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一代文豪蘇東坡曾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生而有節,堅貞不屈,不畏嚴寒,凜然於天地,古來便是君子的象徵,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元初畫竹三大家之一李衎著有《竹譜詳錄》將竹視為“全德君子”,以竹入畫,賦予竹以生命,追求一種蘊籍、自然、高潔的內在美。

而在盛產竹子的南方大地上,工藝匠人們因地制宜,物盡其用,將竹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造就了一項傳承千年的傳統技藝——竹編。
竹編,是以竹篾[miè]編織出來的器物,不張揚卻自有一種浩然之氣,大美至樸、和諧恬靜。

這種器物不僅體現了江南文化柔和精緻的審美風尚,還具有很高的珍藏價值。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詠竹》中所寫:“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散著竹香的竹編器物,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置物裝飾,都顯得天然明淨,純璞歸真。
竹藝之趣,便是在於其自然高潔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營造一種清新自然,簡古隱逸的生活調性,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根根竹絲細如髮絲,但在藝人的巧手之下,卻如活物一般,變化無窮,讓人驚歎,被稱為“指尖上的藝術”。
2008年,東陽竹編以高超的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專案名錄。

今天,一條找到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東陽竹編」代表性傳承人蔡紅光,為大家帶來了幾款東陽竹編器物,併為之發起眾籌。
包含蔡紅光老師親制款、監製款的竹編器物,讓大家領略傳承千年的竹風雅韻。
包含以下三個款式
東陽非遺青竹皮魚骨紋竹包
東陽非遺竹編收納包
東陽非遺竹編收納包-菱形紋款
親制的竹編包,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她對竹編工藝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創意,注意造型和結構的設計,不斷創新,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和喜愛上這門古老的技藝。

蔡紅光,生於浙江東陽,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東陽竹編」代表性傳承人。
16歲學習竹編技藝,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福禮,多件作品獲國家獎項。
2004年起多次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倦勤齋、乾隆花園等建築竹編部分修繕,多次受邀到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展示竹編技藝,也走出國門遠赴美國、印度等國家傳播竹編文化。

贈送平安扣掛墜。
每一隻竹編包,都配有一件“和田白玉平安扣掛墜”。
溫潤無瑕的白玉平安扣,如一捧白雪清透,簡約小巧的一枚圓環,如月盈之時般圓滿,如月色清輝般皎潔。

由一根細繩穿起,配以兩個和田白玉小葉片,掛於竹編包的提手處,頗為賞心悅目,白淨無瑕的和田羊脂玉,玉質細膩縝密,並帶有微微的通透感。
觸目溫潤清涼,晶瑩剔透,帶有冰肌玉骨之感。與精緻的竹編包相得益彰,傳遞滿滿的心意與祝福。
注:
1、竹子為天然材料,花紋顏色存在天然差異,這正是手工製品的魅力所在;
2、竹子在使用的時候輕拿輕放,避免表面刮痕,放在通風環境中,不可放在過於乾燥或潮溼的環境。
非遺竹編提包 ▼
眾籌價¥498起(日常售價¥88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7日23:59

東陽竹編

提到竹編,不得不提到——“竹編之鄉”浙江東陽。
竹編自殷商時期問世,至今已傳承1200餘年。在宋代以編織元宵節的龍燈、花燈、走馬燈而著名。
康熙年間《東陽縣誌》記載:“笙竹軟可作細篾器,舊以充貢。今作稅入條編矣。”說明東陽竹編已成為清廷貢品。

東陽竹編選用的是當地優質的毛竹。
竹材要經過採伐、去皮、分段、劈篾等上百道工序處理,從設計、選材、編織到最後的定型、裝飾,每一個環節都需精工細作,以確保竹篾的柔韌性和耐用性。

在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雙手之下,東陽竹編不斷發展,至今已擁有260多種編織技藝。
不僅保持了傳統工藝,還不斷創新,融入現代設計理念,開發出了許多新的產品,如竹編包、竹編燈飾、竹編傢俱等。
既保留了傳統竹編的工藝特色,又符合現代生活的審美需求,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然而這樣讓人稱奇的傳統技藝,卻正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東陽竹編設計巧妙,造型各異,每件器物上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在如今機器轟鳴的時代也註定了其無法工業化量產。

一件上乘的東陽竹編工藝品製作週期漫長,而能夠欣賞這種古樸器物之美感的人卻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精美卻複雜的工藝正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令人扼腕。
一件編織竹器剛柔相濟,乾溼不吝,使用壽命可達百年,在過去一件家傳竹器陪伴幾代人是常態。

竹藝之趣在於編織。竹子輕滑堅韌,透過合理的經緯交織穿插組合,幾乎不需要粘膠或釘子就可以緊密連線,非常有韻律美感。
此次眾籌的作品以純手工立體編織和雙面編織為主,對工藝師的技術要求非常高,製作週期,製作成本很高。
非遺竹編提包 ▼
眾籌價¥498起(日常售價¥88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7日23:59

青竹皮魚骨紋竹包

蔡紅光老師親制款
贈送白玉平安扣
東陽非遺竹編——青竹皮魚骨紋竹包。
這件包包採用青色的竹皮編織而成,呈色雅灰而古樸。

提手處選用紫竹做成。

天然的竹子,彎曲接合成圓形,更具有野趣。

經過精細的手工編織,青竹皮質地柔韌、色澤淡雅,賦予包包獨特的自然美感和實用性。


包型挺括,利落的正方形。
簡約的魚骨紋設計和天然的材質,帶來純粹的自然之美。散發著淡淡的竹香,讓人心曠神怡。

整個包身和包包的底部,都使用了堅韌的竹片作為龍骨,起到支撐加固作用的骨架部分,提升了包包的耐用性,更呈現出了其獨特的外觀形態。

內建絨布內裡,外形美觀,使用舒適。
輕巧耐用,既適合日常使用,也適合旅行攜帶。

使用藤繞包裹提手,觸感溫潤舒適,拿捏舒適,保留了竹子本身的竹節和紋理,帶有質樸天然的氣息。

這件包包由蔡紅光老師親自設計、製作,匠心獨運,凝聚了多年的手工技藝與創意靈感。
細膩的編織技法、獨特的設計風格,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範。

拎在手上很輕巧,姿態輕盈優雅,搭配衣裙很好看。
非遺竹編提包 ▼
眾籌價¥498起(日常售價¥88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7日23:59

東陽非遺竹編收納包

蔡紅光老師監製款
贈送白玉平安扣
此包採用立體竹編工藝,交叉編織法。

手提處精選韌性較好的紫竹,堅韌且富有彈性,經過了熱彎處理,使其形成弧形,使用時更加貼合手部。

此編法透過縱橫交錯的編織方式,使得包包結構更加堅固耐用,同時賦予其美觀的幾何圖案。

各竹條之間的連線緊密而均勻,表面光滑無刺,顯示出高超的編織技藝和耐心。

竹包的口沿處使用竹片包邊,以老藤鎖邊,更加堅實耐用。

內裡為棉布,柔軟安全不易刮傷器具,可以放置茶道器具,實用性佳。

棉布口可透過繩子進行收縮,保護內容物不外掉。

亦可做外出提袋使用,質樸而不失精緻,優雅大方,帶有自然的風情雅趣。
非遺竹編提包 ▼
眾籌價¥498起(日常售價¥88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7日23:59

東陽非遺竹編收納包-菱形紋款

蔡紅光老師監製款
贈送白玉平安扣
立體長方形的包身,採用了上下交叉的編織手法。

在包包的中間,又透過竹子的深淺色配合另一種紡織的手法,呈現出類似中國結的菱形圖案效果,復古且獨特。

手提還是紫竹做成的,更具有野趣。
天然的竹子,彎曲接合成圓形,並打磨光滑。

包包的口沿處使用竹片包邊,以老藤鎖邊,堅實耐用。

觸感溫潤舒適,保留了竹子本身的竹節和紋理,帶有質樸天然的氣息。

內裡為棉布,柔軟安全不易刮傷器具,且絨布高於收納包,高度略超出也可安心收納。

棉布口可透過繩子進行收縮,保護內容物不外掉。

古樸雅緻,風韻視訊記憶體。
非遺竹編提包 ▼
眾籌價¥498起(日常售價¥88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7日23:59

竹編工藝 製作流程

一件完整的竹工藝品在編織過程需要用到篾刀、間門、刮刀、牽鑽、壓鑽等工具。
經過這樣的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設計、取材、造型脫胎、卷節、剖竹、開間、劈篾、劈絲、抽絲、刮篾、編織、著色和油漆、防蛀防黴處理、裝配,製作過程繁複,令人眼花撩亂。

卷節:挑選好合適的竹子後,用篾刀對竹子進行初步處理,先將竹節部位突出來的地方刮掉,使竹節部位儘量與竹壁平整。
刮青:使用篾刀將竹材外層的竹青刮掉,刮青時要從上向下刮,這樣才不會破壞竹皮。

起間:用劈刀將竹杆劈成兩半,在此基礎上再一直對半分下去,直到達到需要的寬度。
劈篾:將分好的竹片再做進一步的細化處理,具體而言就是把每一段竹子縱面劈成三個部分,即竹子表面一層、中間一層、內部一層。

煮篾:將分好的竹篾放入鍋中,用沸水蒸煮一小時左右,經過高溫蒸煮,既可以防蟲防黴,又可以增加竹子的柔軟度,方便下一步的編織。
分絲:將篾片再進行細分的過程,通常幾毫米寬的竹篾要再細分成十幾條或幾十條細竹絲,非常考驗工藝師的手藝。

抽絲:抽絲時是為了將竹絲處理得光滑勻稱。將劍門刀刃之間的縫隙調整為需要的寬度,然後讓竹絲透過刀縫,從兩邊將竹絲多餘的地方去掉。
刮絲:將半圓形的刮刀呈70度傾斜,固定於工作凳上,將竹絲從刀刃上抽出,這樣竹絲一側的稜角就被颳去,其斷面呈現半圓形,藝人們也將這一工序稱為“倒渾”。

編織:東陽竹編的編織手法非常豐富,常用編織手法多根據經線緯線的組合方式命名,技法多樣,讓人眼花繚亂。
修整:竹編編織程式完成後,還要進行後期的裝飾與修整,這一階段主要包括了著色和油漆、防黴蛀處理、修整裝配等工序。
點選影片號“松前茶室”
看“肉桂之王”——牛欄坑肉桂

▼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