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汽車陷入困境。從網上傳出的輿情看,極越的員工對11月社保的關注,甚至大於12月的工資。而勞資雙方最先解決的問題也是這個。
目前,經過多輪溝通,百度和吉利正在內部處理轉賬流程,旨在為員工繳納拖欠的11月社保。

這背後有一個關係到所有人的大問題,那就是失業斷繳社保。
根據中國的社保政策,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即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這裡的“累計”不要求“連續”。養老保險本來就是遵循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給多少錢,得多少保障,所以,中斷繳費並不影響,中斷繳費前後的年限是可以累計計算的。
至於醫保,男繳滿25年,女繳滿20年就可以終身享受醫保待遇。沒退休的時候,斷交就不享受醫保待遇。斷交在60天以內,繳納次月就可以繼續享受待遇;如果在60天以上,180天以內,繳費三個月後才能享受醫保;180天以上,需繳滿6個月,才能享受醫保。
而生育保險,必須連續繳納一年以上,才能享受生育保險的待遇。
在國家層面的政策,對失業並不苛刻。
只要連續繳納失業保險一年,失業後(並非本人辭職),進行失業登記,有求職要求,就可以領取失業保險。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可領取最長為12個月;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最長為18個月;10年以上的,領取最長為24個月。
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八條,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失業人員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會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無需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這意味著,即使在失業期間,你仍然可以享受醫保,且不用繳費。這當然是有時效的,也就是前面失業保險金的時效標準。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合理的。
建立社保制度的目的,就是解危濟困,幫助失業的人,而不是懲罰他們。那麼,保障他們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醫療保障,就是社保的底線,也是社保的初心。

但問題是,國家層面制度設計的初心,在具體的執行中,發生了變化。當下,不幸失業的人們,剛剛從失業的打擊中回過神來,旋即就會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社保斷繳之後的一系列後果。
當下,斷繳社保和獲得一些公共服務的權利,被不合理地聯絡起來了。在很多城市,連續繳納社保的年限,跟購房資格、子女入學、買車搖號,以及落戶都有直接聯絡,這些政策要求連續購買社保2~7年才有資格參與,斷繳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生大事。而且,不只影響到本人,還會影響到整個家庭。
或許有人認為,可以自己找個單位掛靠。但事情沒那麼簡單。且不說,這些掛靠交社保的皮包公司不牢靠,可能會捲款跑路。按照《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用工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後,應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社保的基礎是勞動關係,而掛靠繳社保的勞動關係、工資關係都是虛構的,繳費基數也是虛構的。
雖然理論上,沒有法律明確規定這種形式不合法,但卻有很多“框”,套得上來,一旦套上事情可大可小。《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明確規定了欺詐騙保類、侵害社會保險基金的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虛構的勞動關係,往小處講,可能導致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受到影響,往大處講,可能涉及詐騙。
還有一種辦法是到戶籍地自費繳納,但對當地來說,就是斷繳。當然,現在很多地方,可以辦靈活就業,就能把社保續上。但問題是,這樣的靈活就業,就是假的。一個人失業了,陷入困境,本該得到失業保險,但為了不斷社保,卻不得不假裝就業,繼續交錢。這就把失業救濟的初心和善政丟掉了。
在大城市落戶,享受大城市的公共服務資源,有一定的門檻。只有交夠公共服務的錢,然後才能享受服務。這就是所謂的贖買。某種程度上,這是合理的,不然大城市的公共服務會被壓垮。但所謂贖買,給夠錢也就行了,沒有必要要求連續不斷。

設立門檻的另一個原因,是篩選人才。但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很多人都會遭遇突然的裁員,這和他們本人的能力無關。比如像極越的工程師、程式設計師;大公司那些被裁員的員工,他們都是業內精英。整個經濟的變化,行業的變化,公司突發性的破產、資金鍊斷裂,和員工的能力沒有任何關係,他們仍然是人才。
實際上,他們仍然可以東山再起,甚至仍然有能力購車、購房。現在各地都在出臺刺激消費,提振房地產市場,大城市在爭取人才的流入。現在就因為他們斷繳社保,就給他們製造一個消費門檻,這也不符合當下的政策氛圍。
這些突然遭遇失業的人,他們只是失業,沒有犯錯,也沒有喪失能力。那麼,為何要放棄他們的消費能力呢?為何要把他們逼到去作假掛靠社保呢?為何要用失去某些資格,懲罰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呢?
不難想到肯定有很多這樣的家庭。本來收入不錯,連續多年交著社保,而且為了落戶、上學,可能還以更高比例交著社保。這個家庭憧憬著買車、買房、落戶,日子普通卻也溫馨安穩。孩子計劃著上週邊的小學,或憧憬著考當地的好高中,或在當地高考。
突然一天,父親或母親失業了,甚至整個行業收縮、覆滅,一時難以找到工作,斷繳社保。於是,買車、買房的資格沒了,孩子讀書的資格也沒了。一個人失業,全家被懲罰。整個家庭之前的努力一筆勾銷,前路斷絕。電影《逆行人生》最後,主人公一家搬到小房子去了,似乎雲淡風輕。其實,真實生活中,這個家庭遭遇的懲罰,可能才剛剛開始。

他們失業了,就應該獲得失業保險,享受醫保。這是政策的初心。只要他們能達到社保總的年限和總額,就不應該失去享受的公共服務、獲得公共權利的資格。
如果說以前經濟好的時候,對斷繳採取苛刻的規定,也算一種優勝劣汰,但現在經濟形勢有了大的變化,公司突然遭遇變故,個人突然失業,不再是罕見的事。各地的政策應該主動地、積極地去適應這種變化。
他們為城市發展出過力、流過汗,不能讓他們陷入困頓之時再流淚了。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