業化環境汙染的影響,開始更加重視環境,於是尋找其他國家輸出高汙染的製造行業 -
全球製造行業的遷移,意味著供應鏈和金融資金的遷移 -
西方國家和日本在中低端的製造業遷移之後,繼續控制著頂層高利潤高壁壘的金融服務、產品設計,於是更加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實行寬鬆和開放的留學和移民政策來吸引全球人才進入自己國家、控制貨幣政策、吸引其他國家購買本國國債和本國房地產等來沉澱資金池。 -
西方國家和日本在整個過程中,採用的是 “一邊拉一邊推” 的兩手政策。一邊拉著需要合作的國家進入自己的朋友圈,比如支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 WTO;另一邊又要謹防這些國家過度發展甚至反過來掐住自己的喉嚨,所以當日本出現極端的民族主義,出版了“日本可以說不” 的書籍,日資大量進入美國購買美國資產的時候,美國的出擊是迅猛和長久的。
2065 年:40 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情況?
去中心化、多種話語權並存
三國演義那句著名的話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很適合本文的最後一個段落點題。
世界人口的增長已經從 1985 年的世界人口 48.5 億增長到了2025年元旦,全球人口預計的 80.92 億。接下來 40 年,超過 100 億人口居住在地球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資源的消耗和爭奪,以及發達國家和準發達國家的生存空間的競爭,會是更加激烈:
用慣了 iPhone 50 的人,誰願意被打回石器時代去用摩托羅拉翻蓋機啊?開著寶馬、保時捷、小米無人駕駛飛行汽車的人,誰會去操作 BMW Z4、小米 SU7 啊?能進入哈耶普斯麻的留學生,誰不想畢業就拿到美國金卡啊?(最後一句不對,應該是能進入清北復交的人,誰還會去出國留學啊?!)
40 年後的世界,肯定和 2025 年美國獨大一尊的現狀,完全不一樣。2025 年美國鹹吃蘿蔔淡操心,從加沙地帶到烏克蘭,事事都要主導要在 C 位。且不說美國自己國內也有一堆爛事,天文數字的國債,這些都需要有智慧有長期主義的美國頂層建築去打理。就說中東、歐洲、亞洲,都有不鳥不服美國世界警察的國家,大把。
美國從 1945 年開始從英國手裡接過火炬(其實是爛攤子)開始扛旗,如果能扛到 2045 年,也扛了一百年,也該知足換換肩了,美國納稅人的錢,也該花一點在美國人自己身上了,紐約那破破爛爛臭烘烘老鼠鑽來鑽去的百年地鐵,美國國稅局 IRS 那破破爛爛還在用 COBOL 語言打補丁的系統,也都可以好好修修了。
歐洲,首先是歐洲人的歐洲。英法的百年戰爭,就是為了爭做頭牌。歐盟裡最難弄的兩個國家,就是德國和法國。美國人可以學英國人當年那樣啊:分而治之,時而挑動歐盟和英國的矛盾,時而挑動德國和法國的矛盾,時而,挑動歐洲和亞洲的矛盾。有了矛盾,大家就會都到美國這裡來哭訴,要老孃舅評評理。美國就請大家一起喝早茶,搞定。
亞洲,也肯定首先是亞洲人的亞洲。我們亞洲人都首先要面子,講究禮節,你先尊重了我,其他事都好說,哪怕兩肋插刀肝腦塗地,都不在乎。這個地盤上亞洲人說了算,就行了。美國人要學會韜光養晦,悶聲發大財,不要老是哇啦哇啦頤指氣使。再說,美國在崛起的時候做了很多事,憑什麼亞洲人就不能抄作業,做不得?
如果接下來 40 年的美國政客們沒有以上的深刻反省,不能提到這種地球人的戰略高度考慮問題,那麼他們就是在玩火引火第三次世界大戰 ("Gambling with World War Three")。

亞洲人民不是好惹的,勿謂言之不預也。


https://i.ifeng.com/c/81HA5Gspe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